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探究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前导学;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顺利导入课堂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改革下,重视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数学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笔者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经常结合信息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二者的结合并非易事,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策略方能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对此,笔者在下文结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采用以板书加口语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手段落后,过程枯燥,满足不了数学学科自身的教学发展要求[1]。特别是在板书加口语讲解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自主思考与探究学习的空间,自身的学习主体性难以体现,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而引入信息技术后,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多媒体、电子交互白板、几何画板等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有利于教师突破板书加口语讲解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使其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手段愈发信息化,教学过程活跃、有趣,极大优化改善了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它以视频动画方式直观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定理、计算公式等理论知识,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教师口语描述讲解的教学方式,使知识讲解更生动有趣。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现状,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一般教师在讲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时只限于教材上的文本内容,很少涉及书本以外的知识,学生往往对知识的产生过程、历史背景、现实应用等内容不了解,只能死记硬背,做不到真正地将知识内化与掌握。而教师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微课等把知识的背景、发展过程、现实应用等内容带入高中数学课堂,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同时也拓展了知识广度。而且,多媒体、微课等课件把视频、声像、图片等动态资料引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形式也愈加多样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前导学课前导学是教学组成的一部分,教师只有做好课前导学,学生才能有所准备,奠定后续学习基础,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2]。以往教学中,教师多以纸张形式将高中数学导学案发给学生,或是口头传述导学内容,这些方式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设计导学案,把大量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前置,并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借助生动有趣的动态形象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自主学习,了解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微课中的导学案,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基础知识制作的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层展开自主学习,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重难点知识;另一部分是教师围绕基础知识设计测试题,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如讲“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时,教师把交集、并集的概念及运算、补集的概念及运算、集合的运算性质及简单应用等一些重难点知识进行罗列,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主而有效的学习。同时设计习题,测试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通过知识讲解和习题测试组成导学案内容,然后把导学案的实施过程录制成教学视频进行分享,令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视频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顺利导入课堂教学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效果的好坏,关系着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展开。为顺利导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学习体验,接触到文本以外的视频、声像、音频等生动形象的学习素材,产生学习兴趣,进入专注的学习状态,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开始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视频形式直观形象的呈现数学知识,创设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导入课堂教学。如讲“统计”一课时,基于信息技术,笔者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各样的统计图表,操作图表中的数据变化,让学生直观看到统计图表的调整、增减。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利于教师顺利导入课堂教学。
(三)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深奥,多是一些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知识点。这些知识单纯地靠口头讲解或挂图说明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不易理解,经常会出现教师讲不清楚、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对此,基于信息技术,教师可通过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一些图形、图像、数量关系的具体形象,直观呈现数学知识,做到化抽象为具象,以降低知识理解难度,突破教学重难点,保证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图像进行放大、放慢等处理,避免因图像模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如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课时,函数图像伸缩变换的内容较为抽象隐晦,教师很难把握该知识的讲解语言,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也很困难。对此,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函数动态图像,把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直观生动地进行呈现。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把图像放大,让学生清楚看到图像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能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课后复习不仅能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进一步展开教学,保证教学质量[3]。为提高学生课后复习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基于信息技术建立习题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建不同难度的习题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后复习时,教师可以设计三组习题:一组难度等级大,为困难;二组难度等级较大,为中等;三组难度等最低,为简单。学生进入习题库,依次完成简单、中等、困难习题组。完成后,直接在线提交,系统自动给出答案,学生便可以复习检测自身的知识掌握与运用情况。同时,教师登入习题库也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筹备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如讲“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课时,笔者基于信息技术构建习题库,组建了简单、中等、困难三个难度等级习题组。让学生课后复习时,进入习题库自主做题,依序完成不同等级的习题,以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三、结语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教学技术手段,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质量提高。为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恰当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阶段,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菀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教育,2018(7):20-21.
[2]陈百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课的实践探究[J].时代教育,2018(12):105.
[3]杨震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18):30-31.
作者:刘润兰 单位:静宁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