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信息素养内涵整合教学方法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信息素养内涵整合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信息素养内涵整合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本文围绕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方法的探索,提出以信息技术训练为核心,将信息意识的培养与信息道德的形成融于技术的学习中,基于信息素养内涵整合教学理论,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延续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阶梯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内涵;信息素养教学;问题式教学法;延续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阶梯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

信息素养是指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有效地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2]。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成为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国内外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系统的教学内容、成熟的教学方法、强大的教学团队及现代的教学平台支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课程的性质,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也决定了课程的学习效果与整体影响力。基于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在于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能力的训练、信息道德的形成。其中,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知源、知取、知用能力[3]。意识与道德的形成是基于技术的应用,同时,意识与道德又引导技术的使用。因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以技术的训练为核心,将意识的培养与道德的形成融于技术的学习中。

1信息意识的培养

1.1信息意识教学方法的设置

信息意识培养的重点是融于知源能力[4],知源是指当我们需要信息时,我们知道哪里能够获得,从而开启信息之旅。知源的教学方法不应该是简单的陈述,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与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变通的知源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在遇到信息需求时形成自觉的知源规律,这符合意识产生的原理[5]。这种教学方法取自目前最流行的基于问题而展开的问题式教学法(PBL)[6]。

1.2信息意识教学方法的难点

教学方法的难点是知源教学问题的设置,问题要体现学生专业方向的信息源需求,如医学方向,依据学科可分为基础医学源、临床医学源、药学源、中医药信息源等;还可依据生活、科研、生产需求进行细分,如毕业后的考研信息源、就业信息源,研究生期间的科研信息源,具体生产中的专利信息源、标准信息源。信息源需求灵活多变,可进行多方位的探索。

2信息技术的训练

2.1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设置

信息技术的训练基于知源,重点则是知取。知取是指面对信息源,知道从相关信息源准确、全面地获取信息的方法[4]。知取方法的学习采用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围绕任务开展实践,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实践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7]。学生通过分析讨论与实践完成任务,锻炼了信息思维和具体的操作能力,从而充分地掌握具体信息源的信息获取方法。

2.2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难点

教学方法的难点是知取教学任务的设置,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教师基于学生产学研信息的检索需求,将任务进行了延伸。例如,基于学生学习的图书文献检索设置相应学科的图书检索任务;然后基于图书的选择及图书的内容,进行相关学科学术问题的检索,引导期刊文献检索的任务设置;再基于期刊的学术问题,进行生产、生活领域问题的检索,引导专利、标准文献检索的任务设置。通过延续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寻找学术研究问题,再从科研中寻找生活、生产的探索方向。任务的主题确定后,再基于任务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检索系统设置,比如医学生的期刊文献检索任务内容的设置。以PubMed为例,可设置关键词检索、主题词Mesh词表检索、相关临床文献检索等,让学生全面掌握PubMed的检索方法、熟悉其优势与特点。

3信息道德的形成

3.1教学方法的设置

信息道德形成的重点是融于知用能力的信息道德的培养。知用是指如何评价信息资源,并合理利用获得的资源实现特定的目标[4]。笔者认为,知用是指当我们需要将获取的信息增值时,我们知道如何利用检索系统增值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并且在信息增值与利用的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信息道德。从知用的内涵可知,知用的教学方法融合了知源与知取在教学方法上的特点,既需要技术的掌握又需要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与案例式教学法(CBL)结合来实现知用的教学[8]。学生通过完成任务锻炼知用的具体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信息意识,并在具体应用中通过信息道德的问题设置与实际案例讨论,充分掌握利用信息的基本规范,并逐渐形成信息道德观。

3.2教学方法的难点

教学方法的难点包括知用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的设置、信息道德的PBL教学法问题的设置与CBL教学法经典案例的获取。

3.2.1知用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任务的设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任务同样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基于学生信息增值需求的层次性,将任务根据难易进行阶梯式的划分,即阶梯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第一阶段知用技术,即初级信息增值与利用。这一阶段主要指利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帮助我们挑选信息。例如,如何从主题相关文献中找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等。这一阶段任务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准确获取高质量信息及挖掘深层信息的能力,是基于数据库的初级信息增值。医学上最特别的初级信息增值是在循证医学中的应用,通过检索数据库进行循证文献评价,实现信息增值。第二阶段知用技术,即中级信息增值与利用。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初级信息增值的内容进行主题综述的设计与写作,需要全面了解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信息,并进行整合,利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管理与写作。例如,通过出版年的分析,了解相关主题的研究阶段,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动态性综述。第三阶段知用技术,即高级信息增值与利用。这一阶段主要是基于初级、中级增值信息的总结,进行主题的创新与探索。例如,一些大学生在申报创新课题过程中,如何通过全面的信息检索、数据库的分析及综述的调研确定创新探索的方向,从而寻找有价值的创新。

3.2.2信息道德的PBL教学法问题的设置与CBL教学法经典案例的获取PBL、CBL教学法的难点是如何在知用过程中进行信息道德教学问题、教学案例的设置及与知用任务执行过程的融合。例如,在综述写作过程中,引用文献的基本规范,优秀引用案例的插入及不良案例的讨论。

4教学方法的实现

教学方法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9],例如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可通过微课、视频课程来实现[10-11]。随着信息检索的网络化,信息素养的技能训练可利用在线数据库的实时操作来实现;同时可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实时辅导、推介与总结。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5小结

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生逐渐意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需求,教师逐渐领悟到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需求,高校逐渐了解到信息素养领域的意义,社会逐渐认识到信息素养的价值。作为信息素养的传播者,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与进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教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李明.科技文献检索与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J].中国远程教育,2013(15):21-29,95.

[3]花芳.试论终身学习视野下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C]//全国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暨化工院校信息站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南京,2013:35-37.

[4]林丹红.中西医学文献信息获取与利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5]李世忠.试论物质、意识与实践的关系[J].理论界,2017(3):1-7.

[6]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7]王瑞娟,印志鸿.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10):187-189.

[8]衣英刚,陈宏伟,沈群书.案例教学法的综述及创新方法[J].科学导报,2014(20):67-68.

[9]郭乐,向陈,王平南,等.现代信息技术视野下文献检索课的阶段式多轨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2):52-55.

[10]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11]贠铭.谈微课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J].才智,2019(6):52.

作者:郭乐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