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摘要:高等数学课程(以下简称高数)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然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高数教学整体效果不太理想,存在几个突出的矛盾。所有这些因素就使我们大力开展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研究成为必需。遵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我在教学中创新性地采用了一些教学手段及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手段及方法

一、引言

高等数学课程(以下简称高数)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类、经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学习有关后续专业知识、专门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工具。所以高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第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浓,这样就给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第二,教学任务重,教学学时偏少,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更难以掌握知识点。第三,高数与中学的数学知识比较来讲,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这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增加。第四,高职教育是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才慢慢兴起来的,对于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的手段方法仍处于摸索阶段。所有这些因素就使我们大力开展高职院校高数教学研究成为必需。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性地采用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方法。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1],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又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二是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三是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等特点。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这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

三、高数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培养目标是: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方法。第二,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交流协作的能力,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第三,情感培养目标是: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踏实细致、严谨求实的优良品德;培养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四、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绝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进而使他们在主动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近几年来《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我们逐渐地将教育观念转变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基础,而思想和观念的树立为核心,方法掌握及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上来。

五、学生状况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我校理工类各专业大一学生,对他们来讲,数学知识高考过,但基础不够扎实。刚从中学跨入我校的新生,受中学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习惯课上教师讲解很细,不用深入思考,即可掌握基本内容,再经多次练习,可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从而造成记忆的负担重,思维的负担轻,产生一种浅层次的学与教的循环。《高等数学》数学学习内容增加,更加注重问题的分析过程,对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增加。

六、教学手段

第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立体化教学手段。教学采用黑板讲清思路+课件展示内容+网站辅助的立体化教学手段。在引进和搜集各种资料和资源的基础上,精心制作了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并计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等数学》网站,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课件、习题选解、练习题、自测题、专升本真题等)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网站还将开通网上在线答疑系统,初步实现师生的网上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吸收各自的优点。既充分利用黑板教学易于学生接受的长处,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效率高的特点。第二,适时采用“换位教学”的方法。适时地选择一定的内容让学生上台讲课,体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适时采用“奖励抢答”的激励手段。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奖励平时成绩”的办法,激励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即凡是积极主动地抢答问题并且答对者,可奖励平时成绩1-2分。此法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七、教学方法

第一,问题驱动法。在现实工作中[2],工作的顺利进行总是伴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问题的顺利解决,所以在工作中用人单位总是需要大量的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响应此种需要,我们探索出问题驱动教学法。问题驱动教学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比如我们在二重积分的概念教学活动里,可以先给出问题“如何计算曲顶柱体的体积”,让学生们思考,然后引导性地提出“如果这个柱体不是曲顶呢”,学生们开始活跃了,因为这个简单,就是底面积乘以高。紧接着引导“那么我们在哪里见过不是曲的变成曲的这样的计算问题呢”,因为已学过定积分的计算,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们更加活跃,那就是“曲边梯形的面积计算”,于是想到微元法的思想。最后再回到问题“如何计算曲顶柱体的体积”,那么将微元法的思想(即分割、取近似值、求和、取极限)与“底面积乘以高”一结合便得。这样就引入了二重积分的概念。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高数问题由高度抽象到解决实际问题,逐层渐进,效果明显。第二,启发式讲解教学法。教学法的采用首先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班级学生人数不均衡,少数民族学生不少,女生所占比例大,近几年数学授课学时又有所减少。所以,在高职院校对于基础普遍较差班级的学生来讲,分组讨论问题就难以组织;而对于基础稍好一些的班级,也不能完全指望学生们独立的发现式学习。因为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发现和对概念的理解无论是在发现的方法和途径上,还是在发现的结果中,都难免出错或不完善,有时还可能进入‘死胡同’或‘钻牛角尖’,所以教师还是应及时给予指导。所以我们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要在学生发现活动的引起、维持和达到教学目的上做启发性的的指导。实际上[3],教师的启发式讲解是传授知识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第三,反例教学法。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现状,作为数学老师在讲解一些定理、定义、结论的时侯如果能恰当的举出一些反例,这不光省去了大量繁杂、抽象的推理证明,而且能简洁明了地说明问题,正好弥补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数时感觉理论性过强的困境。例如,连续与可导的关系。因为如果一个函数在某点可导,则它在该点连续;所以,同学们容易认为,一个函数在某点连续,则它在该点可导。此时,我们可以举反例:函数f(x)=x3在x=0点处连续,但它在该点不可导。于是得到,一个函数在某点连续,却不一定在该点可导的结论。通过反例可以启发学生作逆向思维和探索,可以开拓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对数学抽象概念的印象,进而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4]。故此,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高数教学中巧用反例教学法是一种积极、有效地探索,值得大力推广。第四,对比教学法。通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明确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的方法就是对比[5]。而对比教学法就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基础上,以比较为基础,找出两个不同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将有关的知识和理论前移到另一对象上。这种方法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多、对比类推的过程,通俗的说,对比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有一定联系和差异的教学内容放在一块进行对比讨论和分析,明确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理解一个内容之后很轻松、自然的想到另外一个内容,然后掌握和理解,以便很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当我们学元函数的相关概念与定理的时候,我们都可以拿来与一元函数的相关概念与定理进行对比学习。在对比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发现新概念与已知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概念。例如,二元函数的定义与一元函数的定义的对比,二元函数的图形与一元函数的图形的对比,二元函数的极限概念与一元函数的极限概念的对比等。以上几个方法经过教学实践证明,确实有用有效,当然我们又不能拘泥于方法、迷信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以,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去研究,采取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谢明荣,邢邦圣.浅谈高职培养[J/OL].www.jyb.cn/gb/2001/02/19/zy/3-cjzj/2.htm.,2001-2-19/2012-7-25

[2]惠高峰.“问题式”教学法在高数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10(5):96

[3]杨星光.走出数学发现式教学法的误区[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43

[4]王庆超,彭红艳,郭战伟.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巧用反例教学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109.

[5]苗新艳,王永芬.对比教学法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2):133.

作者:付佑慧 单位: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