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反思及对策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反思及对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核心素养下数学教学反思及对策探析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数学教学现状,从有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有时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等问题切入,认为中学教师应该从六个方面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并且在反思后对自身教学进行研究,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反思;策略

数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超长时间学习与教师筋疲力尽教学后,教师的目的是学生考入高校,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他能力的发展有时却被忽视了。核心素养的提出,需要教师对自身教学重新定位、重新认识。由分析核心素养的构成和内涵发现,其素养包含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各项能力,可以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学习。注重对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学生持之以恒学习数学的动力与突破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认清现状,分析自身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在反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一、现状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专家解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到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能力,是立足于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又是高于课标要求及教材要求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构建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数学核心素养是各类素养中最重要的、必须具备的、具有普遍性的部分。高中阶段,为了拼高考,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压力大,课时安排量与实际规划量有出入,有的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数学学科尤其突出,致使整个高中阶段他们将大量时间用于数学学习。有的教师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实施“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使教学寡然无味,与学生缺少情感交流,课堂空洞无味。这导致有的学生很难从中寻得课堂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也导致有的学生厌学,课堂教学没有达到实际效果。有的学生在“参与”和“活动”后学习积极性并未被调动,导致思维并不活跃。有的课堂对学生并无实质性的帮助,学生只是在应付式和被动式地“讨论”,缺乏表达的欲望和真实的互动,缺乏深层的交流。有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只是机械式和复制化的内容,牵强地叠加实际生活,过多地套取生活情境,以为能将学生带入课堂,但事实是其一方面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偏差。有的课堂会带来有条有理、逻辑思路清晰的虚像,但深入研究后有的教师会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是传统的灌输思想的体现。因此,在强调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乐教乐学,同时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不断创新,达到新高度,并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所以,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对自身的课堂进行重新定位、重新建构、重新反思。

二、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

1.知识重点处多发问

提问内容要从根本、从关键出发。每本教材、每个章节、每节课都有知识关键点,作为教师,必须熟悉学生薄弱处,把握教学难点,深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理解程度,在知识关键处多花时间精心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扫清学习障碍。

2.认知偏差处多追问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对知识模棱两可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会存在固定思维,导致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认知上的差别。有的教师会将自身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用自身的感受来代替学生的感受,造成课堂的低效。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激活思维、培养兴趣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理解,积累经验以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偏差处入手,让学生错乱的思绪加以规整、含混的知识加以明晰、错误的理解得以改正。

3.思维困阻处多提问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发现学生感到迷茫时要进行适当点拨,使学生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进行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激发与点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质非文是的内容,此时学生很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没有教师的指导,只能适得其反,理解起来容易有偏差。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要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通过自身的理解力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4.规律探究处多设问

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也是探究要点的过程。从根本上看,学习数学其实就是推敲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指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找到正确的答案与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消化,提升自身价值。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让其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找寻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留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5.重要考点处多询问

考点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在考点处询问是教师必须关注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考点出发,使学生提升对相关知识的重视程度,了解考试内容,及时巩固重要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对症下药”。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复习,才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可因此把握考试命脉,提高应试能力,加强反思效果。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对一些重要的考点进行说明与强调,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向。

6.语言评价处多激励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赏识之后,便会受到启发,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提高积极性,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正确学习方法与个人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三、教学反思后的应对策

1.引导探索引导探索,使学生知识内化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从学习中获得生活知识,将课堂内容有效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口、手、脑相结合,三者缺一不可,通过不断学习逐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原本枯燥的书本内容转化为有趣的知识探索,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乐在其中的感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十分关键。教师要通过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题规律,达到开发智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目的。

2.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做题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独立审题的能力,以便寻找最快最佳的解题策略。当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设问,让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发掘重点难点,横纵切入、加深印象。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读题,寻找解析答案,弥补自己审题过程中的疏漏,从而进一步同化知识,提高审题水平和层次,形成“审题—反馈—再审题”的良性循环。

3.““寓教于乐”,注重实效性

要改变有的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首先教师自身要进行“刮骨疗毒”,通过多种有趣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适合自身学习的学法。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学生快乐地学,有时学习数学的切入点过多、布置作业过难,机械、被动地练习是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教师要保证学生的精力充沛,不布置无意义的作业,不强加繁重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只要学生喜学乐学,其他框框架架可以不用过于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让学生学得轻松,他们可根据自身的条件与能力,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超前,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稳扎稳打,提高学习效率,保证作业的高质量,自己发掘学习的乐趣与意义所在。综上所述,教师要巧妙地以趣激之,增设情景,使学生乐学好学。教师教研不仅是教学研究,其实更重要的是做学生方面的学习研究,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学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以学研为主、教研为辅,只有这样,教学才会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数学知识以外,还要教会学生找数学思维转化及知识间存在的联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重新定位后,应该努力去研究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主动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变得主动,学得积极。

作者:苟润龙 单位:甘肃陇西县文峰中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