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内隐学习理论下国学经典教学原则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美国学者罗伯提出了内隐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复杂环境中无意识、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内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学到了什么,但是他们却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掌握了各种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国学经典的时候也要基于内隐学习理论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各种国学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长期性,形成良好习惯
内隐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自动性,也就是说学习者要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开始学习任务。如果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在课外学习国学知识,那么就能促使他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国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长期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人之初》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蒙学经典作品《三字经》。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自主阅读记录卡,首先设定计划,说说自己每天打算阅读多少内容,要完成哪些活动项目。学生一开始只能想到诵读背诵这两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不仅要熟读成诵,而且还要初步理解其中的内容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我打算每天读六到十句,虽然读得比较少,但是我不仅要读懂它的内容是什么,而且还要尝试查询资料,了解其中的典故说的是什么故事。”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并且提醒其思考:“大家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思考,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自己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阅读国学作品是一项长期的活动,要做到细水长流,每天坚持阅读、探究,渐渐地,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长期学习中,学生能积累更多的国学知识,同时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参与到诵读、批注、领悟等活动中,积极探究国学知识。
二、不过分解读,引导阅读积淀
内隐学习具有抽象理解性的特点,学习者并不是无法意识到内隐学习,而是无法揭示出来。在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积累积淀,但是却并不着急让他们进行深入解读。这样学生就能在丰富积累中内化国学知识,感悟语言内涵,体会作品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素养。《三字经》虽然是蒙学读物,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古今差异,所以其中的很多知识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并不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更大。对于这些地方,教师并不强行让学生深入了解,只要学生能积累相关的知识即可。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等相关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遥远,所以教师并不要求大家知道“三易”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只要大致知道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古代的经典即可。又如“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等相关的内容,介绍的是中国的历史发展,这需要和历史结合起来学习,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熟读成诵,大致了解中国古代朝代的变迁即可,不必深入探究朝代之间历史演变的具体史实。虽然学生“不求甚解”,但是当他们在历史课学到相关的部分时,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想要主动探究,实际上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陶渊明也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这并不是说要囫囵吞枣地阅读,而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深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可以只领悟文章的基本大意。这样学生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接触更多的国学经典,进而得到整体感悟,在积累中进行理解和消化,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让心智更为成熟。
三、知行合一,培养健全人格
应用性也是内隐学习强调的重点,学生在内隐学习中掌握的知识都储存在潜意识中,在特定的场景中就能发挥作用。教师要基于知行合一的思想组织学生展开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国学主题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并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学生学习《三字经》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知行合一,引导他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进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如有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好,教师并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让他们回忆在《三字经》中读到了哪些古人勤于学习的具体例子,然后对照自己,看看有什么差距。学生发现在《三字经》中谈到了很多古人治学的态度。如“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作为一位名人,依然勤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又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古代的孙敬和苏秦,都想了各种办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简单模仿,而是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能改善学习方法。如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我可以先从参加兴趣小组的互动开始,和同伴多交流,慢慢地提升学习兴趣。”这样就起到了内隐学习的效果,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如何学习,但是学生在阅读后自己有所感悟,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善学习态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学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果教师能结合国学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那么他们就能在实践中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同时,学生也能逐步认识到国学知识有助于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浓厚。
四、适度激励,激活内心成就感
内隐学习具有高效高潜能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内隐学习中,学生不消耗过多的注意,心理容量很大,有较好的学习潜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可以用适当激励的方式促使学生激活内心的成就感,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获得了一些进步后,教师要进行激励,并提出后续学习的方向,这样学生能激发动力,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为了提升学生对蒙学的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知识竞赛,围绕自己所阅读的《三字经》等蒙学作品出题目,可以展开“接龙背诵”的活动,看谁能熟记作品中的词句,也可以展开“典故知识大赛”,说出某个历史人物的名字,学生要诵读相关的词句,并说出这个人物的历史故事。在活动过后,教师给予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成为班级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此外,教师还特别关注那些成绩虽然不好,但是进步明显的同学,也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这样也能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老师和同学都能看到,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评价,但是却将评价融入到了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具有内隐学习的特点,不仅能看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决心,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
五、因材施教,考虑差异性
要提升内隐教学的效率,教师就要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定文化主题探索方面的活动项目,让他们的思考更深入,但是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让他们尝试诵读经典,表达阅读感受。这样的教学有针对性,效果会更佳。朱熹提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在国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给学生创设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更自然、舒服的环境下展开自主学习,自觉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邓丽琴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