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合唱与指挥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相对于高校的其它音乐学专业来说,发展还较为缓慢。在新形势之下,如何立足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对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合唱指挥专业做出进一步转型,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和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的教学实践,对现阶段高校指挥与合唱课程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的相关实践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课程的评价主体。不同的学生之间思维模式、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依然采取“满堂灌”、“一刀切”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对于音乐的理解,有些学生是自幼学习相关乐理知识,也有一些同学是为了进入较好的学校而在考试之前临时决定的,教师若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若只是为了考试而被动的接受学习,便不会对该门课程有足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难以真正理解指挥与合唱课程的真正思想。另外,在指挥与合唱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定位成合唱队员的身份,这严重的束缚住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角色定位的错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未来合唱与指挥的具体工作。

(二)教材内容存在不足之处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主要依据,教学活动要依托于教材。一个好的教材,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也便于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工作。当前学校内与合唱与指挥课程有关的教材数目不少,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大多数教材是一线教师根据经验汇编而成,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且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都大同小异,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教师无法通过教材把握当前领域的最新知识,阻碍了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另外,有些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缺乏对实践的相关探讨,学生学习过程枯燥,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当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合唱与指挥课程大多数是由声乐老师、理论教师等共同组成。这些教师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但是却缺乏对合唱与指挥的专业性知识,所以可能对课程内容理解有所偏差。教师讲解的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内容随意,学生无法得到系统有效的学习。而且由于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理念还未进行科学充分厘定,使得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可行性逐渐降低,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

(四)课程评价过于肤浅

合唱与指挥作为高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必须要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这种单一落后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自己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其他课程相同,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在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给学生造成了一种假象,只需要考前突击便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另外,当前的课程评价方式过于肤浅,也产生了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结果,老师在教学中也是重视理论的辨析而轻视学生的操作和技巧训练,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缺乏正确的思考,也缺乏对音乐思想的深度理解。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一)教学模式多元化

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如果单纯的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势必让一些学生无法获得真正能力上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类型,除了进行理论知识的储备之外,更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未来的方向。

(二)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能够让教学更有效率。高校在开展合唱与指挥教学时,要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加强指挥与合唱教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于高雅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科学的安排课堂内容,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循序渐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合理安排,让学生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的“生本”理念,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艺术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增加相关实践教学环节,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用于探索和创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组建专业化的师资团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实现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构建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团队。高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关于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技巧。高校也应该适当的吸引专业人才,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邀请专家走进课堂,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向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另外,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增加现代化的因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组织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材的开发,使教材内容既适合学生学习又具有地方特色。

(四)实现“合唱”与“指挥”联合教学

教师应在教学中与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音乐默契,在进行指挥与合唱教学时,加强两个方面的联动教学。该门课程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两种身份的互换,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思考。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让一部分学生先做合唱队员,另一部分学生充当指挥者,指挥不同的乐章,两组学生进行表演。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演出做出具体的评价,然后通过反思“合唱与指挥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让学生直接从演出中获得相关体验。学生在经历了角色变换所带来的不同之后,就可以更加容易的理解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指挥和合唱的良好配合,这比单纯的理论探讨更加深刻和真实。

(五)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学校和教师应该明确,合唱与指挥并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也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培养学生提升音乐素养的课程,因此,教学评价要更加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靠拢。这就要求教师扭转传统的结果性教学评价方式,向过程性评价之间转变,打破原有的期中、期末的试卷考核方式,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动态评价模式。由单一的考查理论知识向评价学生综合能力转变,建立动态化评价机制,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机制的创新,加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促进教学评价多元化。

(六)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锻炼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学生在课本上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合唱与指挥”课程要进行教学改革,就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因此,教师在进行关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停留在原有的旧知识上不进步,要把握国内外的最新知识,与时代相适应。此外,在实践中带动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探索,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对学科本身做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目前还面临着众多困难,但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校和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改革标准和社会需求,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相关理论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苏敏.合唱指挥学科特点与教学观念的整合思考—高校合唱指挥教学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刘文华,王冬梅,谢莉.关于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的探索[J].山东社会学,2011,S1.

[3]周娟娟,.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应主张实践性与创新性[J].音乐探索,2010,01.

[4]曲静.谈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合唱教学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06,05:97-98.

作者:张妍  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