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在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在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在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要】互联网+与教育快速结合,对课程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出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互联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传统《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课本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掌握前沿知识医学基础

知识是医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随着高校的课程改革,很多基础课时被大大压缩[1]。由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知识点较多,课时较少,课堂上老师只能着重强调重点难点,难以展开说明,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医学内容较其他课程相比,记的、背的较多,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由于课时以及学生的兴趣不足,一些医学前沿知识以及最新病例也无法很好地扩展开来,不能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医学动态。

1.2教学方式较落后

课堂教学主要还是通过PPT进行讲解,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后学生难以找到老师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由于课程多、学习任务重,学生很少会主动自己去网上搜索课程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互联网+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的应用对策

2.1将互联网+引入课堂

目前,在课堂学习中互联网+引入最多的是QQ、微信。QQ、微信是一种集交流、共享、文件等多方式的平台,将其引入课堂中,对教学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1.1延伸课堂教学

打破传统课堂上课模式,告别2学时学习完即结束,充分利用互联网+,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如通过相关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2],教师可以将《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课件、案例、动画展示等上传,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交流的功能,线上帮助学生解答疑惑,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统一解答,进一步帮助学生吃透知识点,更好地了解课本知识。通过平台建立讨论小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3],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和老师提出问题讨论两种方式,由学生自主发挥,老师从中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乐趣。通过传递文件的功能,相关前沿知识,让学生能够集中了解现代医学的发展。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发展较快,课本上的传统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可通过一些新闻或者最新的医学动态,帮助学生将实践与临床相结合。

2.1.2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较轻松的环境,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学生可以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以通过网上投票、一对一聊天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以及需要改进的方向,从而进行改进,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交流新的知识要点,讨论新的案例,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通过网络平台带动了“网上评教”、“网上促教”[4],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2改进教学方式

目前,比较热门的教学方式包括专题讨论、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5],互联网也催生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课堂。在新时代网络背景下,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慢慢兴起。《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引进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从临床案例引入学习主题,例如讲解狂犬病毒时,可引入狂犬患者的病史,包过感染途径、发作的症状等,再进一步介绍狂犬病毒,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双方探讨,激发教学双方主动性,例如讲解破伤风梭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思考下感染破伤风所需要的条件,并鼓励同学进行讨论,进而探讨破伤风梭菌的生存条件。

2.3多样化考核

目前考试主要还是纸质考试和实验考试相结合,课程考核的安排让学生过多注重分数[6],而忽略平日积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流于表面,未能深入了解。通过互联网+的介入,可以让同学们对分数的关注分散到平时,更注重平日学习。可采取课前扫描二维码点名的方式进行课堂考勤;可通过文件功能,将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发至相关平台,下一节课将答案上传,并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帮助同学课后复习;分阶段进行课堂小考;通过平台建立讨论小组,每学期组织各小组讨论2~3个问题,观察各成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考核。最终以考勤情况、平时成绩、学生作业、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期末成绩的总和来评定学习成绩。互联网+是信息时展的大趋势,《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同时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摸索,不断进行改革研究,通过线上线下学习,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李林珂,刘新胜,李超敏,等.微信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9):100-101.

[2]孙爱平,张国俊,牛志国,等.利用即时通讯工具QQ群构建医学免疫学网络教学平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9(12):77-78.

[3]纪志荣,何东进,刘金福,等.“互联网+”背景下的统计学专业《时间序列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6):107-108.

[4]张红霞.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及提高带教质量的方法[J].健康必读,2012,20(7):246.

作者:何玲谭潇赵晋英单位:邵阳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