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职焊接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焊接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职焊接自动化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急需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突破目前高职教育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笔者根据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和现状,针对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改革研究,主要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实践性和职业性;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近几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在高职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具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职业院校提升竞争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焊接自动化专业一直都是本院重要的骨干专业之一。焊接技能人才的需求和缺口非常大,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实践积累,获得了一定的荣誉和成就,尤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创建湖南省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在认真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就焊接自动化专业从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该专业毕业生除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做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整个教学体系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结构,它分别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3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各个模块都融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基础技能模块由基础工种实训(如车工、铣工、钳工等技能操作)、计算机操作实训、专业英语和专业认识实训组成。这些学习内容将安排在专业学习之前或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专业技能模块由机械制图与测绘、计算机三维建模、焊接操作实训(如手工电弧焊、气保焊、TIG焊、氧焊等)、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等组成,通常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周的模式进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主体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综合能力模块主要由焊接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如焊接夹具和焊接结构生产设计等)、校内的专业实训和校外的生产实训、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组成,一般都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在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进行。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并检验实践教学效果。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拓展部分,属于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也是最终阶段。

2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重点突出专业领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2.1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为了增强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焊接自动化专业在各门理论课中都设置了实验和实训环节,以期通过实验和实训来完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认知、实践、演示、实操和实验等方式,并结合微课、动画、视频和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方法。

2.2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对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与专业能力相关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的外语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的相结合,配合实施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做到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适应未来岗位(群)职业要求做好准备。

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职类焊接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是焊接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通过:电脑三维建模—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夹具设计—焊接实训操作—毕业设计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在实操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适当设置部分专业知识方面的拓展性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思考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他们给出解决方案,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

2.4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做好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最终目标,也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过程,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体现出来。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以及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3认真抓好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3.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单元建设,它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对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抓好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中国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接下来,将从以下3个方面对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3.1.1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提升专业办学实力的必要硬件基础,也是实现实践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①加大对校内焊接自动化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②按照实际生产对焊接岗位的需求改造和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训既真实生产,为培养学生具备工作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证。③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行业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对长久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1.2精品课程建设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为大力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下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就是为了让各高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借助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将焊接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学院特色、创新适用的精品课程。①根据学院实践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包括实验、实习、实训)。②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创新教育模式。③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要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部分没有公开出版的技能实训或综合实训的实践型教材,可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并参照生产单位的实际需要,由学院组织校内和企业专家联合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包(微课视频、测试题库、电子教案、情境案例等)。

3.2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同时,构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团队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专业带头人培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从现有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派人员到国内高校进行访学交流;另一方面,也可派遣到生产型企业进行挂职研修;再者,有条件的可以选派到国外进行学习深造。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②骨干教师培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以采取招聘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从行业或企业中引进焊接专业技术方面过硬的人才作为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可从现有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到行业机构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时间2~3个月为宜,做为“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③教学团队建设。在目前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兼结合+‘双师’化+引培结合”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教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使焊接专业“双师型”专职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占到教师的20%以上。

4结束语

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我们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仍需高职教育者们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徐政坤,卢端敏,宋斌,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6):115-116.

[2]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3]张红霞,王雷.高校创建品牌特色专业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0):53-54.

[4]孙兴民.构建高职高专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3-55,72.

[5]黄学光.论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148-149.

[6]冯俊伶.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2:下):56-57.

[7]朱香奇,胡心红.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8-10,13.

[8]赵燕.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化工高等教育,2003(4):90-92,99.

[9]朱方来.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73-80.

[10]黄立志,李祥峰,范树林.新世纪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7(3):6-9.

作者:卢威 薛海华 陈娜 单位: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