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语文课堂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对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笔者认为可以分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角色认同等方面。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无法替代专业课程的地位,但大学语文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进行合理引导,并进行基础性的技能指导和练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职业素养;职业道德
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尚未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作用,原因有以下几点:(1)大学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院校甚至不开设此课程。在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从师资配备到团队建设均无法与专业技能课程相比,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内涵建设,也与国家提倡传统文化复兴的战略背道而驰。(2)很多大学语文任课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对大学语文课不够重视,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的育人作用,主要表现为:①部分教师还停留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教授文言文就逐词逐句翻译,教授现代文学就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②部分教师完全是放养式教学,大部分课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自主写作,教师在课程中的引领作用微乎其微;③由于目前的学评教体系,部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放纵不管,只顾在讲台上念电子课件。教师授课兴致不高,授课内容与职教目标距离甚远,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课堂教学效果差,基本的文化知识传授都成为问题,更何况在课程当中融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3)职业院校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阅读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汉语以及文学常识的兴趣的重要作用。在高职院校中,除了上述教学目标之外,大学语文课程还应服务于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进行有效改革,在做到文化育人的同时,将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角色认同合理融入大学语文课程中,育人于潜移默化之中。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并未达到这一目标,这一工作的开展,需要一线任课教师、专家团队以及学校领导共同商议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改革方案。(4)宁波市某高职院校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提升到学校中心工作之一的高度,对全校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服务于职业素养教育。同时,学校也应当为各级各类服务于学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工作的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财政、人力等方面的保障。作为校级基础课程之一,大学语文课首先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堂势在必行。就如何在大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融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实践和探索。
2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融入职业素养途径
2.1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方面,可以将大学语文教学目标与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目标有效结合。以浙江省宁波市某高校为例,该校的大学语文课程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目标设置上重点强调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针对英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文案撰写能力,使其能够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注重提升其文案写作能力,单独开设一门应用写作课程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方面,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完成职业道德的提升与职业角色认同教育。如通过讲解上古神话,与学生分享梦想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要将自己的理想作为奋斗方向;在讲述现代作家许地山的短篇小说《春桃》时,讲述个人努力奋斗的重要作用,告诫学生不要坐享其成,认真体会春桃的创业梦,鼓励大家有梦就勇敢去追;在讲到诗词背诵是专升本考试的必考题目之一时,引出深造和就业两者的区别,告诉学生无论选择哪种出路都是正确的,选择了就要勇敢地奋斗。
2.2教材编排要体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宁波某高职院校目前已经有了由本校教师专家编写,适用于本校大学语文教学,体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在基础课中的融合,又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的教材。该书打破了原有的按照年代或体裁等体例的编辑模式,按照文章的主题立意,将文章分为“人与理想的追求”“人与心灵的对话”“人与形象的塑造”“人与人交往与沟通”“人与自然的和谐”等八个单元,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为基本目标,要求授课者充分了解课本的编排深意,充分消化吸收,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2.3教学过程时刻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不能仅仅依赖第二课堂的成果来巩固,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是其职业素养的直接体现。反复的说教,远远不如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教师要教育学生形成时间观念,上课不能随意迟到。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给学生做好表率。教师不允许学生上课随意玩手机,自己也不能上课随意翻看手机、接打电话。每堂课结束后提醒学生自觉将垃圾带走,出门关好门窗、灯,良好品质的形成要从小事做起。教师要认真备课、热情讲课,将自己对讲台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于言行不当的教师要予以适当惩戒。
2.4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是大部分职业都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不同专业学生需要不同的写作内容,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针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翻译、外贸、文员等工作,可重点教授通知、邀请函、会议记录、自荐信等应用文的格式及写法;针对旅游专业学生,重点教授广告、活动策划书、导游词、景点介绍词等的撰写;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重点教授摘要、会议记录、通知、会计报表说明书等的写法。针对对应用文写作能力需求比较强烈的专业,可以在大学语文之外单独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2.5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处在日新月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高职院校的学生,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灵活运用网络资源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图片、影像视频、动画等,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课文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或熟悉的事例进行讲解,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引领,水到渠成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如在讲解理想时,可以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诗歌朗诵会、“你说我猜”游戏等复习文史知识,并穿插对中国梦、时事政治、校史校训的学习和讲解。
3总结
职业素质教育不是一门课、一位老师的事,每门课都可以进行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课程目标,实行分类教学、分类培养,提升教育效果,让大学语文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
作者:王志生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