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泛在学习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泛在学习,又称无处不在的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使大学生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泛在学习理念下,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发生很大改变,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自觉融入泛在学习理念,针对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对线上学习环境加以创设和限制,利用信息化时代泛在学习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师生感情,以适应学生泛在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泛在学习理念;思政课;教学策略
1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依旧单一
多数高校思政课教学依然因循守旧,部分思政课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给其带来的优势,不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不熟练。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学生抬头率不高、人到心不到的现象十分普遍。课程的教与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延续性不够。
1.2网络课堂的利用率不高
有些思政课教师虽然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了一些线上教学活动,如微课、慕课等,但由于对信息化教学的内涵理解得不够全面,片面地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将课程知识放到网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课堂和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出现严重偏差,学生对网络课堂和线上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刷课”现象普遍存在,网络课堂和线上资源的实效性未能得到较好的体现。另外,对网络课堂和线上教学的监管空缺较大。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线上学习时,很容易受到游戏、网购、追剧等不良因素的干扰,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3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开展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展。从实践教学的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来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践教学与课程内容融合的深度不够。前后衔接不连贯,有的学期有,有的学期没有[1];就同一学期而言,学期初开展得多,学期末开展得少。从实践教学的条件保障来看,多数高校尚未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思政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不达标[1],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难度较大。从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完善。从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收获较少,仅仅停留在对一些问题的感性认识,没有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1.4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追求自由灵活、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期待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学要随着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在当前的思政课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些教师虽然已经改变了教学理念,但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须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活动固化,师生交流难以实现[2]。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几乎处于沉睡状态,创造性得不到激发,学习热情降低。
2信息化为泛在学习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造的有利条件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成为高校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媒介,泛在学习应运而生,这为泛在学习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体来说,信息化为泛在学习理念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造了以下有利条件:
2.1有利于思政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扩展
信息化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和发展。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课、微课、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开展线上教学,学习任务,上传学习资料,和学生进行实时互动,直播课生成的视频和微课可以多次回放,其他学习资料可以反复使用,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需要。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载体,网上的很多资源都可以作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学习强国”等官方学习平台以及移动图书馆、展览馆等电子资源,上面拥有海量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扩展,使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
2.2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创新
思政课教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随时获取大量理论前沿信息、搜集最新典型案例,并将这些理论前沿信息和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进行充分融合,使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信息化技术促使思政课的课堂讨论互动成为现实。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等网络平台,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适时设计一些讨论内容,鼓励学生在线上进行充分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疑问和评价。还可以布置一些小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超星学习通、钉钉等网络平台对小组成果进行展示。通过这些内容将教材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深入了解学生思想,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新颖。
2.3有利于思政课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数据收集与统计,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客观、真实。例如,利用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师可根据学生课堂签到、小组成果、互动谈论、回答问题的次数和情况,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轨迹,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相应的评价,在学期末给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平时成绩,更好地发挥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3高校教师将泛在学习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对策
3.1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
3.1.1积累广博的知识。思政课教师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指导者,是学生确定人生正确方向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眼界和思路。在泛在学习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到时时学、处处学,利用网络和书籍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尽可能快速地掌握跟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把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融入课程。在新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思政课教师要有宽阔的知识视野,[3]广泛涉猎各类知识,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和掌握多种学科知识,既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又包括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还包括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统合知识结构,逐步提升自己从总体上驾驭知识体系的能力和水平,使各种知识有机衔接、融会贯通。3.1.2练就高超的教学技能。在信息化时代,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练就高超的教学技能。一要提升信息获取及整合能力。泛在学习背景下,教师获取信息不能仅仅依靠以前的教材等书籍,还要获取更多网络优质资源,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对课程进行优化升级,开发信息化教学手段,践行泛在学习理念。指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优化各类信息资源,丰富和完善自我认知,最大限度地增强自主学习效果。二要不断提升网络工具使用能力。随着慕课、微课如火如荼地发展,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掌握多媒体素材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还要自己动手制作微课、布置电子作业并在线批改,同时利用各种社交软件随时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第三,切实提高授课水平。课堂上的讲述要做到有趣、有味、有料,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创设泛在学习环境,布置一些能够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学习任务。例如,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任务,推送课前预习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学习,完成课堂预热。使用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社交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思政课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促进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和网络学到实用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和校园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将新闻网、校园网、手机终端等媒体有机结合,随时捕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案例事例和政策文件,加深学生对教材理论的理解。积极探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合理的考评方式,强化过程性考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每一分努力和每一次付出都能有所收获,进而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不论线下还是线上,都能自觉、刻苦、认真地学习和实践。3.1.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泛在学习背景下,思政课教师要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充分的认识。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布置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充分享受丰富的网络资源带来的巨大福利。同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帮助。由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并不是很强,需要思政课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督促和帮助。在泛在学习背景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还必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方向、资源查找、疑难解答等方面的建议,并扮演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者和评价者等角色。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加强自我监控和约束,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其自主学习效果,使学生时刻不敢也不能懈怠,以此充分激励学生,帮助其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3.2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共享资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大学生与网络密不可分,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学生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更加方便快捷,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直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平台的有效利用,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思政课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有网络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去粗取精,整合完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资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认真思考网络资源信息传播情况,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积极组织学生正确、合理、高效地运用网络先进技术,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对网络中完整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资源加以收集、整理,并通过信息技术加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个多元化网络资源库。通过网络平台延伸教学范围,立足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生活特点,利用网络优势,将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相衔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全面开展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借助微信或者微博平台,与学生多渠道互动沟通,动态化掌握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以解决思政课现存的实效性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互动性不强等问题。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利用翻转课堂,积极开展微课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获得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对学习资源进行自主选择,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3.3培养师生情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泛在学习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教学水平,还要培养师生情感,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注重以情感人[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尊重教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思政课教师要自觉融入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日常交流、微信、微博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和考虑问题,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求所盼。多关心、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提升,不断涵养道德情操,锤炼品质修养,用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还要注重将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善于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和典型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课堂中,向学生分享一些时事热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交流中增进彼此的感情。利用信息化资源获得更具时效性的新闻资讯,让学生与时俱进,用更加鲜活的事实辅佐理论教学,并利用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学以致用。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把握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变化。网络生活导致大学生正常的交往活动明显减少,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思政课教师需要掌握这种变化,深入研究和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更有针对性地去深入学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从理智、情感上取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的“朋友圈”。
作者:邓凤英 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