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服装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服装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服装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基于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重点分析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思路与建设路径,凸显职业教育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鲜明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服装陈列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服装陈列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在课程建设方面更加突出开放式、信息化的特点。而在线开放课程就是改变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和内容,打破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让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真正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创新性的学生,实现共享性、应用性及规范性的课程建设目标,加快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1]。

1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现状

从目前我校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状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为社会输出了更加专业的人才。比如:学生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结合“时尚陈列show”社团、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线下拓展项目,提升了相关创新思维与设计审美。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双向互动,更加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动的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创意思维发展,拓宽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1.2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反馈,本专业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利用率不高,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支持。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同时,受到技术或能力的制约,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实现与教学实训场景的实时互动、切换,也就出现了学生学习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问题。

2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方向

2.1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设计,强化在线开放课程利用率及更新速度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比如:设计任务串联的真实项目模拟实战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学习路径。课前,学生自主完成线上部分预习任务及测试,解决课堂基础知识的学习问题;课中,学生分组领取任务,通过课前在线开放课程中所学的技能及收集的相关资料开展任务实施;课后,教师利用衍生知识点的微课推送解决拓展知识的学习问题。课堂变得有趣了,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很“忙”。教学过程变为可以动态产出成果及动态完成不同任务的课堂,不仅大大地提升了在线开放课堂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地达成“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效果。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下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课程相关资源,跟进主流服装品牌企业的陈列信息搜集,使其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2.2融入虚拟仿真科技手段,打造服装陈列“仿真”教学模式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技术,能够实现与企业实时对接,针对企业需求,通过任务点的形式,完成一定的教学成果,进一步促进和加强了校企合作力度。以项目化主题卖场空间陈列设计为例,卖场空间构造及主题风格千变万化,如果采用一成不变的实训环境不能有效地让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并转化为实践能力。虚拟仿真软件中的实时“移动”,能够将教学场所“移动化”———即根据每堂课不同的任务要求来切换和布置实训环境以达到模拟真实职场情境的作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实际卖场空间的把控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在线开放课程技术支持问题,真正实现移动的“实训场景”,展现多类型的教学情境。

3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院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问题,比如,利用率低,无法实现教学场景的实时切换等。对此,需要严格按照课程目标的标准做好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设计,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整合多领域、多渠道的资源输入,将信息化线上教学方式与虚拟仿真技术相融合,打造服装陈列“仿真”教学模式,在与真实企业、社会等对接与共享过程中,起到生产助推与加速的作用。企业、社会反馈的实训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循环、优化、扩充教学资源。此外,在服装陈列在线开放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要逐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学分考核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提升服装陈列专业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任锁平,马亚蕾.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0):21-24

[2]周艳冬.高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改革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14):238-239.

作者:路晓丹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