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实验教学体系是指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所包括的教学目标、教学项目、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设施以及对其进行的管理等因素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1]。实验教学以较好的教学效果、较好的可重复性以及较高的安全性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面对新环境,在经管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以及课程相互关联的背景下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是当前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实验教学体系面对新环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和经营规模持续加大对于“能用能合作”的基层应用型专业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而与此同时,按照传统的学术型、管理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社会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而产生的结构性失业与前述需求形成了尖锐矛盾。为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2月26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同时确立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方针政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办学定位层面上给予了政策上的导向。因此,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其教学过程的应用性改革则是重中之重。
二、实验教学过程面向应用型
实验教学过程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最重要的一环。涵盖了实验的教学目标、教学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学活动主体以及教学活动条件。实验教学过程面向应用型,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面向应用型的最重要体现。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目标制订面向应用型。
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利用一定的实验设施和环境,通过条件控制引起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但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目标应有如下转变:第一,实验教学目标向对技能的掌握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主要是服务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学生通常是在课堂学习之后前往实验室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实验作为一个再现和验证的过程存在。而在新的社会就业需求下,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服务于社会就业需求,亦即服务于对技能的掌握。实验在教学中是作为一个不断重现和探究的过程存在,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不断的重复再现过程中使学生熟练、牢固地掌握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是在对实验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的时候探究策略及效果的变化规律[2]。第二,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向对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基本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而无论是经管类专业本身的特点还是新环境新形势都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另外,更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带来的较大工作量从客观上也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学习。
2.教学项目组织面向应用型。
实验教学项目是实验教学活动的客体,也是实验教学过程的最主要内容。实验教学目标要由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完成,实验教学过程要由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来充实。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项目组织相较于传统的面向课程的实验教学项目组织应有如下转变:第一,实验教学项目来源向复合性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项目完全来源于教师对于课程内容中需要实验的项目进行组织和制订,其来源局限在高校之内,主要是课本以及既往的经验。而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项目则更倾向于复合型来源。即经管类院系先以座谈的方式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是往届毕业生,了解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需要掌握的专业业务。再由系主任主导,组织专任教师在这些业务的基础上改编已有的或创设新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最后再将所得到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解构,逐级分解到基础性实验项目。第二,实验教学项目组成向动态转变。首先,是因为社会经济的环境时刻在发生改变,由此随着时间推移每个教学批次之间的实验项目可能都不完全相同。其次,是随着教学对象的改变而改变。学生的层次、基础、专业等的不同,也会导致相应的实验教学项目的修改。最后,是向原有的实验教学项目中添加成熟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中实验项目的动态化。第三,实验教学项目内容向个性化转变。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项目依托可设计性良好的开放式的实验项目原型以及开放式的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学习团队对于实验项目原型进行个性化的再设计,并且不断地进行验证和完善。这就在确保基本技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条件。第四,实验项目间的关系向相互联系转变。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第一线,本身就将不同课程乃至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涵盖其中,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联系性,在本源上就规避了实验项目间的孤立问题。例如在“ERP采购管理”这个综合性实验项目中,就可以涵盖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基础会计、生产与运作管理等多门课程的相关实验项目。另外,相关教师在对综合性实验项目进行解构的同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次一级的综合性实验项目,这也加强了实验项目间的联系。
3.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面向应用型。
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为实验教学的应用效果服务。传统的实验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虽然可以在学生之间产生集体教育的效果,但是较大的班级规模同样会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有如下的转变:第一,实验教学组织向小规模转变。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较高。学生不仅仅应该能够“看得懂、学得会”,还应该能“做得好、记得牢”。教学效果是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必须达到的目标。格拉斯和史密斯的研究表明,教学效果与班级规模成反比。实验教学组织规模由大向小转变是一个一般性趋势,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具体实验课程和项目的具体特征。第二,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向多样转变。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对教学效果的高要求也意味着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的高要求。传统的按照定制规模形成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很难满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要求。而打破班级或者小班建制,跨班级甚至跨专业自由组织的实验小组以及竞赛小组则更能从学生年轻好胜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组织形式除了给予学生“新鲜”、“好奇”的感觉外,还会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的自由,更加能够激发其学习动机[3]。
4.教学手段和方法面向应用型。
实验教学方法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达到相关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动作体系。而实验教学手段则是指在实验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者设备。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有如下的转变:第一,实验教学方法指导思想向启发和注入并重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存在两个泾渭分明的对立思想:启发式和注入式。所谓启发式是指在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参与实验过程的教学方法。而注入式则将学生看成是“容器”,单纯地给学生灌输实验方法和技能的教学方法。由于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能动出发,在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习能力上拥有优势,因而现代实验教学已经渐渐地由传统的教师演示后学生自己做的灌输式逐渐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启发式转变。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启发式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的理念需要投入大量的实验教学资源,这就与当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另外,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自身的探究,而非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这与新的实验教学目标相悖。第二,实验教学手段向多元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仅限于固定场所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例如课堂或者实验室的多媒体等设备。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应该支持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究,但是传统的实验课时安排并不足以满足要求。因此,课余时间的实验指导以及师生交流就变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以及创新的实验教学场所的视觉管理要素等媒介,将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及其他实验教学相关文档向学生公示。并通过网络论坛、即时通信软件等途径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并且收到反馈。第三,实验教学方法向多元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只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是和讲授法、讨论法等并列的“实验法”,是在课堂上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后在实验室里进行的验证。而在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中,不但可以有讲授的部分,也可以就实验的初始条件、实验的节拍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例如在ERP沙盘实验中,学生可以在一个较为宽松的资金条件下打满几个周期,熟练了相关操作后,进而以较少的资金作为初始条件来探究一个有效的经营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谈话,也可以就这个初始条件展开组间竞赛,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保障实验教学的效果。第四,实验教学主体向突出学生主体转变。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则要求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实现自我教育和团队学习,对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的要求就日渐凸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实验教学需求日益膨胀与实验教学人员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学习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学生间“传帮带”的要求凸显,教师主导地位弱化。但应用型实验教学的最终实施者和执行者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败。课题组在从事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基于一个条件,就是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很好地实行但是仍然没有很好的效果。第五,实验教学主体角色向实战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二者同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采纳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将知识用于真实的情境才能获得很好的理解,所以实验教学过程带有强烈的仿真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就是教师,学生也就是学生的主体角色的单一性,增加了竞赛式的角色名称如裁判、参赛者或者企业式的角色名称如市场总监、会计等。角色可以由相关专业的学生承担,也可以随着课程变化而轮换。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管类实践教学开始出现了“课堂实验化,实验实训化,实训实习化、实习实战化”的趋势。实验、实训、实习、实战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以及管理办法逐渐趋同,界限日趋模糊。实验教学体系采取更加贴近于实战的环境和角色也是顺应趋势的表现。
5.教学资源面向应用型。
实验教学资源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必要设施。包括实验教学的场所、设备、软件以及其他可用于实验教学的资源。实验教学资源是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条件,其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验教学能够达到的效果。而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室—机房—软件”的经管类实验教学设施组合,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设施应有如下转变:第一,实验教学场所设置向小规模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场所只有实验室或者计算机机房,其对于向学生进行统一的实验教学过程管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因为前述实验教学组织规模向小转变,也要求实验教学场所向小转变。这样不仅有利于实验教学场所的管理,也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团队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沙盘模拟、ERP实验等团队协作竞争性实验项目中,组队间相对隔离可以更好地对各组经营策略提供保密条件,增强了实验的实战氛围[4]。第二,实验教学场所设施向外源性转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设施基本都在校内,以实验室或者计算机机房的形式存在。但是无论是实验室还是机房都无法对现实情况提供很好的模拟,更遑论让学生感受实战的商业氛围。而前述面向应用型的实验教学采纳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是对实际产业情况和图景的一个建构过程。这个过程中,实验教学从场所到设施仿真程度越高,则实验教学效果越好。相比起校内的实验室,校外真实的企业或者业务部门则有着最高的仿真程度。应用技术型大学既可以将校外实习基地升格为校外人才培训实验基地,让学生部分实验在校外真实的产业环境中完成,也可以将企业的相关平行业务拿到校内,让学生来完成。
作者:张凤岩 周丹 高磊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