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它主要利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基源、品种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资源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生药学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深入,正逐渐从传统的生药形态和性状特征描述阶段,转向以化学理论为基础的药物资源、生物合成途径,注重于植化、生物合成及高新分析技术、仪器等方面的研究[2]。尽管生药学研究内容现已广泛深入,但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来说,其教学核心目标仍以利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方法解决生药品种、质量及质量控制问题,以保证临床用药及制剂安全有效,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一、生药学实验教学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因此,生药学实验教学已成为学习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开设生药学课程的同行院校,实验教学都普遍地存在着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教学学时数少,占该课程整体教学学时比重偏小;其次,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多数内容单调陈旧,属于验证性、重复性内容,缺乏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内容,课堂上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实验教学方法过于机械,仍延续灌输式教学方法,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热情[3];最后,实验考核方法设置简单,内容单一,起不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为了提高生药学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的一些思路,供同行参考与指正。

二、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1.提高实验课学时比重

生药学主要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研究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可供药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这些物质都是有形、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生药的学生来说,亲自动手实践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介绍生药大黄根茎断面上的“星点”特征时,教师口述再准确,再详细,多媒体图片再清晰,也不如让学生自己亲眼看到大黄根茎断面效果好。又如讲到生药黄连采用薄层色谱方法定性鉴别时,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按药典方法自己亲自展开薄层板,观察荧光斑点位置,远比学生听课后留下的印象深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生药学教学效果,在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对实验教学倍加重视,加大实验教学力度。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同行院校中,生药学课程开设的学时数相差较大,有的院校多达144学时,实验课仅占24学时;有的院校仅开设44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2学时;有的院校只有理论课,没有开设实验课。作者认为在课程设置中,在理论课进行的同时,必须同步开设实验课,而且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学时比例不应低于1:1,甚至实验课学时数所占的比例更高。

2.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确定实验教学内容生药学是药学专业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尽管研究内容宽泛,但对于本、专科学生来说,现阶段教学仍要以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因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到药品生产企业从事生产、质检及化验等方面工作,只有少部分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准备从事药学的深层次研究。因此,目前生药学的实验教学应把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作为主线,围绕这个目标设置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一定基础。

(2)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重新规划知识总体布局结构生药学不同于中药鉴定学,它是通过多学科知识来认识和研究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生药品种,最终解决生药的品种和质量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中,要注重不同学科知识在生药品种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现在多数院校,尤其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开设的生药学课程,实验教学仍沿用中药鉴定学的实验内容,几乎全部以生药的性状和显微鉴别为主,至于生药的原植物(动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极少涉略或不开设,其结果给学生造成生药学等同于中药鉴定学,只是称法不同的错误印象。为此,我们应该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大幅度地调整,围绕着生药的品种和质量评价这一核心任务,重新修订实验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知识在生药学中的应用[4]。比如,在实验课总学时40学时情况下,每项实验内容4学时,共10项实验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把这10项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三大块,即4项生药品种真伪鉴别实验、4项生药品种质量优劣评价实验和2项综合性实验。在4项生药品种真伪鉴别实验内容设置中,我们可以选择蓼科、唇形科及伞形科等典型科属生药品种开展实验,课前把这些科属的实验品种植物标本、生药、生药切片、粉末及简单的理化实验的试剂、设备都准备出来,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经典鉴定手段,充分掌握和熟悉生药的真伪鉴定方法。在4项生药品种质量优劣评价实验内容中,我们也选择典型的科属生药品种按现行药典方法开展实验,围绕着生药所含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总成分及具体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开展实验内容,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的品质评价方法。最后2项综合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充分预习准备的基础处上独立设计,每项内容围绕着1~2种生药品种,开展生药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综合实验。当然,实验课开设过程中,根据额定学时数,实验内容设置应全面,避免内容重复,选择相对便于操作的典型的生药品种进行开展。

3.转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教学中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多数院校的生药学实验教学方法都延续采用传统灌输式,即每次上实验课时,教师把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做逐一细致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一步步操作,验证教师所讲的内容,最后参照笔记或教材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模式教学,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状态下去操作,没有自己的想法,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该转变这种“教师主讲,学生模仿”的传统训练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实验教学主体,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只起到辅助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伞形科和唇形科生药的鉴定实验”,上实验课之前,教师预先通知学生实验题目和涉及的主要生药品种,让学生自己先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列表形式,归纳总结出每个科生药品种的原植物形态、性状及显微特征,从中找出共性特征,设计好实验路线,再回到实验室进行操作,这样克服了以往实验课堂上盲目、机械地操作,验证教师所讲内容的弊端。

4.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

实验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内容的全部过程,包括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内的实验内容的准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等管理过程。目前多数院校的实验教学是按照教学计划进程,通知实验准备教师和学生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教师按惯例把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做逐一细致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要求,盲目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上实验课前,首先教师应预先对实验内容进行周密地准备,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弄清解决方案;其次,预先通知学生实验内容,让每名同学在查阅资料后,进行实验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方案并上交,指导教师应提前给于批改,这样可以避免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再次,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巡视学生,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时指导,更重要的是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最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认真及时批阅,分析、总结问题并纠正,防止时间过久而遗忘。

5.完善实验考核内容和方法

实验考核内容设置应体现学科教学核心问题。目前多数院校的生药学实验考核内容,常采用生药性状和未知混合粉末鉴定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应生药学教学的核心问题。实验考核内容设置要围绕生药学品种和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开展,在认药的基础上,掌握生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实验考核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生药品种鉴别,为学生必选内容。从教材中按不同药用部位精选120种生药,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组,每组不低于10种,要求每名学生从中随机抽取1组进行考核,要求写出品种的生药名、科名、植物名及药用部位,这是学习生药学的最基本要求[5]。第二部分设置生药品种质量控制,为学生选择内容。从教材中选取经典的生药品种8种,设置为生药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显色、沉淀及薄层色谱)、常规质量控制(水分、灰分及浸出测定)及HPLC法含量测定四项内容,每项内容2种生药,要求学生从中随机抽取2项进行考核。这样设置实验考核内容既能体现生药学核心问题,又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

6.细化实验成绩核定方法,提高实验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只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实验操作,甚至敷衍应对、不加思索、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为了避免上述现象,激发和调动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应提高实验成绩在该门课程中的总成绩比例。目前多数院校在生药学总成绩核定过程中,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70%~8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30%。这种成绩核定标准,也是导致学生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该调整成绩核定标准,提高实验教学成绩比例。比如,在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比例为1:1的情况下,课程总成绩也应按此标准核定,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各占50%。其中实验成绩可以参照以下标准核定:①实验预习报告占20%;②实验过程(出勤及操作)占30%;③实验报告占20%;④实验考核占30%。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则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总之,进行生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目前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作者:杨书彬 吴军凯 于丹 张瑜 吴修红 孙慧峰 都晓伟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