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病理检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病理技术人员多来自于临床医疗专业或护理专业,学历分布主要以大专及以下为主,走上岗位后多数缺乏病理技术方面系统的培训。现有病理技术人员技能水平相对滞后,无法掌握日益更新的技术,这种状况也直接影响到诊断效率、科研水平。上海市、云南省、重庆市等地的病理技术人员状况大同小异[1-3],相关行业对高学历高素质病理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病理诊断在医疗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对病理技术人员日益重视,国家医学技术类职业资格考试也已经单列至病理学技术类。为适应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拓展学生就业方向,我院高职医学检验专业自2009年增加了《病理检验技术》课程。5年来教研室所有教师齐心协力,建言献策,在教学内容、课时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实验室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不断改革,不断完善。

1教学内容和课时的改革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病理检验技术》课程主要围绕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合格的病理检验技术人员为目标。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进行病理检验技术职业岗位的定位,明晰工作目标、理顺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职责。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到各医院病理检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检验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病理技术人员掌握病理组织切片技术、常规HE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酶组织细胞化学技术等。依据就业岗位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教研室教师与医院病理科专家共同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减教学内容,特别是充实实训部分的内容,大量引用病理检验实际工作案例,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把行业标准引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最初教学内容只有组织切片技术、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和组织切片常规染色技术,后来根据岗位专业要求增加了组织切片特殊染色技术、细胞学检验技术、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技术等。有些教学内容则删减了,比如目前临床病理检验中大多数使用一次性刀片,因此“磨刀与被刀”就被删减了。课时也增加了,从原来的理论课18学时增加到26学时。《病理检验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为了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践能力、技术思维和科学素养教育,我们特别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实验课时增加了,从原来的18学时增加到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从1∶1增加到13∶15。我们还安排临床见习,联系教学医院参观病理技术室,了解病理检验工作过程。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培养形成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如实验教学中,学生操作容易出现的问题有:对标本取材不当,固定不当,包埋后组织不在同一平面,切片易碎或厚薄不均、染色过深或过浅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碰到了难题,我们再结合一些临床实际的例子说明一个步骤没做好将严重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误诊,以此强调病理检验技术工作的严谨性、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形成工作的责任感。

2教学模式的改革

5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学生在实验课高效率地掌握技能呢?近几年翻转课堂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尝试将翻转课堂运用于实验教学,侧重于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学生的操作技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和勇于创新。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1)又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从而形成了翻转课堂。上实验课之前2~3周,提前将教学视频给学生。教学视频取材于教学医院病理科病理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时间长短不一,短至1~2分钟,长则10分钟。内容侧重于基本技术操作:取材、固定、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展片、贴片、烤片、染色、封片等。针对关键的知识点配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上实验课之前做好,并将难点反馈给教师。比如:切片刀与蜡块切面的倾斜角以为宜。展片温度一般为℃,烤片温度一般为℃。学生通过看视频、做习题、查资料事先了解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步骤,每一种方法的原理以及所需的仪器、试剂和注意事项等,把重要知识点捋了一遍,上实验课时就“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实验中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独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作业。实验课强调学生多练,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少讲但要精讲,点到即可。实验老师与辅导老师不停地在实验室来回走动,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指导,对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以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实验结束时还将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步骤拍成视频,比如切片过程中用毛笔将刀架上的蜡带扫干净,动作要领为由下往上清扫,学生经常上上下下来回清扫。我们将学生的错误操作拍成视频并上传,要求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通过本环节学生既明白了正确的做法,也知道了错误的地方,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实验结束后布置一些综合性思考题。改革后的思考题题量不多,有点难度,很多没有统一的答案,避免了以往实验报告的千篇一律。比如要求学生写出某次实验课的实验操作的心得体会。实验课后作业主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和归纳总结。

3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检测方式,是职业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沿用卷面考核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化对技能的考核。既能考察教师是否实现教学目标,又能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考核分为期末考核、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考核。期末考核是针对重要知识点进行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原先占综合成绩60%,改革后占40%。题型有单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问答题。平时成绩占10%,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态度、作业。实验操作考核突出对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技能等关键实践教学内容的考评。该比例从原先的30%增加到现在的50%。在上第一节课时明确告知学生实验课的考核内容及各项所占分值,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实验考核。实验操作考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实验成果的评分,另一种是对操作步骤的考核,分值分别占25%。上实验课时明确告知学生每一步骤都要确实掌握,严肃对待,每节课都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学生对标本(猪肝)进行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等基本操作,数次实验课的最终成果是得到数张组织切片,教师对组织切片依据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6]对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切片质量进行评分。另外对切片、展片、贴片等操作步骤进行考核。学生现场操作,由2位教师同时给出分数,取平均分为该学生的操作分数。实验操作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4加强实验室建设

开展《病理检验技术》课程以来,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逐步加大建设力度。配置了摊片机、烤片机、包埋机、脱水机等一系列病理检验技术实验课所需的仪器,组织切片机从原先的2台增加至目前的6台,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依托学院中央、省财政支持的医学检验技术实训基地,学院拟与康泰体验中心联办医学检验所,为福建省高校第一家独立医学实验室和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医学检验所开展病理学检验和临床检验等检测项目,只接收医疗机构提供的标本,并向医疗机构提供检验报告和医学检验结果咨询,不接诊患者,承担教学、研发任务和其它社会服务。在运营过程中,学生作为准员工轮流在相关病理诊断流程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将临床实践和教学项目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实训实习、工作”一体化,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5优化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完成《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病理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新增加的课程,师资缺乏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聘请4名教学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及技师任兼职教师,其中3名担任理论课教师,1名担任实验课教师。学院教研室也有4名教师参与,1名教授担任理论课教师,3名讲师担任实验课教师。但也发现一些问题:临床医师虽有丰富的临床病理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教育教学理论欠缺,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征了解不够。学院通过专题培训班、教研和教改活动等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还建立兼职教师申报教学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管理制度,鼓励专兼职教师共同撰写论文、申报教研、教改成果。学院的专任教师已掌握系统、扎实的病理基础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师资资源,但临床工作经验不足。学院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医院制度,要求教师定期到医院病理科进修实践,平均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得到实践操作的学习机会,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教师实践操作、指导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使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以上。学院鼓励专任教师积极参加国内重要的病理学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支持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研究。学院还创造条件,按计划、分期分批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的进修学习和培训,鼓励青年教师、教辅报考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5年来教研室所有专兼职教师不断摸索,努力将《病理检验技术》打造成特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拓展学生就业方向和满足临床上对病理检验技术人员的需求等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林彩环 庄丽莉 陈淑敏 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病理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