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安全问题突出、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可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在评价体系上引导师生重视实践教学,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的支撑,该知识体系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实践能够深化理论的知识体系。[1]然而,从用人企业反馈的信息以及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来看,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仍然是差强人意。从学校培养层面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较为明显。笔者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入手,理清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构成及内在关系,剖析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为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参考建议。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知识体系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体系如表1所示[2]。第一类,实验类。随着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加及项目群的普遍化,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计算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基本的程序开发、设计语言的掌握为后续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应用提供技能基础,使毕业生不仅是一个软件的操作工,更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现软件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准确度。工程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的管理类人才,所以需要工程和管理两方面并重。工程材料实验是学生对工程有具体认识的第一步,是从纸上谈兵到身临其境的重要转折点,通过混凝土的基本构件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具体了解建筑的各部分构造、实现方式和具体作用,加之相应的力学受力实验分析,能够实现相关知识体系的整体贯穿。管理类知识体系的构建,其主要体现方式为各种相关模拟软件的实践,通过设定与实际运营公司相匹配的情景模式,组成管理团队,承担不同的角色,来完成设定的任务。通过模拟场景的训练,学习和处理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对策。第二类,实习类。认识实习是学生对本专业有感性认识的第一步,是体现专业差别的第一步。良好的认识实习有助于全面了解工程领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从不同层面认识本专业的领域范畴,提升对本专业的发展空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课程实习是对课程内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课程设计有着同样的作用。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背景要求较高,而工程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操作实践性强,没有动手操作很难深入理解其工艺程序。比如工程测量中各种量测工具的使用、工程施工中脚手架的搭设方式等都需要通过课程实习来掌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深受重视的两类实习,其中生产实习是在已经学习过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后进行的,是对前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全面的概括和进一步的深化。工程管理专业生产实习的种类是多方面的,比如面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面向房地产市场的前期策划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招标与成本分析,面向咨询服务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咨询等。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及学生的自主意愿进行相应选择。毕业实习的分散性较大,往往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而定,继续深造的可以选择研究类的实习项目,走向工作岗位的可以选择应用类的实习项目,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第三类,设计类。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体现对本门课程及前续相关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分析,理论教学的过程往往是分章节的,知识点是打乱的,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对该课程的整体把握程度,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体现相关知识的完整性。由于其任务量较大,涵盖内容较多,不能作为平时作业或者在课程考试中体现出其价值,需要课程设计环节加以强化。毕业设计是对本专业涵盖的所有知识的整体回顾,是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一个完整搭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毕业设计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学生的选题要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突出自己的专业方向特长,并最好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独立的教学体系,只有全面有效践行这一体系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3]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足
高校实验室教师岗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导致实验室岗位教师欠缺且层次不一。[4]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加之人员缺少导致工作量巨大,使实验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动力钻研实验原理、细化实验过程、改善实验条件。并且目前不少青年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学历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实践能力却由于缺少相应的训练而略显不足。这就导致一些实践性较强、形式较为复杂的实验课程难以深入展开,实验现象难以解释清楚,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以从实验中获益。另一方面,工程类实验往往为破坏性实验,比如混凝土梁的受压破坏实验,准备一组实验历时周期长,并且耗资巨大,一旦破坏,不能重复进行,而相应的实验经费有限,很难满足学生对实验量及实验精度的要求。还有一些实验需要借助模拟仿真软件来完成,但是购买软件的成本高昂,并且需要一定的硬件设施支持和专业的人员维护,还要考虑软件升级、市场成熟度以及教师培训等后续工作,这对学校而言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还有配套体系的建立的问题,很多高校在此环节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
(二)实习类实践教学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管理专业的现场实习尤其是生产实习环节,需要在工地一线完成,而现实中的建设工地生产环境较差,危险较多。并且工地的安全生产守则也不准作业人员之外的人深入施工重地参观学习。[5]这些实际问题使企业不愿意安排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实习,或者只同意学生在工地外围参观学习,导致学习效果明显欠佳,施工的具体工艺无法进行操作演习。对于学校而言,组织学生去企业实践,除了安全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为学生的出行和培训支付一定的实践成本和管理费用,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讲课、培训等,而学校的实习经费有限,无法支付太多的费用。在安全和资金的双重约束下,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来进行相关实习。
(三)设计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付出劳动较多,而工作量却无法量化计算。从联系实习单位到入驻企业实习,最后完成实习,进行实习答辩和实习报告撰写,需要花费实习指导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些工作在工作量计算时却没有纳入相应的计算程序。实习工作量的制定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而定,最后成果的判定只是依托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指导实习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评价标准,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种情况同时导致了学生对实习的认识不足,往往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实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形成实习的恶性循环。
三、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相关资源建设
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实验室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加强学校实验资源建设。首先整合教师队伍,完善实验室教师岗位,做到专岗专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岗位培训。兴建各类型专业实验室,比如项目管理沙盘实验室,施工工具模拟实验室。实验设施的完善可以使工程中难以具体操作完成的实验方案转移到实验室中完成,比如施工脚手架的搭设工艺,由于搭设时高空作业多,一般很难在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搭建施工器具实验室可以把脚手架搭设在室内供学生近距离参观模拟。对于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实验成本高的实验,比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实验等,可以在实验室模拟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又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对学生的安全保证。购买专业软件实现与市场接轨。学校购买项目管理模拟软件、工程造价预算软件以及招投标模拟软件等,并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培训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对专业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较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
(二)强化校企合作
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改变实习方式,鼓励动态实习,达到强化校企合作的目的。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合作企业兼职,参与企业的项目运作,既能为企业服务又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时,校内教师的参与还能起到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效果。变集中实习为分散实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6]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寻找实习单位往往实习人员较少,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具体指导,有助于提升实习效果。改变集中时间实习为长期不断实习。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往往是集中两三周的时间进行,而工程建设项目往往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接触学习到较多施工工艺。如果频繁转换施工现场又容易走马观花,实习效果不佳。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长期对某一具体项目进行跟踪实习,能够完整学习具体建设项目的过程。
(三)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通过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教师工作热情,激发学生实习兴趣,达到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的目的。建立实践教学专项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相应的工作量考核标准,改变以单纯的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效果的模式。对于学生,要求多项实习成果结合,利用多种手段完成实习。比如定期上交实习日志、实习现场照片采集、实习单位考评,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联系回访,做好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实习结束之后还要求学生对实习进行相应答辩,以评判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对实习工作提供实践教学教育基金,对实习优秀的学生颁发实践教学优秀专项奖励,以鼓励学生重视实习,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实习。[7]对于教师,把联系实习单位、指导实习进程纳入教师的考核体系,加强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通过设置实践教学成果奖,对实习指导教师给予相应奖励,并且还应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评价专业建设水平的一部分,设置精品实践教学实施体系,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沈勤,叶聚峰,张建明.加强工程管理知识教育的理论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2):82-84.
[2]曾德珩,杨宇,任宏.《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研究与制定[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15-20.
[3]雷晓莉,李书敏,杨立春.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4):86-87.
[4]温修春,侯佩欣,岳晴.工程管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7):120-121.
[5]刘长华,李雅婷.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5(7):167-169.
[6]杨耀红,聂相田.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特色及发展策略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6):126-129.
[7]张则宇.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1(9):210-212.
作者:宗志芳 陈德鹏 卜双双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