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摘要:目的分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总结管理对策。方法2018年12月,对42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邮箱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情况,评价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对象纳入观察组,无心理问题对象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达到病理性标准的对象18例。观察组年龄、工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男、规律运动、已育、有房贷、应对方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运动、已育、消极应对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尚可,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相对较高,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缺乏规律运动、已育、消极应对有关;应鼓励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运动,强调改变应对方式,构建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0引言

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数量十分庞大,在教学质量管理、教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于高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并不多[1]。本文尝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12月,对42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因素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2月,对42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男16例、女26例,平均年龄(30.4±8.6)岁。纳入标准:①岗位工作时间>1年,正式在职员工;②年龄18-55岁;③否认心理、精神疾病病史。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不记名的方式,通过邮箱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四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工作时间、婚育情况、房贷情况、家庭状况(是否与父母居住)、吸烟、饮酒情况等。

1.2.2因素分析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情况,评价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中任意两项达到阳性或者一项达到重度阳性的对象,都可以视为总阳性,即存在潜在的心理问题。将存在心理问题的对象纳入观察组,无心理问题对象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年龄、工龄等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因素分析作为自变量,采用原值赋值,吸烟情况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因素分析作为自变量,分层按照“是=2、否=1”赋值,以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作为自变量,按照“是=2、否=1”进行赋值,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健康状态

被调查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评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评分达到病理性标准的对象18例。

2.2因素分析

观察组年龄、工龄、GSE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男、规律运动、已育、有房贷、应对方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运动[OR=0.845,95%CI(0.816-0.911)]、已育[OR=1.246,95%CI(1.216-1.320)]、消极应对[OR=1.425,95%CI(1.336-1.494)]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不同文献报道的高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更压力相较于医生等特殊职业较轻,高校的社会保障工作比较到位,薪酬、社会地位均相对较高,教师、管理人员面临的社会压力相对较轻[2,3]。本次研究显示,被调查对象绝大多数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或与常模持平。需要注意的是,被调查的教学管理人员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评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有关。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相对狭窄,晋升难度大,与此同时长期脱离一线教学、科研岗位,转业方面也比较困难,工作比较繁琐,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因此教学管理人员也更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因素分析显示,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较多,与年龄、工龄、GSES评分都有关系。不同年龄、工龄的对象在学校所处的地位不同,与此同时受到房价的影响,新入职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职业压力更大。自我效能越高,反映自身的抗压能力越强,心理问题产生的风险更低。男性的心理问题相对较少,这可能与女性家庭婚育方面问题更多有关[4,5]。规律运动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吸烟、饮酒对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纳入例数不足、女性占比较高有关。已育、有房贷会增加心理压力,教育孩子、有房贷都会增加被调查对象压力,这种压力主要反映在经济方面。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小的对象,经济压力更大,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6]。应对方式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也较大,消极应对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主要对策:①需要创造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特别是领导需发挥带头作用,需要人性化管理,杜绝官僚主义[7];②鼓励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规律的有氧运动习惯,有助于减轻身体压力[8];③强调改变应对方式,必要时对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心理减压,帮助提升他们的压力应对能力、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调整应对方式。高校的卫生部门需要设立心理咨询岗位,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总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尚可,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相对较高,心理状况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缺乏规律运动、已育、消极应对有关;应鼓励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运动,强调改变应对方式,构建相对和谐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张利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青少年学刊,2018(06):61-64.

[2]王春放,李继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9):1093-1094.

作者:郭炜炜 单位:山东省委党校卫生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