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院校学分制及弹性学制教学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学分制与弹性学制对于我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我国高职院校现状,对该制度在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和改革进行深入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学分制;弹性学制
教育是评判一个国家是否强盛的基本,好的教育才能为国家培养更杰出的人才,针对不同的时代需求,就要实时的进行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和社会不断输入技术型人才,更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变更。我国现阶段仍有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学年制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固定且单一,学生学习内容有限,学习年限统一。[1]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能更全面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多功能、复合型人才,特别是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不再是单纯的高中或职专毕业生,在岗及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等构成多元学习对象,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的多样性。
1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概述
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选课制18世纪末首创于德国,1779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首先把选课制引入了威廉和玛丽学院。[2]后来在美国发展并且完善。不同西方国家采取的学分制也不同,像美国采取的就是“完全学分制”、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学分制体现了很好的教学弹性,它是以学分作为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体现,不同于学年制,它对学生在校学习年限有一定灵活性,学生修满一定学分就可毕业,没有规定的毕业年限。而弹性学制让学生可以有选择的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不再是必修课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相反,弹性学制更注重选修课,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学习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可以在不丢弃专业课的基础上,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两种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更加强调学生个性化教育,多样化发展,从而更顺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提供全能型的技术人才。
2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意义
2.1我国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
随着主席中国梦的提出,我国需要更多的全面型人才去建设社会主义,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培养全面型技术人才就要从高校入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技术人才孵化的基地,面对社会的需要,就要及时做出调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针对学生能力的差异,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整,建立选课系统,每学期开始前让学生对自己本学期的课程自主进行选择,可多选也可少选,只要达到毕业所修学分即可。高职院校作为企业与学生的桥梁,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开展不同专业课,例如英语专业,针对不同行业,可以设立不同专业英语,满足不同行业需求,如化工专业英语、物流专业英语等。根据学生兴趣,还可以设立多个小语种选修课,以英语为主,其他小语种为辅,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固定的课程,无法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不高。而采取学分制与弹性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淡化班级概念,不再是固定的班级,每节课都是一个新环境和新同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喜欢的课程,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在不干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兴趣,结合实际,承认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校对人才的发掘,为更多优秀学生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同时,这种多元化教学,允许学生朝多种方向发展,虽然每个学生学习方式不同,但总的教学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提升高职学校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众所周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入学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大部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高,我国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许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更有甚者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普及,最大程度的减小了这个问题的发生。学校针对社会需求开展不同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学习的多元性,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而不是一味的学习,学完之后到日后工作中毫无用处。提高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生所选的每一门课程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够派上用场。在面对当前社会学生工作竞争力大,就业率不高,就业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模式的推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学习模式的推广有助于我国教育体系制度的完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发展,以发展的眼光去教学,做到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以后工作既是自己赚钱的方式,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3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制度建设
3.1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
学了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为了更好的推行学分制,学校应该建设一支多元化的教师团队,除了当堂授课外,学校可以引进线上授课,让学生学习其他优秀高校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考核也可以采取线上考核的方式,老师给定平时成绩,学分综合学生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学生,难免会出现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不知道课程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建立“导师制”,一个导师带领多个学生,让学生们逐渐对自己的专业有所认知,日后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导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引导性的让学生挑选适合他的课程,“导师制”的建立避免了学生避重就轻,盲目选择课程,从而更好的开展学分制。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平均学分绩点”的引入,绩点高的学生可以拿到奖学金,奖学金设置不同等级,学生通过绩点排名进行竞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学习好的同学的一种鼓励。采取“校企联合”的制度,以专业实习作为选修课,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在企业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不仅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课程比例的合理调整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除了要有完善的科学体制,还有有合理的课程分配,既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兴趣而开展众多选修课,造成大部分选修课只有少数学生上课,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也不能不注重选修,设置缺乏灵活性,大部分的必修课,让学生没有选择性。去除必修的专业课和基础文化课,要给学生留30%-40%比例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合理的安排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分配课程,保障了学生以本专业所学为主体,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让学生不产生抵触心理,也保证了专业体系的完整性,避免学生学习过多选修课,对本专业所学不深入。这也是体现了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3.3完整的教务管理制度
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也会对教务管理带来一定挑战,教务管理必须结合现代化管理技术,完善学分录入系统,选课系统等。除了这些,也要引入评教系统,老师决定学生学分,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提出建议,评教系统也督促老师推陈出新,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变更,符合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并且紧跟社会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人才。在教务管理内容上,也要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发展”,强调个性化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为了增加大家的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可以加入考级制度,鼓励学生去考各种专业证书,专业证书可以取代部分专业课程直接获得学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证书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考取多个证书,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结语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教学是迎合市场需求的产物,是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该制度的实施不仅促进学生日后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知识。纵观我国重点本科高校,大都采用学分制为主要教学体制,虽然高职院校与之相比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中有些不足,但这并不能成为不改革的理由,[3]只有推陈出新,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国家,为社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常虹.论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04):27-28.
[2]高洁如.关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思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3]刘峻.新时代高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革新的全域性评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117-119.
作者:张倩 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