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扩招下招生及教学管理工作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扩招下招生及教学管理工作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扩招下招生及教学管理工作浅析

摘要: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了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一百万人,并且在扩招的背景下,可以满足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企业职工等想要再继续深造的需求,保证将这些人可以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员。高职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挑战。本文详细论述在扩招背景下招生以及教学管理工作。下面从扩招百万的意义作为出发点,分析当前招生工作现状,结合拓展学生的学情特点,制定对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

关键词:高职扩招;招生;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当前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背景下,能促使国家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且还可以减轻国家总体的就业压力,解决部分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这也为高职院校招生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复杂局面,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招生与教学管理模式,推进高职院校招生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学校需要就扩招学生在实际学习需求以及知识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性,重新定位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最后制定出适用于扩招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一些特殊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系统学习,逐渐形成具有高职类型教育的特殊评价标准体系。

一、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意义分析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突破历史新高,但依然没有摆脱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经济转型发展遭遇瓶颈期,严重影响了国家重要战略部署的具体实施。国家所提出的扩招百万政策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综合性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通过百万扩招计划的有效实施,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目前高素质技术人才存在的短缺问题,改善我国劳动力水平整体素质偏低问题,为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优质人才。除此之外,扩招为想要继续就读、但成绩低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为更多技术型企业培养了更多技术人才,优化配置技术型人才资源,服务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人才供给。在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的实施下,直接促使职业教育地位显著提升[1]。在配套政策扶持下,可以更好地服务职业化教育,为广大学子们带来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一代中国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扩招背景下招生工作现状以及解决措施

(一)高职教师短缺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显著问题是师资队伍短缺,教师数量供不应求。随着生源的大幅度提升,教师短缺与生源需求存在差距。根据目前教育部要求的师生平均比例为1∶18,因师资还存在着自然减员的现象,假设每年正常减员一万人,则每年需要有大概六点五万教师的工作量才能够满足当前扩招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基本需求。面对这一危机,可以通过“内部挖掘”的方式来解决一部分问题[2]。高职院校在扩招后教师短缺,特别需要一些实践动手能力较强、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除了正常的招聘之外,高职院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相关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或者技术人员,引入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更多大师与工匠;(2)可以聘请一些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并在各大职业竞赛中获过重大奖项的优秀毕业生;(3)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市场,筛选出一些高学历的应届毕业学生,在入职后可以进行对应的培训工作,保证学生可以更好胜任岗位工作。

(二)高职扩招生源紧张以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在当前,高职院校生源不足情况下,一些省份高考高职分数线已经降低到了一百五十分,但是尽管这样还是无法完成最初所设定的招生计划。在这一背景下,考生只要有求学需求就可以实现。在扩招百万背景下,全国各类高职院校一共有一千多所,平均算下来每个学校需要增加七百名学生,而生源从何而来。大部分院校开始降低自己的招生标准,从最初要求生源质量到现在完成招生目标与数量即可,即便如此,还是无法完成招生计划[3]。站在学校能够持续且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拓展招生空间是发展的必要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百万扩招下的招生任务。在国家提出的百万扩招背景下,不但设置了对应的招生数量,而且招生渠道也更加多样化,新生资源涵盖应、往届高中(中职)毕业生,也可以是退役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等各类人群。

1.纵观我国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的数量,每年中职学生的报名数量都在增加,这也表明中职生继续升学的意愿在不断提升。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中职毕业生数量每年约为五百五十万,这其中有大部分人会选择继续到高职、本科深造的,只有很少部分选择就业。作为扩招背景下的主要学生资源,学校需要建立起与中职院校的联系,向学生宣传本校特色及招生计划,提升中职生继续学习的意愿,进而解决自身招生困难问题[4]。

2.面向退役军人、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等群体进行扩招,是当前招生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我国现役退伍军人已达五千七百万,且这一数据会逐年递增,这些退伍军人因缺乏专业技能而易发展成为失业人员;在我国三亿农民工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农民接受过农业或非农业的教育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领域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人群数量大且缺乏专业的技能,高职院校可以迎合这一类人群的发展需求,开设对应的专业,为这类人群提供教育机会。

3.目前有些企业的职工学历为中职、高中,这都可以作为潜在的学生资源。企业可以与高职院校合作,构建“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企业中针对在职员工实行“二元制招生”试点,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合培养,为企业需要进行学历提升的现有员工提供受教育机会,这样既可以保证员工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又可以推动企业不断发展,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扩招背景下学生特点分析

(一)知识结构存在个性化差异受以往自身学习方法、家庭条件以及地域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学生在此之前可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加之招生渠道多样,既有初高中学生又有退伍军人,他们在文化水平、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方面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如果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依然采取固定班级授课,以理论化教学内容为主,则无法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际需求[5]。

(二)学习目的明确

在扩招背景下所招收的学生存在着年龄以及社会阅历不同等问题。如学生有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对市场发展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清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自身需要提升的方向。这类学生对学习有着较高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希望能够在学校学习更高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改变目前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状态。还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军队接受过专业化且严谨的训练,具有较强的纪律性,自我管理能力良好,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过硬的技能,帮助自己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己学校内生源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使教学可以更加有序地开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三)对于学习时间与空间有特殊要求

一般情况下,在扩招背景下招收的学生具有双层身份,除了学校的学生之外,在外界还是一个工作者的身份。所以需要在自己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接受教育,学生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业,需要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寻找平衡点。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工作时间与日常生活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实现对学生的分类管理。需要结合特殊生源对于教育的基本需求,完善对应的教学体系,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且在管理上也需要进行人性化管理,保证扩招学生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6]。

四、扩招背景下教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落实“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在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个性化色彩比较浓厚。因此,教学管理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独具特色。根据多元化学生生源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围绕着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教育成长环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教育与育人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德育内涵,发挥出自身的育人功能与作用,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需要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利用好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实时交互式远程教学,使学生可以对问题、知识产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在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中,提升教育的个体实效性。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有提升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营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环境,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持续健康发展[7]。

(二)实行弹性学制,保证教学灵活性

因扩招生源在年龄上的跨度比较大,并且一些学生离开学校的时间比较久,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将不同学生划分成不同类别,开展弹性学制,保证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突破学龄限制,利用学分代替学年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根据企业工作时间开设半工半读、夜班或者周末班等不同类型的学习班。保证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在不降标准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在职人员的实际需求,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并且教师开展对应的分层教学,实现分类管理,保证人才的培养效率与质量。

(三)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面对扩招人数与扩招对象的“双增”,可以结合不同群体特点,落实产教融合,保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共同构建“二元制”“订单式”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应当充分彰显出自己所具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制定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策略以及课程体系,保证学校的环境以及资源可以与企业实现共享与互补,共同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了能够完成这一目标,学校以及企业应当结合专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专业就业岗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到企业一线调研,掌握企业对人才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约束条件,最后将这些内容贯穿至专业课程中,形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课程[5]。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课程过程中,应当将行业岗位人员职业要求作为教育的主要标准,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及专业素养培养,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培养要求达成一致[8]。

(四)推进“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作为高职院校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之一,同时也是构建中国特色职教发展模式的关键,对扩招学生实行学历与职业技能双教育,使职校可以形成多元办学格局,直接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深入改革与创新。根据当前扩招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使知识学习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并且具有较高的适用性。“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有利于产教融合顺利开展执行,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9]。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对应的扩招政策,使学生生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招生以及教育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改进自身教学管理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晓雷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