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信息化问题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信息化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信息化问题思考

一、存在问题

1.部分校长思想观念落后。一个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的高低,与校长自身的思想观念和信息技术素养有很大的关系。校长本人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就懂得如何管理、指导课堂教学,提高应用水平。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搞得有声有色,相反,有些学校校长自己不懂,又不虚心学习,始终感觉到信息技术比较茫然,甚至怀疑新的教学手段使用效果。基于这些认识,校长难以指导工作。于是学校信息化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设备闲置不用。怕信息化设施使用会加大用电量,加重学校负担;认为使用率高会损坏;有的学校总是以人员紧张,无暇指定专人管理这些“闲事”。因此只把设备“妥善”地保管起来,不许教职工学习、备课和在教学中使用,崭新的设备只在上级来人检查时打开让人看一下。设备虽然配齐了,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培训走过场。从国家到省、市、县都非常重视培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比赛、说课等活动,特别是在远程教育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多次省、市、县三级培训,同时,各乡镇、学校也组织了乡级和校本培训,但是,效果不明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学校不挑选一线教学人员,而是随意安排人去应付,顶个人数。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真正的技术和教学应用骨干。有些学校对技术骨干的培训、培养缺少长远规划,始终盯着一个人培训,各学科应用难以开展,或者人员一变动,技术上出现断档,学校管理等工作陷于瘫痪。———重硬件、轻软件。这是阻碍信息化应用的通病,很多校长一提起教育信息化就是:校园网、计算机教室、计算机数量、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拥有多少,高规格的外围设备花费很大,表面看机房建设很高档,不探索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应用水平,不愿意配套相应的软件,脱离了应用的实际,既不节俭实用,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资源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以来,教育部征集出版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央电教馆,省电教馆资源中心都组建了教育资源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空中课堂,各个教育网站也不定期地部分优质教育资源,但是,部分学校不安排技术人员下载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备份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人员,忽视校本资源库的建设,使任科教师找不到合适的素材和课件,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不了作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无法体现。———使用目的不明确。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只要打开网络或资源库,随处都能找到相应的课件,这使得个别教师把课件当成偷懒的工具,忽略了备课环节,不合理设计搭配,或者纯粹提前不看课件,课堂上临时调用别人的作品应急,自己成了放影员,学生成了观众。甚至有些课件与教材的版本不符,也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

2.应用、管理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对远程教育项目三种模式的管理,省、市、县都分别下发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绝大部分学校都坚持按规定运作,但是有的学校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设备一到,热情很高,各项工作做得很到位;项目验收结束,我行我素,上课无计划、无记录,上机无记载,教学应用情况无人知晓;光盘或资料只借不还,设备管理松散,维护不及时、不到位,使得项目实施和应用虎头蛇尾,进而变得无足轻重。

3.对信息化设施一味求新、求高。计算机教室建设起来,没过几年认为已经属于淘汰产品,没有更好地使用使其发挥效益,也不及时进行维护,有些小的问题就放弃不管,等待添置新设备,事实上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不要求档次有多高。

二、思考及对策

在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制约和影响工作进程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因此,观念问题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还是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都应在观念上进行一次革命。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是以信息化观点对知识的传授过程进行系统分析、逐步认识的过程。不能认为信息化是可有可无、可早可晚的事情。无论来自哪方面的巨大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都要真正提高效益,使投资的钱不白花,必须在信息化应用中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1.严格抓好校长培训关。对校长的培训,内容可相对简单一些,以常用操作技能为主,一是帮助其学会计算机的常用操作技能,做到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二是系统了解本校项目体系,弄懂各种项目设备的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上如何发挥作用;三是系统了解掌握一些项目管理知识,包括硬件的维护、教学应用方式,便于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进行正确的指导、管理。同时,必须严格抓好培训的考核环节,制订比较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保证培训质量,使其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其信息技术素养,转变教学理念,推动本校的应用工作。

2.加强对软硬件建设的检查指导。应当组织一批专家技术人员持续巡回指导,使各学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硬件配备上,要按照项目建设规范标准,以够用、适用、可升级、可扩展为前提,避免盲目追求过高档次。在软件配备上,应当坚持简便实用,科学配备购置应用软件和教育资源。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求学校要通过多渠道寻找需要的资源并整合保存,激励有能力的教师开发课件及相关资源并在校园网上交流。

3.狠抓课堂教学应用关。一定要让信息化应用成果普遍进入课堂。只有让相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才能显示出硬件设施的作用和意义。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大力组织项目学校持续开展项目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从刚开始使用课件上课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广泛运用项目技术。在工作推动上,应加大项目应用在各级教育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中的分量,制订严格的奖罚措施和实行年度工作与评优选摸、职称评聘挂钩,通过强制力量推动项目应用活动的深入开展,使远教项目真正发挥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4.加强信息化督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一批应用专家和技术人员,每年安排几次信息化实施效果跟踪督查,一是检查在课堂教学和学校内部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二是检查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管理情况;三是检查硬件设施的管理、维护情况。通过检查总结经验,传播好的作法,查找问题,督促工作落后的单位,促进课堂教学应用广泛开展,确保教学资源积累数量充足、管理有序、使用方便,硬件管理与维护科学规范,降低损耗、浪费。通过督察,逐步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运作机制。

5.大力开展信息化应用的观摩交流活动。一方面要大力倡导各级组织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应开展对项目技术手段与学科教学最佳结合的探索研究,对应用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提倡广大教职工不但要积极应用项目技术,而且要用得准确恰当,不能为应用而应用,简单理解为多媒体素材的堆砌。在此过程中,应多组织校际之间相互开展观摩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点带面,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研究热潮。

6.改变行政办公模式推动项目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相应的行政区域内,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办公信息系统,形成方便快捷的信息收集和渠道,为区域内的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各部门办公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潜移默化地促使学校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为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