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留守儿童教育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照管,在孩子的吃穿、安全方面操心多,受年龄、思想认识等因素限制,大多不能科学地教育孩子,家庭教育质量无法保证。

2.学生成绩不理想。据调查,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仅占9.5%。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留守儿童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忽视了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

3.留守儿童情感严重欠缺。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应有的帮助,他们感觉孤独无助,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4.价值观与人生观偏离。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一种物质补偿的方式弥补自己内心的亏欠,甚至无原则地满足孩子过分的经济需求,这就滋生了他们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等虚荣习气,缺少勤俭节约的品质,妨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据调查,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儿童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另外,留守儿童对年老隔代的或关系较疏远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而这些长辈也因本身原因无法对这些儿童进行行为控制和承担起社会化教育的重担,极有可能导致这些孩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1.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家还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和农活。监护人要么年事已高,除照顾孩子的基本生活外,无力教育孩子;要么是文化素质低下,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从而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2.学校方面。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及时联系到家长,进而无法和他们一起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监管。其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寄宿制学校少,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社会化的不足。

3.社会方面。学校或社区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新建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教职工家长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许多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都停留在方案制定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构建留守儿童关护网络,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全社会的大事,我们应该调动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关注管理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监管网络;以报刊、电视台为主体的媒体呼吁网络。这六大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2.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兴趣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互通的工作程序,全面记录、见证留守儿童走过的每一天,从内心感受自己的成功。

3.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留守儿童每天24小时在学校教师的监护下,学习质量有保证,生活水准有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有优势,学习成绩有提高。

4.架设“心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监护人)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比如,学校开通“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要求孩子每周与家长通话一次,教师每半月与家长联系一次,互通情况,反馈信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5.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的家庭教育素质。在区域内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家教培训和咨询。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培训,引导老人们逐步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能够了解和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教育。

6.净化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等场所的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滤软件等相关要求。

7.组建“一对一”的学生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学校组织选派班级各科最优秀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8.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在各级妇联的关心支持下,各地以学校为依托建设了一批“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各种活动器材。学校可以结合教师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改革,组建留守儿童关爱教师队伍,安排专人组织留守儿童到“留守儿童之家”活动,消除他们在长假的孤独感,减少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