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教育

一、大学生流动党员的基本背景

第一,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学科的属性决定的。根据学科属性,某些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必须进行田野调查、野外作业、海外交流等,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获取资料。如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专业的学生在本科三年级时有必修的田野考古实习,为期一学期;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每年都有十多名研究生到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或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到海外进行专业学习、教学实习等,期限一般为一年,个别的还可能因为工作需要而延长。

第二,大学生党员的流动是由某些临时性的工作安排造成的。除了教学科研,其他工作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导致其流动。有的是常规化的临时性安排,如本科生军训,由于新生没有独立的年级党支部,就使得党支部不能整建制地移植到军训之中。有的是影响面较大的重大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尽管采取了“馆校对接”的模式,但因为学生志愿者分布在不同场馆、不同业务口、不同区域,学生党支部也不可能整建制地移植。

第三,流动党员组织管理的一般办法有时不适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中规定:“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实习、考察等,时间3个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这是流动党员界定及管理的一般办法。但是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完全适用。一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一般党员的要求不同,比如参加实习的学生党员,如果由地方或驻外党组织负责安排其参加党的有关活动甚至有些将学生组织关系转入实习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受到影响。二是临时性或阶段性的活动难以明确其党组织,如奥运志愿者工作等属于此类情况。三是流动党员的时限界定,我们认为有些大学生党员外出的时间虽然在“3个月及3个月以内”,但文件同时要求,即使党员短期外出,也要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而不能使其处于事实上的流动状态。所以,对流动大学生党员管理的责任往往仍在高校。

二、对大学生流动党员党建工作的要求

第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对于流动中的大学生党员,头等要务是加强组织管理和党性教育。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级组织,参加组织生活,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这是党的组织原则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流动中的大学生党员不仅不能例外,还必须从严管理。对于流动中的大学生党员,还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要求和组织工作的程序。

第二,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稳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高校发展建设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保证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平时教学科研学习等各项工作中,外地实习、参加临时性的大型活动,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更要充分发挥。

第三,探索新形势下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的途径和办法。在高校党建中,2009年3月18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高校党的建设2008-2012年工作规划意见》(京教工[2009]15号)中提出要“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区、学生社团、合作办学场所以及科研团队等领域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对于流动党员,要求“保证流动党员能及时融入党的组织、参加党的活动、受到党组织管理、发挥先锋范作用”。2010年2月26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意见》(京教工[2010]8号)中进一步明确要在原有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适应高校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办学形式的新变化,在学科组、课题组、创新团队、重点实验室、学生社区、学生社团等领域建立党组织,推进党组织有效覆盖”。这些文件的共同主题是,如何应对新的社会发展和高校发展形势,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有效覆盖、全员覆盖,保证党组织有效地教育管理服务党员,保证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这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提升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对大学生流动党员从严界定、对其管理教育从严要求的出发点之一。

三、北京大学的主要做法

第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点指导,分类覆盖。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及有关文件精神,北京大学基层党组织和有关部门深入把握大学生党员流动的内在特征,探索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由原所在党组织采取不同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更为合适。根据党员群体流动的不同规模,我们探索形成了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分类进行的工作模式。对于野外考古实习、军训、新生党员培训等成建制的流动行为,以设置临时党支部的方式进行组织覆盖。对于海外学习、工作等个体化的流动行为,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等通过校内党组织重点联系的方式进行工作覆盖。

第二,规范和创新相辅相成,坚持制度,夯实基础。党的制度规范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基础。虽然面临随党员流动而来的工作环境变化、党组织指导联系不便等困难,北京大学流动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建设和联系工作,还是从一开始就坚持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一是靠前指导。在野外实习之前,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就指导党员规划临时党支部的建设,策划各项工作和活动,形成诸如《考古文博学院07级本科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建设与发展规划》等文件,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精神建设三个方面规划临时党支部未来半年的工作。二是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和例会制度,尤其是党支部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日、理论学习、党建带团建等常规工作照常开展。2011年学生军训团临时党支部以连为单位召开了党小组组织生活会,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及时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学习材料送到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三是保持密切的指导联系。对于在大学生流动党员中建立的临时党支部和流动中的党员,党委职能部门、院系党委等都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指导、督促、检查工作进展。考古文博学院党委还在发掘过程中特地到工地慰问,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四是借助网络技术,推进党建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党委利用网络联系在国外的党员同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还探索了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支部大会为预备党员转正以及发展新党员的新方式。在网络视频会议的组织中,他们会前精心准备,克服时区障碍,保障设备效果,党委书记指导党支部和新党员认真筹备并亲自参加会议;会议严格规范;会后及时总结,并向学校党委组织部汇报了情况。

第三,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特色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原则是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在特殊情况下达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我们探索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明确临时党组织工作职责,特别是明确与行政组织和行政工作的关系,为做好党的工作、推动中心工作提供组织前提。临时党小组重点在连内开展党务工作,党小组组织委员及时关注同学们身心健康状况及思想动态,对有思想、生活上困难的同学进行帮扶,并向临时党支部书记、连长反馈同学们的合理意愿。二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考古文博学院临时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建带团建“手拉手”活动,要求党员各自负责一位团员同学,解决其在实习中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促进同学的学业进步和实习的圆满开展。三是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效果。为响应国家文物部门关于提高群众文物保护意识的号召,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工地课堂”活动,利用展板和图片材料,向基地周边群众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深受欢迎。国庆60周年期间,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实习基地临时党支部还开展了“访孔子故里,庆祖国六十周年华诞”活动。这些工作彰显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化不利为有利,强化了流动中的特殊环境有利于党性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实践表明,加强在大学生流动党员中的党建工作,是夯实大学生党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