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构建高校教学中的人本管理模式
(一)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核心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加强情感投入,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立足于人的全面、各需的发展。一方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规划的能力,即“传统的以教师‘施教’为主变成为以学生‘求学’为主”,通过素质教育、新课改的实践等方式,形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妥善解决“教与学”两者的关系,教育“以人为本”一经提出,就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和引导,重视教师和学生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其人格。
2.推行弹性学分制。学分制等弹性学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向,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要求来安排教学,克服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单一,专业面窄等弊端。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体制的原因,过去都是学校统一安排课程,学生缺少选课的自由、选择教师的自由。这种方式虽然便于管理,但是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所以必须探索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的分配制度向优秀教师倾斜的良性运转机制。如完善学分制管理,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由不同教师主讲的同类课程等,对于选听学生少、学生反映差的教师则予警示,在教师中探索引入竞争和淘汰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学分制教学培养模式,营造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是高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提倡通过多元评价模式,用综合、宏观、模糊、系统的方法,为教师创造一个积极而宽松的工作环境。实践表明,现代教学效果具有滞后性、模糊性等特点。教学效果的滞后性,是指教学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影响通常在时间上有较长的落差,不是立竿见影的。那么,要有效地管理教学工作,就应该对教学活动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评价和科学的归因,实施模糊评价。要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构建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绩效做出宏观的评价,引导教师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本思想,从而使奖优罚劣的方法起到调动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二)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投入管理者的感情、强调以身作则。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上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的制度管理,诸如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处罚条例等。这种硬性的管理模式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强制性。另一种是内在的人本管理,诸如说服教育、尊重激励、心理沟通等,这种管理方式带有明显的人性化色彩。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搞精神文明,关键是以身作则。”因此,人本管理机制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具备高尚的品格、渊博的知识、卓越的才能、真挚的感情,才能取信于被管理者。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外在制度管理已基本完善,而亟待进一步完善的是内在的人本管理。这一工作面临的群体是大学生,他们的文化程度较高,感情需求也高,求尊重、求理解、求自我发展的要求比一般的社会成员更强烈,因此,人本管理中的管理者也需更优秀。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管理者产生认同感,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管理人员的戒备心理、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2.学会沟通、学会激励。沟通是重要的交际手段,是人际关系的桥梁。老师和学生相处,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与此同时,老师的态度要亲切,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其自信心,转变学生的心境。这样,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真正地实现用心交流和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生处于学校这个大的集体生活中,都有为集体服务和奉献的意愿,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尽量让广大学生参与制定班级重大决策和学习发展目标,让学生从心底里把学习、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而且可以在班级内部营造民主的氛围,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由此可见,沟通和激励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理性引导,激发大学生的价值需求。
(三)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1.强调针对性、个性化管理。人本管理从方式上可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所谓间接管理就是管理者借助于媒体和舆论进行的宣传教育,让学生通过第三者的渠道获取。这种方式虽能起到普及性教的作用,但缺乏针对性。直接管理则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因人而异,加强针对性。管理工作者应经常深入学生群体,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背景下,每个学生甚至每个管理者的成长经历、个性心理、思想觉悟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应及时以规章制度加以疏导,防止在日后的人本管理中出现漏洞。完备的制度最终要体现在执行力上,一方面违反制度者,必须照章处理并为此承担责任,才能做到引以为戒,遵守基本的“规矩”的效果。另一方面要以人性化的关怀与尊重来感化和引导学生,使其自觉远离违章之事,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尤其注意的是,在实施人本管理制度中,管理者要注意观察其效果并建立反馈信息机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运行效果予以调整和完善,从而避免形式主义和教条化。
2.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到实现自我管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日益趋向成熟,自我评价意识,自我监督与控制的能力得到发展,他们充满活力、自信、积极向上,渴望成功和独立,但往往缺乏实践经验,没有与社会接轨。根据一些调查,一些优秀学生干部、辅导员、校级班级团委工作者,他们的实践能力、自律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让学生参与人本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改变了学生在人本管理工作中的从属、被动地位,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换位思考,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考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小结
总之,建立健全的高校人本管理机制,创新是关键。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观念,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培养适应新形势,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学管理队伍,采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逐步实现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同时也需要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的创新工作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刘井飞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