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教学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教学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教学管理论文

一、进行教育布局的调整与规范

目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差距逐步在拉大,为此,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护持及投入,保障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改造资金和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到位。同时,应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在校园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护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鼓励发展农村合格民办学校。可以学习江苏省“制订颁发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确保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底线’要求”,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人民群众一样满意”的教育。还可以借鉴河北承德市整合县域内教育资源,建设学区标准化中小学校的经验,对学校进行整体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目前鉴于很多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学校的现状,应该加大资源共享的力度,让这些设施为区域内的学校所共同享用,这样不但能节约资金,而且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借鉴湖北省丹江口市的做法,设立“教育协作区”,将全市的学校划为几个协作区,探索“区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行一校多点办学,实现教育资源一体化共享。以名校带动薄弱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嫁接的方式移植品牌文化,共享优质资源成果。同时,我们可以以优质学校为基地,组建“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共同体”,加大区域合作交流力度,可以开展不同学校老师的青蓝工程活动,让教师互相结对子;可以开展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连续地开展学区内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育教学论坛活动;同时,可以统一学区内教学的要求、评价的标准等,向教育教学管理的统一化方向发展。

三、实现优质师资的支援与互动

师资均衡是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受名校的感召、新校的开办、子女入学、教师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中青年骨干纷纷流入理想的优质热门学校,使相对薄弱校更是捉襟见肘。要使学生不流动,首先教师要流动。要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提供政策扶持,排除师资流动的障碍,使流动走向合理、良性。例如:可以进一步改革教师工资制度,缩小校与校之间教师工资差距,打破目前存在的教师工资构成中过分依赖学校补贴,因而形成不同学校教师工资悬殊的现象,对落后地区进行额外补助。同时,要建立和有效实施教师轮换制度和城镇教师乡村服务期制度。北京、天津、上海、陕西等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薄弱校、普通校进行定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示范,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一些普通校也可选派教师、校长到名校兼职学习。还可以实行轮换制,让校长、教师在不同等级学校之间轮流任职,缩小师资水平、管理能力的校际差别。目前,骨干教师的流动打破了单位的界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区域共享,深受欢迎。但是,跨校流动的骨干教师每年仅几位,影响力十分有限。建议出台区域内教师流动方案,形成机制,加大比率,从而推进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

四、强化生源制度改革,保证资源公平分配

教育提倡有教无类,但目前难以控制的择校风使生源质量向着优则更优、劣则更劣的两极化方向发展。要严格控制优质热门学校的盲目扩班,避免在满足极少部分家长愿望要求的同时影响到区域层面的优质均衡发展,引导更多的学生回归常态选择学校,择校之风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要遏制择校风,根本上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办更多的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但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去弱化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一方面对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均衡化调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分配要做到公平公正,保证生源分配的均衡合理。有一些地方将重点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校与校之间的应试竞争将弱化,另一方面,留在条件较差的初中校学习的学生实际上将有更高的机会考入重点高中,值得我们思考。

五、围绕教育百年大计,促进学习快速发展

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均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教育均衡的重点是要要重视和加大弱势学校的发展力度。保证教育均衡发展。在保障教育基本条件均衡的条件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接受高水平的教育,才是均衡发展的唯一选择。同时,在当前教育资源还不是很丰富,人们生活水平存在差别的前提下,以理想化的教育均衡发展模式指导教育实践无疑是不合理的。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责任是政府,因为没有政府投入作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只会是无本之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教师队伍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广大教师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