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分析

[摘要]相较于政治领域所强调的权利、经济领域的利益,文化领域更加注重道理、伦理的诉求。大学教育管理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管理性的规范职能的同时逐渐形成了包括规范伦理和美德伦理两个层次的伦理特性。为了进一步强化大学教学管理效果,在结合自身岗位工作经验基础上针对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展开深入系统的分析,以此指导实际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规范伦理;美德伦理

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伦理精神浓厚的文化实践活动,其所包含的伦理诉求是目前高校开展学科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为此,本文首先就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伦理本质以及精神表征做出系统性阐述,之后客观分析其伦理诉求不足问题的本质表现,以总结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文章最后则是探索了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实现机制与路径,以为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伦理本质以及精神表征分析

(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伦理本质

儒家思想认为伦理的本质为“崇善的规范”。而在西方教育界,苏格拉底(Sokrates)认为伦理究其根本则在于人们对于生存环境的客观理解,因而其主张“美德即知识”。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不同学术思想及观点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基础上将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伦理本质总结为教育性与管理性的和谐统一。

(二)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神表征

关于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神表征,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通过良好的互动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继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促使知识得到正迁移。其次,良好的价值承载性。现代大学所承载的教学工作主要是知性思维(Intellectual)的培养,即:明确“善”或“恶”的具体评价标准。再一次,正确的教育意义,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培育场所,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大学生追求自身价值,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行为,促使其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而正是基于此点,杜威(JohnDewey)提出了“道德即教育”的观点。

二、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不足问题的本质表现

(一)仁爱之德缺失“仁者爱人”,而仁爱则是伦理诉求的基础与灵魂

高等院校正是追求真、善的专业性学术组织。而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则相对较少,仁爱之德日渐淡出日常教学工作,使得大学生背负了过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仁爱之德缺失所带来的危害及不良影响应当引起更高层面的关注,以回避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二)缺乏公正、民主、自由的规范之道

高校教育机构的办学宗旨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其根本目的在于向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因而,对于大学教学管理工作而言,其亘古不变的宗旨与价值观应为“学术自由、学术至上”。但是就我国高校整体教学工作而言,在价值观预设上存在着明显的“工业化”倾向,即:通过程式化、指令化、制度化管理来实现人才的“流水线式生产”。如,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方面,不同地区采用的评估指标与体系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公正、民主、自由的规范之道尚未得到根本性确立,在没有统一的标准约束之下,上述情形必将长期存在。

(三)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意识不足

受制于我国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及思维的制约,大学教学管理工作过于追求被管理者的“服从性”,而忽视了教育机构本身所具有的“服务性”特质。尽管已经步入21世纪,但是在教学管理实践之中口号明显多过于实际的行动,实质上的服务意识并没有得到有效树立,由此导致了公正、民主、自由的现代办学精神尚未根本性贯彻落实。高校教职员工对自身工作热情度不高,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动态的关注与引导方面更是较为匮乏,凸显出了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主动服务意识不足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实现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机制与路径

(一)实现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伦理诉求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实现其伦理诉求的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1.内部动力机制(1)应该形成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教育性与管理性的和谐统一。(2)协调大学教学管理中的不同伦理诉求。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集组织性、群体性为一身的特殊伦理共同体,其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然会涉及双方或者多方价值诉求和观念主张,只有在不同伦理诉求之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共识和利益互动”主体,才能保障确定的伦理目标得到有效落实。(3)强化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反馈与调节环节。无论是哪个机制运行,反馈与调节都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该环节能够基于大学教学管理伦理目标视角对实践工作做出有效总结,并将其反馈给实践主体。另一方面实践主体在得到相应的反馈之后进一步激发主观能动性来适时调整实践策略,以确保伦理目标的实用性及有效性。2.外部保障机制外部保障机制主要包括伦理环境营造以及伦理制度建设两方面内容。其中伦理环境营造主要是在长期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具有统一价值共识以及文化积淀的生态。

(二)实现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路径

深入分析目前既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后,本文认为实现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路径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大学教学管理主体的角色德性再认在大学教学管理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均为其主体,但是其各自所承担的角色不尽相同,二者互为“对成”关系。要想实现其伦理诉求,二者必须认清自身的角色德性。教师的角色德性应为责任、良心、公正以及人格魅力;而学生则为承担学习、自我管理、崇尚感恩、道德自律。只有认清了自身的角色德性,才能够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伦理诉求,保障合法权益。2.大学教学管理伦理文化的营造。本文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学教学管理伦理文化应该包含以人为本、和谐共生、适应需求、兼容并包等内容。以人为本强调教学管理工作应围绕大学生开展,尊重其主体作用,从而形成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和谐共生则意为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能够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循环。适应需求则是需要大学教学管理工作能够依据社会需求以及道德嬗变随势而动。兼容并包则是现代大学教书育人精神的根本要素,也是其发展的主旨思想。综上所述,通过本文深入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仁爱之德缺失、缺乏公正、民主、自由的规范之道、高校教学管理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本文认为构建内部动力机制与外部保障机制、大学教学管理主体的角色德性再认和大学教学管理伦理文化的营造是实现大学教学管理伦理诉求的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引起教育界足够重视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杨,李霄霞.教育管理中教育伦理的基础分析[J].品牌,2015,10(6):234.

[2]孙茂泉,范天宝.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J].青少年学刊,2015,12(3):25-28.

[3]刘亚芳,安心.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伦理框架:基于大学制度伦理的考量[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25(3):109-113.

[4]王顺吉.大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提升建议论述[J].现代妇女(下旬),2014,22(11):244-248.

[5]黄景文,胡彰.论高校教师管理的伦理基础与伦理规约[J].教师教育学报,2014,15(6):82-88.

[6]王晨军.伦理视角下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17):37-39.

[7]高宝嘉.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5(6):30-33.

作者:王洋 高亮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