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双减下中学教学管理策略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主体,提出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双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党中央对学生学业负担的宏观调整,以及加大对校外培训,尤其是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治理决心。本文以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学校为例,探讨“双减”背景下的中学教学管理策略。
一、以学习拓格局,深化教师职业认知力
萧伯纳曾言:“直接追求幸福和美丽,是愚蠢的行为。”这句话也可理解为“答案永远比问题高一个维度”。就像在面对教育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站在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上来思考。思想决定思路,意识决定行动。“双减”减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对教育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示我们必须循道而行。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有责任带领教师积极领会重要文件精神,引领教师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生命成长的高度思考教育工作,提升站位,打开格局,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双减”工作的意义,从而在“双减”工作上积极思考、主动作为。
二、以创新促课改,培育教师课程实施力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高考改革背景下,考查指向已经实现了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变换。学校管理者必须引导教师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使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上好开学第一课,在学科活动中培育素养
开学第一课是最好的教育契机。我们要求教师认真准备开学第一课,带领学生熟悉知识框架,于细节处认知学科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科的重要价值,调动学习的内驱力。每学期,学校都会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内容丰富的学科节活动,每次参与都令笔者感触很深,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涨,学科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被培育,学科知识因这一平台散发光芒。
(二)小组建设、任务驱动,让教室变学堂
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品质。当前,很多教师的课堂都存在讲授比重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该如何转变呢?对于此,我们的答案是小组建设。我们引导教师关爱、尊重学生,做好小组建设,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我们引导教师按照“学习金字塔”理论,不做“满堂灌”的“讲师”,而是成为课堂的促进者与合作者,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在精彩处、疑难处、重要处,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我们要通过这些教学转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推进“大教学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带领教师积极学习并探索落实“大教学观”,在观念上从“教”转向“学”,在内容上从“学科”到“跨学科”整合,在教学组织上从“课时”到“单元”,引导教师从经验教学转向设计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四)完善课程体系,提供肥沃土壤
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有了更多实施的空间和资源。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做好校本课程和社团课程的开发,给学生提供更多探索自我和探索世界的机会,全力打造优质有序、幸福舒展的校园生活。我校围绕“众和·润根”“丰和·润源”“融和·润慧”三大课程板块制定课程目标,开发“和润”课程方案,给学生提供规范化、结构化、系统化、优质丰富可选择的课程和最适恰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可能地得到充分发展。
(五)聚焦“双减”优化作业,减量提质
学校重视作业建设,要求教师做好不同类型作业的结构性设计,全面压减作业的总量和时长,丰富批改作业的形式,要求作业布置做到“四精”(精选、精练、精改、精讲);作业反馈做到收必改、改必评、错必纠、纠必果。学校创新形式,以全科阅读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完善阅读训练体系,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以关键带整体,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
“双减”对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学生在校时间变长,教师的工作强度和责任也随之增加。只有加强团队建设,激发组织活力,优化工作方式,才能使教师始终保有热情和活力,避免因过度消耗而疲惫不堪。因此,我们加强团队建设,用教师成长推动学生成长,以点带面,全面赋能。
(一)抓好关键队伍,以点带面
对于中层干部,我们以打造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为目标,要求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对于教研组组长、年级级长,学校赋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将他们定位为校内的学科专家。对于班主任,学校每周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定期进行经验分享,以班主任成长带动班级成长。
(二)珍视青年教师,加强培养力度
基于学校教师年轻化的现状,我们成立了“新青年”学习小分队,抓住青年教师入职前三年的成长黄金期,给他们压担子、指路子:每周听课,集中研讨,微信公众号每周发布学习总结,在“课”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迅速站稳了讲台。
(三)注重教师专业成长,以研修促提升
学校推行每周大小双教研,“大教研”为学科组共同讨论学习,组织基于解决核心素养落实疑难问题的研训和专题研究。“小教研”为教师集体备课,研教材、研学生、研教学,规范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沙龙研讨、每周写一篇千字博文,交流研讨,发现身边的智慧,在教育经验分享、好书推荐中,对话碰撞,共同提升。“双减”是治理教育乱象的一剂良方、一记重拳。往深处看,“双减”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对教育规律的坚守和对教育生态的重建;往远处看,“双减”让教育成为真正的教育,让儿童成为真正的儿童。如何在“双减”政策落地的同时确保减负提质,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作者:刘瑞 单位:郑州市郑东新区文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