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浅析

摘要:财务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环节对高校进行教学管理以及开展各种科研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高校财政预算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有一些不足,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工作质量,从而使高校的财务风险降低。基于此,本文以高校财务进行精细化预算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对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其问题对如何进行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提出了相关策略,以确保科学合理地使用院校资金,促进高校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3033.87亿元,比上年增长5.6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2908.15亿元,比上年增长7.15%,占GDP的比例为4.22%。“十三五”期间持续做到“不低于4%”,这是自2012年以来连续第九年做到“不低于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的教育事业支持规模也逐步扩大,如何对教育资金进行优化分配,保证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财务风险,是目前各大高校探索的重点。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精准、执行不到位、绩效考核缺失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预算管理较为粗放。因此,本课题在分析我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构建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体系,以期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财务预算是对经济进行改善与管理的主要手段。高校是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改善财务预算的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今天,高校管理的改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财务预算在高校的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必须正确认识对财务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根据目前财务预算存在的不足,不断进行完善及优化,来显著提高高校的行政管理和教育水平。

一、财务预算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必要性

(一)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预算管理是市场背景下的一种新的管理程序。在编制工作和服务质量社会司的基础上,有必要采取更广泛和准确的治理方法,将长期和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具体和持续的治理。财务管理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应更新现行管理计划,即每个行为准则都应该有具体的行动指示,衡量互动措施、确定个人指示,每个参与者都应该遵循指示。第二,应更新计算控制规则。所有与财务结果和计算相关的项目都应进行计算,并应以精确的规则记录项目,以便为后续评估和审查提供依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第三,有必要加强管理,即管理公司的每个运营环节,如设计、规划、审查、执行和评估,以消除现金浪费,增加员工在每个环节中的参与。第四,应研究审查结果,即对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联系人进行多维分析,并使用信息技术的当前诊断要素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更好地响应管理过程。第五,应审查财务计划的组成,即在财务规划方面,工作人员应适当结合中期甚至长期发展规划进行财务指示,以确保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财务精细化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方法来说更具有科学性,可以提高高校各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科学运用,可以使高校有效地实现监督和管理,对学校财务预算工作和管理目标进行准确的掌握,明确资金使用状况和流向,从而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及方案。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基于精细化的管理模型,及时发现各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找出原因,使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得到明显的改善,顺畅执行所有财务工作环节[1]。

(三)能够满足高校资金最优化配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高校的资金来源也在不断地变化,从过去单纯依靠国家给予财政支持,逐渐转变为国家财政支持和自我筹资的复合方式。基于这种资金来源情况,高校应更加关注资金的充分利用,以避免在各种工作中资金的过度使用。因此,将精细化的业务模型应用于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中,不仅可以使高校的资金管理和资本资产运营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且可以有效地为学校分配最优的资金,以成本创造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大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

(四)对高校教育的优化改革具有促进的作用

在执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高校的财务管理会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保证每一项教育资金都可以发挥最大作用,将促进各种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高校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针和教学目标。高校的财务管理积极响应政府制定和颁布的各项大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通过创新应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为高校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五)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由专业院校与综合院校组成,其主要资产为房屋建筑物与教育教学设施,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高校规模迅速扩张,学生数量呈几何数量极增长,在此背景下,高校数量大幅攀升。建设高水平大学应该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要求,给教学和科研人员更多经费使用权,更多创新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更好地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无疑是对高校转型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费使用权看来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但落实好转型发展,财务预算的精细化管理可以全方位实现高校的转型发展。大部分高校以复制传统高校的管理模式为主,这也使高校的管理基础较为薄弱。财务预算是对高校资本资产资金管理的预算,特别是基于财务会计反映监督的职能,由于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相对简单,财务部门与财务人员一直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加之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一直没有明显提升,通过其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也相对较少。

二、当前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强大而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先决条件。当前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财务预算工作,但是,仍然存在侧重于问题应对的现象,这为增加预算制造了机会,很显然,在提前防控和过程防控中就会稍微弱一些。高校对精细化管理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定义完整的评估指标,没有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也没有明确指定多个部门的职能。这使一些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松散,对工作麻痹大意,并在出现问题时逃避责任,这导致很难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的预算工作。另外,高校编制的预算管理系统与精细化管理不兼容,不能满足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条件,大大降低了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由于实际预算工作的简单性,预算方法中的基本增长方法仍被广泛使用,但是从理论上讲这是不可行的。继续使用此方法会增加常规财务预算项目的数量,并增加管理资金的难度。不进行研究就对基数表示认同,那就等于批准了非理性支出。另外,由于结构的比例不固定和禁止的事项不明确,出现了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现象。此外,许多预算编制者只是简单地划分职能,具体的经济用途尚不清楚,并且通常仅依靠经验评估或统计方法来确定配额水平。这些不科学、不精确的方法会使高校预算变得更加混乱,从而对高校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4]。

(三)财务收支不平衡

在谈到高校的财务管理时,需要对收入以及支出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准确控制高校的收入和支出,并使预算管理有数据可依。但是,有些高校并没有整理其收支统计数据。进行预算的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收集和整理数据,导致一些重要的财务数据丢失。一些部门在提交预算时存在疏漏的现象,或者预算管理人员没有严格审查预算,隐藏了一些浪费金钱和腐败的问题,这对高校资金的安全构成了重大风险。

(四)预算执行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预算工作中,没有明确的使用办法来实施一些项目资金监督,导致支出不公和项目资金过度使用。预算不能发挥适当的作用,因为没有明确的方法来管理某些高校部门的项目资金。此外,高校分配各种收入不遵循收入来源与支出来源之比的原则,编制的预算不存在真实意义。由于预算管理对高校财务不能做到有效控制,预算管理的范围广泛,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反映出开展高校项目的重点,影响了各高校的正常有序发展。另外,对高校财务预算的监督也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完善考核机制,高校的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和不合理的编制程序扭曲了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不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增强了预算的不严谨性,使执行的数量与预算的数量不吻合[5]。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不规范的表现

(一)收入内容不全面

尽管《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对高校提出了“全口径”预算编制的新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一是“窄口径”已成惯例且易于操作,二是科研收入、社会捐助收入等其他专项拨款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目前高校收入预算仍停留在以财政年初拨款加学杂费(非税收入)及其他收入的“窄口径”范围上,还未形成大收入预算的状况。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虽然基本增长法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理论上遭到拒绝,但它也非常流行,因为它在实践中简单易行。结果是:一方面,传统预算要素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而监测的难度也在增加。另一方面,非分析基础的识别相当于对一些不规则事物的识别,特别是对基础使用和成本太大、概率元素未知的建议。

(三)预算编制流程不规范

在预算编制之初,学校和大学的财务部门提交了编制意见,也在之后公布了预算金额,在财政部的主权声明中,预算控制权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部门故意夸大申报金额,并进行利益协商,经常发生无休止的纠纷,难以说服对方。长期以来,财务部提出预算方案,经主管领导同意,学校党委批准后下发各部门执行,没有严格的预算编制程序。

四、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精细化预算管理观念

想要创建良好的精细化管理环境,高校必须积极建立和完善精细化预算管理系统,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在精细化预算管理系统中,有必要集中精力对财务预算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管理,特别是在项目开展前科学地编制财务预算,以便更好地对财务预算中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事后总结活动经验,尽量避免增加预算成本。同时,要精细划分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鼓励部门与职工之间的相互监督,及时举报预算管理问题,促进有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采用网络化管理模式

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创建网络管理平台,可以实时动态地监督高校的财务信息。这是促进财务预算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能够使预算管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该平台可以将高校的所有部门合理地连接起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传播,财务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快速传输,并且可以监控所有员工的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一些风险,它还可以将分析和信息处理的结果传达给学校领导,便于做出更精准的决策,从而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6]。

(三)运用零基预算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正在使用基数加增长法来编制预算,但是面对高校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这些预算法已经不能为其提供高效服务。在新时代,将零基础预算和滚动计算一起使用是一个大趋势。实施要点如下:将0作为预算基数,并根据一定的学习实践,根据各项任务的具体需要,分析确定各种预算支出的金额,但同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优先分配预算资金,有必要对其他公司所需的资源做出相应的估算。在预算过程中,还应指定科学人员和配额标准,以消除资助标准与实际条件之间的巨大差异。还应分析预算超支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尽可能减少额外支出。

(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健全监督及评估考核机制

在管理现代高校的财务预算时,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督和审核小组,以不时列出学校各种内部资产的完整清单,并了解使用的情况,这有助于高校提升资金使用率,避免造成资金浪费。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各部门财务预算工作的精确评价,有效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评价联系起来。对来自学校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采取特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这将有助于调动参与预算管理任务的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精细化管理与评估的有序进行,可以全面提高高校科研项目、教育活动和教育工作的效率,有效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采用全面预算方法和细化预算

学院预算反映了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不同部门和项目的整体花费,只用一种预算方法是不正确的。为了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必须分析不同预算方法的优劣,不同的项目必须综合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以零基预算的方法为基础。细化预算不仅要有清晰的层次结构,还要直观、清晰地反映各部门的工作。因此需要科学分析预算内容,详细分类预算内容,并明确部门责任和职责。

(六)加强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是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关键层面。第一,要把预算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岗位。第二,保证预算执行强度,在预算任务颁布以后,就必须严格执行。不管哪个部门或者是个人都不能随便改变,如果需要改变,就必须按照变动程序执行,提高预算严肃性。第三,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利用资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发布和问题反馈,实时查看预算执行进度和管理状态,从而快速找到问题并采取对应手段,保证预算管理顺利实施。结束语在信息时代,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可以使预算编制和分配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以确保高校资金的支出和收入更加明确,学校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高校还要正确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含义,并认识到将其应用于财务预算的重要性,持续优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以及预算编制方法,创建科学的有效的网络平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容也日趋复杂,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而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只有做好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实现财政资金使用效力的最大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作用。积极研究如何加强预算精细化管理,能够保证高校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促进高校内科研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和院校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迎迎.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改革研究[J].新经济,2015(5):61.

[2]秦春.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4(7):194.

[3]朱俏萍,赵夏璐.高校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20(6):27-29.

[4]暴平菊.精细化管理下的高校财务预算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2):246-247.

[5]王显.精细化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4):14-15.

作者:武惜婷 单位: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