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企合作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探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企业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创新型人才不仅是当今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引领社会进步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项目组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创新能力培养及科研训练、实训岗位现状,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结合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设计)的培养方案,提出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优秀人才培养和储备的通道。

[关键词]校企合作;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经济与工程教育的快速发展,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养从“以学科为基础”逐渐向“注重以市场为导向”转变。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潮流趋势下,高科技相关领域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市场需要的科研与实践创新型人才,既要注重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开启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与创新模式,也日益成为教学研究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1]。AllanKlingstrom[2]等提出高等教育与产业合作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李天嫕[3]等针对国内的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提出调整职业教育结构,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刘慧敏[4]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分析方式对目前的产教融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加快完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及相关培训机制。本文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结合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模式及研训练、实训岗位现状,提出对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拓宽高校和企业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的通道。

一、校企合作现状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平台,借助主题检索法检索相关校企合作的教研文献数量(2000年—2019年)共36001篇,其中2000年相关文献为58篇、2019年相关文献为10363篇。根据2000年—2019年的文献数量、年增长速率可知,校企产教合作的新型合作机制已成为教学研究学者关注的热门研究课题,并在诸多教研领域中得到应用。根据相关文献,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与创新模式研究方面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进行深层的应用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完善、整改。1.学校层面:工科院校并未注重校企合作内涵,需针对企业前瞻性科研项目、新产品(零部件)开发等培养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制订相关实践培养计划和有效的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2.企业层面:企业被动参与,存在临时应付现象,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且在选拔、招聘人才方面依然着眼于人才的选择而不是人才的培养[5]。3.国家层面:目前已出台多项政策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构建面向工程实际、校企合作的动态监控体系,在规范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下,创新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的管理质量检查和评价标准。

二、举办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在招聘时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6]。通过随机采访、调研参加校园招聘会的50余家企业,我们得出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最注重的因素数据排行统计,如图1所示。由图1调研数据可知,企业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核,占比≥98%;学习成绩、外语水平、科研(含计算机)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及发展潜力等方面,占比≥90%。这些因素仅凭学校或企业单方面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需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确保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设计)整体训练的科学化、规范化,以期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科研成果产业化[7]。以校企合作必要性为依据,构建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如图2所示。根据图2,开展校企合作,需校企双方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基于新经济时代背景,结合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模式及科研训练、实训岗位现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体系,构建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三、校企合作实践环节创新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需校企双方进行深入交流、沟通,针对重大技术专项、前瞻性科研项目研究、新产品(零部件)开发、技术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这样有助于深化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市场需求的创新型科技成果转化,拓宽高校和企业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的通道。

(一)举办科技竞赛

1.举办科技竞赛的必要性。科技竞赛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定期举办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实践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生被动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等[8]。2.科技竞赛类型。(1)产品设计大赛。由学院每年定期与合作企业联合举办,内容为合作产品的创新设计。学校教师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由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材料以及设备,安排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性实践指导。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团队,定时定点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以半年为期限,比赛时间截止后,由学校提供场地,从学院以及企业各自选出专业代表作为评委,评选出最具有创新性及实用性作品的前三名,予以一定的学分和物质奖励,剩下的比赛小组成员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以此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此外,如果比赛中有创新性十分突出的作品,企业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自己未来的设计方向,这不仅能拓宽企业自身的创新设计道路,给学校带来荣誉,还可以使学生增加信心,鼓舞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2)ERP沙盘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是一种公司生产运营模拟体验,能帮助学生了解公司生产运营的整个流程。在比赛中,由5名队员组成一个团队,创立一个虚拟企业,各自代表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营销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每个团队经营一个初始状态良好的公司,经过租厂房、设计生产线、投入广告、招标、交货、开拓市场等一系列的运营活动,连续从事6—8年的模拟经营活动,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破产,则为失败,最终以拥有资金最多的企业获胜,同时,获胜的小组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性的ERP沙盘模拟大赛。学校和企业给予获胜小组一定的奖励以资鼓励。通过ERP沙盘模拟比赛,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包括企业整体的战略规划、生产设备的投资、生产线的改造、厂房的扩建、生产数量和时间的规划、拥有资金以及贷款的规划、销售安排、市场的开拓规划以及团队的沟通等,这对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3)营销大赛。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该企业所生产产品或校企合作产品的营销比赛,学生自由组成团队。比赛开始时,由企业以最低成本价格向每个团队提供比赛所需要销售的产品,团队各自可以在成本价的基础上自由定价,通过线上和线下宣传的方式进行销售,若企业提供的第一批产品全部售出,团队可以再次向企业批量进货。比赛期限可以定为三个月,时间截止后,所得利润最多的团队获胜,剩余没有售出的产品由企业进行回收。

(二)组织科研训练

1.科研训练的必要性。科研训练是社会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教育为主,在如今新经济形势之下,需注重对学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9]。合理组织校企合作的科研训练,注重学生实践训练效果,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企业的人才培养竞争力。N-C曲线(Numberoftalents-Competitivepower)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企业所需创新人才、科研人才的数量与企业竞争力始终呈正相关趋势,且当企业引进的创新人才和科研人才数量达到N-C曲线的均衡点时,企业的竞争力最强、企业所能获得的效益(扣除前期企业引进人才的资本投入)最大。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组织的科研训练,能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具有创新创造力的人才脱颖而出。2.科研训练实践内容。(1)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协同指导。工科院校与合作企业经研讨、遴选出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实践环节指导教师(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组织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学生针对课题方向与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沟通,选择相关企业导师、校内导师,协同指导自己课题。(2)针对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内容,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工科人才。①“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实践训练。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设计)岗位,学生参与报名。由校内导师进行面试筛选,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拔,匹配到相关的产学研合作组。再经企业导师二次面试(根据学生专业基础、研究兴趣等)、筛选,进入企业产品、项目研发组,参与毕业实习(设计)课题的实践训练。通过“毕业实习(设计)课题”实践训练,可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②“科技竞赛、科研”实践训练。学校与企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勇于创新,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交流,注重校企合作产品研发及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前瞻性研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搭建的实验平台,由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协同指导,注重学生实践训练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科技竞赛以及科研训练中需要主要的问题

通过校企联合举办科技竞赛和组织科研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选拔出大批的优秀人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以及企业的荣誉和竞争力[10]。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安全问题。在举办科技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需要得到学校以及企业的重视,特别是学生在产品设计和销售竞赛中,由于比赛进行的时间比较长,学校和企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活动。2.心理疏导问题。在举行竞赛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某些困难和挑战,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情绪。有的学生在参赛或者科研之前难以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了最终表现;有的学生在比赛或者科研过程中,因为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困难而退缩和放弃;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在比赛中拿到较好名次、未在实验中获得预期结果或者申报的项目未通过审核而气馁沮丧,等等,这些心理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积极性。学校和企业都要安排好相关心理疏导人员,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3.知识产权问题。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学校以及企业就要给学生灌输积极正确的学术思想,让学生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更不能出现学术造假和欺诈的行为。4.活动反馈问题。在举行科技竞赛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相关负责人都要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比赛质量、强度、效果,科研训练质量、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适当询问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及时进行人才评价与活动反馈,才能及时发现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地提出解决方案,改善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参与其中。5.资源使用问题。若给学生资助项目费用,则需要学生进行费用的申请,并写明费用的使用计划,审批通过以后才能进行拨款;其他资源(如实验器材、设备)也需要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记录,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理,避免产生资源浪费现象。

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本文通过结合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训、设计)的培养方案,提出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家(外部环境)、学校和企业(内部环境)这些要素在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模型图,如图4所示。根据图4可知,巩固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可从外部环境即宏观角度和内部子系统即微观角度两个层面展开。宏观上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及有关法律政策的保障,微观上需要高校与企业相互配合、协同合作,扩大现有实验平台规模、加强新机制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基地建设,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进行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构建教学融入科研、产研成果促进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结论

新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以“科技竞赛+科研训练”为载体的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使高校协同企业培养出顺应时展和市场导向所需的优秀人才,有助于深化工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拓宽优秀人才培养和储备通道。

作者:刘恩海 钱英芝 王永利 张文芸 陈海飞 单位: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