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升级转型与理念更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新时期,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以及社会发展大趋势等因素的推动下,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升级转型与理念更新显得日益迫切,通过分析当下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转型升级意识不足、师资匮乏、教学差异性不明显、缺乏统一评价标准等问题,提出应树立大教育观、“互联网+”思维以及以学员为本的三种理念,以进一步促进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转型和升级。
[关键词]新时期;服务升级;教育理念
一、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升级与理念更新的必要性
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升级与理念更新是发展知识经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形态,并以大量的创新性和知识性人才为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随着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高校的继续教育服务应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实现对一次性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同时,新技术的涌现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人才需求的质量日渐提升,需求范围日渐拓展,尤其是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管理人员的自身知识储备与技能掌握要及时更新,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进行高校继续教育的服务升级,可高效准确地服务于知识经济的各种发展需求,适应和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发展。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升级与理念更新是紧跟时代潮流的举措,也是时代潮流作用下的产物。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知识焦虑使得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度日渐提升,知识传播手段的更新使得高校有了全新的继续教育开展方式,知识传递渠道的拓展增加了人们接触继续教育的机会。众多一流的大学也将继续教育纳入自身的办学体系中,把继续教育作为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英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注重将学术优势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继续教育已成为了一股世界潮流。我国高等教育也应顺应潮流,推广学术研究成果,承担起知识的解读和传递的重担。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高校的继续教育必须进行服务升级和理念更新,使其服务和理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二、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现状分析
(一)转型升级意识不足
社会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教育体系作为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其自身具备一定的发展惯性,并不能对经济社会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继续教育系统的发展稍显滞后。现阶段,我国不少高校对市场变化的应对不足,缺乏转型升级的意识。除少数高校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并及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及时做出了创新和改进,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仍停留在学历的补偿获取层面,导致社会公众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仍然处在狭隘且片面的层次上,忽略了继续教育的实际定位与作用。
(二)师资匮乏导致教学差异性不明显
教师是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众多高校的师资不足,除保证科研成果产出时间需求外,保证高质量的开展普通高等教育也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因此,投入继续教育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导致了继续教育所采取的授课方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类似,授课教师忽视了继续教育的学生的特殊性,在授课时数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情况下,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的差异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缺乏统一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严格与切合实际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保证继续教育服务口碑的重要手段。由于继续教育学员先天的入学资质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大多数课程的期末检测以论文和报告为主,且平时的上课时间较少。社会上存在“继续教育层次低、质量低”的认知,其根源就是继续教育缺少严格和统一的最终检验手段。由此可见,良好的继续教育应建立完善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三、影响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因素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足
继续教育在高校教学工作中是一个教学资源投入较弱的板块,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源和理念更新滞后,但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作为一个较为传统的系统,其自身具备一定时代特点,不能对社会服务和教育资源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相对于本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而言,继续教育系统的发展明显滞后。现阶段,我国不少高校对继续教育服务的支持不足,缺乏指导转型升级的意识。虽然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但在教学机构设置、财力物力支持以及管理晋升体系等方面并未及时推动,大部分高校的继续教育仍停留旧有的基础培训层面,随着重点高校对自考、网教等教育模式的逐渐脱离,导致社会公众对继续教育的认知仍然处在老印象、旧观念,忽略了继续教育已经发生了转型。
(二)核心知识版权缺失
教育资源是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核心,是高校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品牌保障,优质的核心课程也是高等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试金石。而众多高校的师资工作业绩因与晋升、课题挂钩,将时间精力更多地投向科研成果产出。继续教育往往依赖院系教学资源,没有自我研发课程和独立的教学团队。由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打造高质量核心知识版权内容,在网络时代、知识分享的大潮下,继续教育所采取的授课方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类似,授课教师面对继续教育学生的特殊性,在授课时数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情况下,却采用了更简单直接的方式,缺失核心知识版权内容、多种分享模式,继续教育教学环节亟需大力打造内容。
(三)阶段性服务考核难度大
高校继续教育必须逐步满足运行制度化、管理规范化、课程精品化、服务专业化建设的需求。不论是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必须依赖相关公共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完善。由于课程设置与师资环节的不协调,造成了高校继续教育培训环节中,相关服务的跟踪信息断裂。以干部教育培训为例,受教育情况可参与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考评依据,使得干部培训不止于课堂、教育,避免流于形式,沦为表面文章,不切实际,学而无功。
四、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转型和理念更新的路径
(一)树立大教育和大培训理念
高校应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待继续教育活动,对继续教育与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产生清晰的认知。继续教育不仅是增强个人知识素养的手段和途径,更是终身学习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个人和企业适应学习型社会发展趋势的有力举措,不断推进继续教育影响范围的拓展,引导人们提升知识素养,形成良性的知识循环与传播系统,实现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互联网+”思维促进高校继续教务服务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发展新态势,也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与高校继续教育领域的互联互通,寻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突破口,实现继续教育服务的转型升级。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用户的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为用户推荐相应难度的学习内容。还应注意对用户进行全程跟踪认证,确保教育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三)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思想理念
高校继续教育的供需双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需方具有来源和学习目的的多样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和学习进程的分散性,而供方的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继续教育多样性与多层次的人才发展求。高校应注重学员的全面发展,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专业技能、行业热点的传授以及个人修养的提升。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展高端培训,探求特色化的办学道路,以高校继续教育的课程质量树立课程的品牌形象,而不是依赖于高校本身的名气。
五、展望
众所周知,继续教育因历史原因和其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带,推动继续教育加快转型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必要性日益彰显。显然,深化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索高等继续教育服务转型和理念更新的“中国方案”,制定互联互通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确保高等继续教育质量的提升,仍需要更多高等继续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并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伟,陶正苏,王福胜.大学继续教育新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王红新,陶爱珠,沈悦青.大学使命国际视野下的一流大学继续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王立慧.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4.
[4]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继续教育协会.科学发展与继续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徐进 单位: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