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疗机构非技术员工继续教育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员工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操作技能、思想政治素质及岗位变换的应变能力,是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紧迫要求。非技术员工作为医疗机构员工队伍的组成部分,其继续教育问题缺少重视,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偏低等系列问题制约了员工素质提升,对医学健康服务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分析解决非技术员工继续教育的相关问题,对落实“大健康”理念,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保障国民全方位健康需要意义显著。
【关键词】大健康理念;员工教育;非技术员工;继续教育;发展问题;审视建议
党的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是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健康根基”[1]。继续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资源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科技新时代,对企业竞争实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医疗机构作为国民健康保障服务的主阵地,其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已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也必然对医疗机构员工素质与综合能力培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非技术员工虽不是医疗机构员工队伍的主体成员,却是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重要性不容忽视[2-3]。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非技术员工教育问题一直没能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员工素质与能力已明显滞后医学健康服务发展需要。
1非技术员工继续教育面临主要问题
1.1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继续教育在国内发展的时间跨度较短,大部分国民对其重要性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故参与度与教育质量不高,尤以非技术人员表现明显[4]。医疗机构非技术员工多从事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服务,大多岗位素质要求不高及“医、教、研”的中心工作性质,使得多数医疗机构教育管理中存在“重技术轻管理服务”理念偏差,“非技术员工再教育应用价值不高,没必要进行专项投入”的管理思维,是当前医疗机构教育培训管理的通病。目前非技术员工岗位知识的更新,仍延用“以老带新”传统模式,规范性继续再教育培训严重匮乏。同时非技术员工自身也缺少教育主动性,缺少知识储备与个人素质建设关系的辨别,认为再教育学习,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投入多回报少,故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1.2岗位重要性认识不足
1.2.1员工继续教育规划缺失1991年原卫生部颁布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对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出明确要求。1995年11月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将继续教育对象扩大到全国所有技术人员[5-6]。非技术员工是医疗机构正常运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技能素质与岗位知识必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提升及丰富。创新管理及保障服务模式,适应现代医学对岗位从业素质与能力的新要求,都需要不断的进行再教育学习,来获得更高的岗位的适配度。然而非技术人员是否要参加及如何参加继续教育问题,始终缺少明确的政策引导,非技术员工参与再教育随意性大且缺少监管及约束,继续教育规划的缺失与指导上的不规范,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方位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发展。
1.2.2员工岗位定位出现偏差非技术员工因岗位分工、性质、内容等因素,大多不产生直观上的经济效益,导致技术与非技术员工重视程度的悬殊对待,医学服务与管理保障服务的协同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岗位认定上缺失公允,是当前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通病。同时人力成本支出给既要保持公益又要参与市场竞争的医疗机构增加的运营压力,使得大部分医疗机构不愿进行再教育等投入,即使知道高素质员工队伍对企业整体的积极影响,也会迫于经济压力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医学技术员工身上,以换取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带来的直观利益。岗位差异导致利益及资源分配上的不对等,极易引发非技术员工的抱怨与工作倦怠,对员工参与单位活动与再教育的积极性产生较大影响。
2“大健康”理念的现实意义
2.1“大健康”理念是国富民强的重要基础
国家要发展,要立于世界之巅、要步入强国之列,民族振兴、富强是首要任务。在经济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要实现振兴,比拼的核心都是人才资源,而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7]。如果说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国力,人才是关键,那么健康的人才就是关键中的关键。因此全面加强国民健康教育,提升国民健康指数,是人才兴盛、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基础。
2.2“大健康”理念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国家实力的提升与发展,内部稳定是基础,如何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是关键。医疗卫生工作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医疗卫生服务看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看党风政风建设、看政府管理水平、看社会公平和谐[8]。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威胁卫生公共安全的事件频发,医疗卫生事业所面对的责任日益严峻,社会安定和谐的局面受到挑战。因此,新时期全面加强国民健康建设,落实“大健康”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9]。
2.3“大健康”理念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个人文化水平、健康程度、思维能力以及与职业技能等根本特征的综合体现。国家实力的提升,不光指经济实力,更多的是指人的素质。整体素质提升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提,因此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国民素质建设。国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身体的健康,健康是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干事、干好事的基础。身体的健康与否,会影响精神状态及干事业的情绪。“健康中国战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国民健康与精神提出了指导与引领,只有国民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才会有精力体力从事干好事业,才能实现各行业的振兴。
3落实“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员工素质教育全面提升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大健康”理念,是提升国民健康与幸福指数、提升国民素质建设,实现民族振兴、国富民强目标的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全体卫生从业人员必须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条主线,努力强化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和优化医学健康服务质量,为人民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而努力。
3.1落实“大健康”理念,以“绿色人文”管理体系为依托,全面推动非技术员工再教育工作
“大健康”理念,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是一种新的健康观[10]。“绿色人文”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体现为“绿色环境、无害服务、人文管理”,它将对人的服务按步骤连接成一整体,使优质服务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它的形成与完善,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医院将产生巨大的指导意义[11]。绿色人文管理体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全方位服务群众健康需要,这个全方位不单指医疗护理服务,而是从群众进入医院那一时刻起,就能感受到多角度全面人性化的服务与保障,接诊、挂号、交费、诊疗、康复离院等名环节都能体会到亲情与关爱,病痛引发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绿色人文”体系对卫生从业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员工只有通过不断的再教育学习,强化综合技能的知识储备,才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品质的保障服务,实现国民健康需要。
3.2落实“大健康”理念,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指导,全面推动非技术员工再教育工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我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12]。现代医学健康服务必须有现代的管理制度去规范与监督指导,现代管理制度是围绕的如何提升医学服务质量这个目标进行的,是依法执业的需要,是提升医学健康服务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国民健康幸福的需要[13]。现代的医院管理对卫生从业人员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现代医院管理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制定科学的“全岗位”员工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完善员工继续再教育管理,以全员素质整体提升为目标,推进医疗机构岗位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3.3落实“大健康”理念,以素质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非技术
员工再教育工作“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要求,大健康理念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行动引领”[14]。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努力与辛勤,从业者业务素质的高低,将对百姓健康及“幸福指数”产生影响[15]。内涵建设是医院的灵魂,对外体现医院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对内体现朝气与活力。搞好内涵建设前提是不断强化员工素质建设,无论有多好的发展理念、先进的仪器设备,不重视员工素质培养,就失去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动力,内涵建设也就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员工素质是内涵建设的必备条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员工教育不分主次,各岗位员工的素质只有同时达到相对较高的层次,集体的整体内涵力量才会体现,因此医疗机构各岗位员工教育投入应保持相对平衡,在保证医学技术更新发展的同时,也应考虑到现代管理服务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影响,有效分配继续教育资源,有计划的推进非技术员工再教育工作,保证各岗位员工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水平和可及性。
作者:熊伟 陶冶 甄昌浩 兰利莹 王柳行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行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