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继续教育的概念最早源自于欧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主要受众群体是那些已受过正规教育并且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其接受继续教育通常是为了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获取某种职业资格等目的。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为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尤其是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提供了理论支撑,还提供了动力支持。而若想真正提高我国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符合中国特色音乐发展的课程体系,就必须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多元化建设。

关键词:音乐艺术学院;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

音乐艺术学院继续教育是为艺术类有再学习需求的人员提供的一个进修平台,而基于艺术类教育和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瓶颈的社会环境,继续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音乐艺术学院继续教育通过对其课程体系进行多元化建设,可以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加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通过继续教育后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多元化建设的若干建议,以期为促进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一、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构成

所谓继续教育,主要是以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针对已经取得一定学历并且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所展开的一种可以推动其专业发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具体计划、有组织的。其课程设置强调整体性、广泛性和灵活性,而课程内容和结构方面具有非常规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继续教育针对有一定社会经历的成人,他们需要解决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的各种难题,因此其学习带有功利性特点,这便使得课程无法以学科本位课程的固定结构来设计,需满足个体和社会的需求,按照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来设计课程结构。在课程展开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性,例如“从做中学”“行动学习”“案例学习”等常用教学方式[1]。相对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课程评价要更柔性化,只有科学、灵活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评价学员的真实学习效果。因为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继续教育在其课程管理方面具备开放性特征,而课程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控性。

二、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其招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伴随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发展过快背后所隐含的是教育质量相对滞后的问题,仅就其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而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目的所作出的进一步深化,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制定科学、有效的培养目标。而目前,许多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并未充分体现其特点,缺乏培养目标原本应该具有的对教育方面及教学方面具体化指向,主要体现在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上。例如,在学习世界音乐的时候,学生通常是将欣赏的标准作为学习目标,认为只要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便可以了,但本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音乐在全球文化中的整体意义,建立多元音乐文化的全球观,进而提升学生参与世界音乐文化交流的水平。

(二)隐性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目前,许多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都没有对培养学员多元化的敏感度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仅注重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与学,过于强调教学质量,带有较强的社会功利性。有时候相对于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对学员的影响要更大,音乐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在隐性课程设置方面还非常欠缺,只有充分认识到隐性课程对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相关书籍以及各种经典的音像资料,开展音乐会、学术讲座等,积极营造多元化的隐性课程体系,才可以更好地推动音乐艺术学院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发展。

(三)缺乏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对于音乐艺术院校而言,其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应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如此便必须确保教材多元化、课程设置多元化及教学形式多元化。目前,许多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更注重专业化发展,其多元化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不仅在教材上过于单一、陈旧,而且在教学内容方面和专业化程度方面也过于追求顶端知识,使得教学形式比较传统、单一。虽然对于成人来说,其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但难度太高的教学内容通常会适得其反,阻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对其自身的多元化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2]。

三、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建设中的策略

(一)教学理念多元化基于多元文化背景,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教学理念的多元化。音乐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院的表演能力,还可以提升其音乐审美能力。教学理念多元化可以使不同背景、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获得完整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多元化所体现的是教师结合学生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背景,探索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音乐学习之路,并让学生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世界音乐文化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课程,如歌曲学习、合唱学习、器乐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学习、聆听世界各族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感性认识了解世界音乐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笔者的一位朋友在国外教授音乐课,她曾教授学生唱中国歌曲,和学生探讨中国歌曲及中国文化,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外国学生通过音乐不仅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以一种音乐的世界观来指导音乐课,使我们的教学不再是以奇特风格来吸引学生的视线,也不仅以预设的审美态度对某种音乐进行评价。音乐拉近了不同文化、不同国籍的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成为增进世界沟通与交流的无界限“语言”。

(二)课程内容多元化西方国家所提出的后现代课程观对现阶段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思维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多尔提出“4R”的课程观,所谓“4R”主要指各个学科间存在的关联性。对于我国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而言,其课程设置多以分科为主,其理论课和技能课通常被割裂开来,这对于音乐教育课程的整体性发展十分不利。这主要是在教授乐器的时候难免会涉及中外一些作品、各种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以及世界著名的民族音乐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将这些知识作出有效整合,打破各类知识间存在的界限,进而为多元化的创新思维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音乐教学而言,只有具有多元文化的课程内容(如世界音乐),才能向学生展示出音乐的丰富多彩,但如果多元化的音乐教学内容不能结合多元文化的教育类型课程,也会使音乐教育流于表面,而无法领会其蕴含的理论内涵,更无法将此教育理念真正运用到实际的音乐学习中。基于此,应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扩展,例如可增加本土音乐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通过对本土音乐方面的多元化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多元化音乐的理解与学习[3]。此外,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还应该注重实践课程的占比,例如声乐课,主要包括声乐和合唱两部分,主要有独唱形式、重唱形式、合唱形式。针对这些形式,每周都会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此外,还可开设各种歌唱实习活动、文娱活动及实践课程等。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相关的经验知识,提升音乐实践能力。

(三)课程结构多元化继续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一个提升专业知识、促进个人发展的机会,使其知识结构得到更新,进而提升其个人能力。对音乐艺术院校而言,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多样性需求的专业化人才,还要满足音乐教育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要想完成此任务,单一形式的课程结构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多元化建设。而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建设有助于高素质、高能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我们可将原本类型比较单一、彼此孤立的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重新构建一批具有综合性特征的课程,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教学整体。一是构建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的课程。可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开设一些技能选修课,如在乐器学习过程中,西洋管弦类中的小提琴、大提琴、单簧管、双簧管、长笛、萨克斯等,民族管弦类中的竹笛、箫、古琴、唢呐、扬琴、二胡、琵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至少选择一门进行学习,进而至少掌握一种乐器的性能、相关演奏技巧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音乐、文化。在此过程中,各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其音乐技能,还可以培养其音乐素养以及对音乐文化的兴趣。二是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如器乐课程中的重奏训练课程、民乐合奏课程、管弦乐合奏课程等。这是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此外,为和课程相呼应,还可以突破班级和年级的限制,以全院学生为单位组建各种形式的乐团,尤其在民乐合奏训练课程中,可联合苏州等地方音乐开展“江南丝竹”的实践活动,同时可积极同国内外著名大学进行合作交流,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三是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的课程。例如可开设器乐艺术史、名作赏析等,不仅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技能,还增强其对音乐的理论认识,让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发展其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

(四)课程类型多元化对于课程体系而言,其类型多元化主要体现授课形式方面的多样化,在音乐课程中的主要授课方式有个别课形式、小组课形式以及集体课形式。这三种形式音乐教学过程中各具优势,通过对三者间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以个别课形式为主,以小组课形式以及集体课形式为辅的综合模式,如此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继续教育的教学效果,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教学质量[4]。其中,个别课形式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较高的效率,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完全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所以是多元化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型。因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参与人员比较单一,只有教师和学生,所以很难活跃课堂气氛,且教学对象只有一个人,所以课堂上不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基于此,可在个别课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课,通常一个小组以4—6人为宜,还可以搭配集体课形式,如此不仅有利于音乐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提升课程效果。(五)课程评价多元化对于课程评价而言,其功能具备多样性特征,进而实现课程诊断和课程修订、课程比较和课程选择、了解目标完成情况、判断教学成效等。所以,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建设不仅可以督促教师的日常课程实施行为,还可以间接促进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据调查,我国现阶段音乐艺术院校继续教育所采取的课程评价通常包括平时成绩部分和期末成绩部分,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计算出综合成绩。对于平时成绩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到课率方面、课堂表现方面、作业方面等,而期末成绩则根据相关教学要求、进度等进行笔试测验或舞台汇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评价主体多元化。课程评价可以打破以往只有学校和教师参与的局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评价中,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方式。其二,评价方式多元化。可借鉴国外的课程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目标评价和双向评价,而并不是将课程评价仅仅局限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占比中。其三,评价内容多元化。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中平时成绩主要侧重于对学生有关到课情况方面和作业完成方面进行考察,而期末考试则侧重于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而评价内容多元化则是要将学生在学习兴趣方能、学习态度方面和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悟方面纳入评价内容中。

参考文献:

[1]斛焱.上海市初中音乐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段季江.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颜悦.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架构论[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7.

作者:李芳 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