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技术赋能继续教育学习新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近年来,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利用新技术,以学生视角为研究基点,打破原有学习模式中的壁垒,积极探索构建新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模式。针对制约继续教育发展的复杂因素,从智慧课堂、交互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多维度实践、学习效果评价、归属感提升与文化建设探索等全过程环节,进行了学习模式的系统重塑。
一、构建智慧学习模式的整体思路
在职人员是继续教育的核心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构建继续教育学习模式的思考基点。构建以智慧学习为核心,以数据牵引个性化学习为源动力,以多元的学习实践为深化学习的有效途径,以公正的课程评价为学习方向,以云端活动为文化建设载体的继续教育学习新模式。以新技术赋能驱动创新,深化学生学习全过程改革,提升继续教育质量,解决长期存在的工学矛盾,促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
二、重塑继续教育智慧学习模式
1.智慧学习体验引领智慧课堂情境体验真实课堂
学习情境是促进学生智力活动展开的重要方式。学院在学生智慧学习课堂的探索中,将新技术融入智慧课件,让学生获得真实课堂的体验。通过多种触控系统技术操作,使得教师的数学推导过程清晰、完整,让学生感受具有强烈表现力的教师授课过程。学院利用3DMax,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了建模,使得学习内容立体灵动,更为具体,易于理解。借助Flash、JavaScript、HTML5技术进行虚拟仿真效果呈现,使得学生能够操作、控制虚拟对象,体验实践操作。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仪器实践》课程中,采用VR全景技术,学生戴上虚拟VR眼镜,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实验室的各种“仪器”。学生需求导向资源建设。学生的学习体验效果在学习课件时长、学习状态跟踪、论坛互动区中以多种方式集中体现。学院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课件资源开发建设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形式等进行改革,使用业内最新技术,采用碎片化、单元化微课的模式,建设知识点单元化的微课资源。技术启发学习互动。在课件学习过程中,运用Flash、JavaScript、HTML5等技术实现随堂测验、章节测试、课后讨论、知识扩展等辅助教学功能。通过检验类互动,学生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据此调整学习进度,对课件开展复学;通过各类实际案例,启发类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思考,强化知识理解和记忆,拓展思维。
2.打破界限,实现协同学习、跨校享优技术支撑转变,协同促进交互
“协同学习”模式强化从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教育过程的转变。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师生、同伴同时坐在同一间虚拟教室里进行讨论、交互学习。在此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技术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作,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学院协同学习模式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施行,截至目前共施行了18个学期,《网络高等教育协同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14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学分互选互认,跨时空可采他山之石。学院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建立适应在职人员学习需求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互选互认是各高校优势资源的互补和有限教育资源的共享,可以使学生能够较为自由和方便地选修其他高校的优势课程,学生通过公共服务技术平台,跨时空采他山之石。2017年学院参加了《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并于2019年春季学期进行实践,共10所高校的学生参与了选课学习,学生反馈良好。
3.身边助手带动个性化学习发生学习规划师
2017年8月,学生端平台系统升级,系统基于新技术发展导向,引入“AI+教育”的理念,以智慧规划为思路,为学生打造智能的学习规划。基于大数据技术为学生画像,通过收集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生根据规划师给出的具体学习计划开展学习,优化分配课程、时间及各项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规划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各项数据情况,给出智能的环节、任务提醒和引导。学生通过查看自我画像,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通过勤奋型、懒惰型等类型的判断,调整个人的学习计划,搭建个人未来学习地图。个性化学习导师。个性化学习导师从提高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角度,以“互联网+导师制”的实施举措,通过平台公告、导学资料、问答管理、视频解说等多种数字教辅方式,给学生以引导。以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依托,利用新技术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升级系统将学生分为四类人群:力争上游型、自我实现型、机会主义型和随遇而安型。通过学习行为数据的研究,调整导学方向和课程建设。个性化学习导师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预测学生学习过程,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提供更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引导。贴心学习委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预约、考试、学籍、学位等自身学习开展的非学术问题,“贴心学习委员”通过400系统、在线QQ、论坛等多种渠道,高效、便捷、准确地解答学生咨询。
4.多元化实践夯实学习效果搭建多端层学习实践网络架构
为保证学生适应继续教育的网络实践环境,学院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借助新技术力量赋能实践学习过程,将工科“多层次”的验证性实验、技能训练性实验和项目工程实验系统整合,搭建网络多端层学习实践架构。学生通过各网端呈现的实践框架,层层深入,步步提升,完成整个网络实践体系的深度体验。展现立体灵活的视觉,虚拟直观操作的体验。通过Autodesk3dsMax等虚拟、立体技术的融合,仿照真实环境下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使学生体验更灵活直观的虚拟实践。2012年,学院机械类网络虚拟实验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新技术赋予的虚拟实践安全性强,更直观感性,方式灵活多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夯实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5.网考、机考公正便捷技术提供便捷
考试是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在职人员平衡工作与学习时间的矛盾长期存在,为实施考试带来多重困难。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围绕“考试安全与信息化”进行讨论。学院从2019年引入网络考试在线系统,以机考、网考的形式改革考核方式,并逐步推广。网考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学习检测。学生只需下载安装考试在线系统,经简要的步骤操作,即可开展一场与真实考场考评完全一致的在线考试。通过新的网考、机考形式,学生可以将多门考试科目约考时间整合,在方便的时间段里,集中完成考试任务,既降低了学习中心组织考试的成本,又提升了学生考试效率,保证了考试过程的严肃与严格。数据保障公正。为保障考试的公正、严肃,新技术赋予考试周期全环节的数据支撑。在线考试系统支持考生的入场和考试过程抓拍照片,目前系统已支持6种可能的作弊情况预警提示,通过考试过程中的实时检测和识别视频攻击、人脸1:1和活体,实时更新数据开展预警分析;通过水印照片、原始照片及轮播照片考后补偿检测,判断考试异常。以整个考试周期的数据为支撑,保证了考试的真实发生。因疫情影响,在2020年3月,学院将原计划参加纸质考试的学生更改为网考机考,解决了284042名学生的考试问题,网考系统在“抗疫”期间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6.云端校园,塑造文化、素质自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在一定的学校文化熏陶和培养下,学生的思想认识、个人品质和生活习惯都具有长期性甚至终身性的影响。2020年学院结合“抗疫”需求,采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举行了开学典礼、新生第一课等线上活动。2020年9月学院创新性开展了“云端母校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历时六个星期,通过“云端”形式为学生和学校之间搭建了交流平台,让全国各地学生都能实现“云游母校”的愿望。10月,学院面向所有在籍学生,开设了一堂以《毕业论文那些事儿》为主题的直播课,首次将“严肃”的课程呈现在“活泼”的抖音平台上。新技术赋予改革巨大能量,促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以及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增值服务,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继续教育的整体品质。学院运用新技术赋能继续教育,重塑智慧学习模式,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作者:梅雨 张静 梁茵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