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现状改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现状改进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现状改进

摘要:通过对教材的内容设置与教学实施的把握和根据对教学效果的调查和评估,我们发现: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基本上是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实施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觉察到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突出的方面是,多数高校民主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际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偏离、民主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民主价值观”教育不突出,等等。因此,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既要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和高度认识和对待,也要从内容统筹、分类进行、有效实施等方面进行,着实改进大学生民主观的教育教学。

关键词:民主观;不足;调整;改进

“民主建设是一个过程”①,民主观的形成也是一个过程。“在西方,民主往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在发展中国家,民主往往是人为引人的产物,没有社会经济的基础”②。这样对发展中国家人们民主观的形成又增加了难度。有时,“选举形式、民主形式是一回事……内容却是另一回事”③,“‘纯粹的’民主愈发达,(排斥群众的)方法就愈巧妙,愈有效”④。对当代中国民主发展而言,“脱离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西方民主并不适合中国,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体制!”⑤“本土的民主常常是最好的民主形式”⑥。因此,大学生民主观的培育、教育教学也要从实际出发。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但从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有哪些不足?又如何进一步改进呢?本文作了一些调查,并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

教材的内容设置方面。尽管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但在普通高校的四门或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纲要》、《原理》、《概论》与《形势与政策》,其中,高职只有两门或三门,即《基础》、《概论》与《形势与政策》)中,虽然不能无视或忽视在各门课程中间接要求、或隐含渗透着、或扩展涉及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与形式的教学,比如,《基础》课程中的民主价值,《纲要》课程中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追求与建立,《原理》课程中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般阐述⑦,特别是每年《形势与政策》的因时而化的内容定位,但直接在教材中布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篇章结构的课程,只有《概论》课程,在最新版2013年的教材是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内容。教材的教学实施方面。也许有人会说,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这里所讲的还只是教材体系中的硬性设置,真正的教学体系不全是这样。是的,这个说法也是当然的事实,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实际的状况可能多数会有这些情形。一是较严格按照教材的设置进行教学,其中教学体系的转换,只是章节的前后安排、内容的逻辑联系和重点的详略取舍,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教材有多少讲多少。二是相对于教材安排减少“社会主义民主”内容,这倒不是有意而为之,多是因为自己的学术兴趣、平时关注的方向、学时的限制、具体课程的教学重点,等等,有时会在无意或不自觉中减少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仅就教师的学术兴趣而言,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背景是多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有时同一门课教师的专业也是多种多样,⑧教师的学术方向也差别较大,有的教师自己对民主理论和实践就了解不多,教学中难免会对与自己的专业较为一致、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相近的内容涉及较多,相比较而言,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内容就会减少,加之教师自己平时的积累、学时的减少、每门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的差异,这种相对于教材减少“社会主义民主”教学内容的现象,可能就是自然而然了,有时甚至是较为常见了。三是相对于教材安排增加“社会主义民主”内容。这种情况的原因与背景的绝大多数因素,与相对于教材安排减少“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的正好相反,具体的分析不再赘述,可参考上文所述。但从教学实施的总体情况看,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又受具体学校的教学课时的影响较大,如果学校的教学课时与上级文件中的教学课时相差不大的话,“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内容基本上能按要求实施,但如果学校的教学课时与上级文件中的教学课时减少太多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内容则很难能按要求实施,多数只能是草草了事。而现在减少实际教学课时的学校不在少数,有的总课时似乎也不太少,而且又明显偏向实践课时,理论教学课时则相差太远,这种情况就很难进行有效的基本内容教学,再加之其它诸如教师个人学历背景、学生的接受倾向、课程相关度等原因的负面影响,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际教学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二、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学效果方面这个议题实际上很难评价与界定,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是什么、标准的客观性、认识的主观性等等都难以设置,又不能单独就“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内容进行考核,就是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就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吗?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与影响,因此,我们只是就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能称之“效果”或看法的几个方面进行走访和问卷,以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期待有所了解与展示。鉴于篇幅,这里所呈现的只是小部分相关结果。第一,你对民主的一般理论与社会主义民主了解多少?(此题为单项选择题)①完全不了解(6.4%),②几乎不了解(20.3%),③了解一点、但很少(64.5%),④了解一些(4.7%),⑤比较了解(1.9%),⑥熟悉(1.3%),⑦相当熟悉(0.9%)。这是总体上的问卷统计,但从具体情况看,也有以下几点:文科学生对民主的了解和认知明显高于理科学生,211高校及以上的学生对民主的知晓也要好些,省会城市高校较多的学校的学生对民主的了解与认识程度也要高些,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民主的关心要多些。但这不是绝对的,我在走访或问卷过程中也发现,个别理科学生、高职学生、低年级学生(还有新生)甚至是县级城市的高校学生,他们对民主也有很好的认知和教育期待。第二,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和发展过程吗?(此题为单项选择题)①完全不了解(4.1%),②几乎不了解(11.6%),③了解一点、但很少(55.9%),④了解一些(17.5%),⑤比较了解(5.3%),⑥熟悉(4.8%),⑦相当熟悉(0.8%)。这道题的问卷结果要好于第一题,除了“相当熟悉”一项略差于外(实际上也相差不大,甚至基本上在误差范围之内),其它选项都要好些。但初看这个结果还是有些诧异,因为,这道题是《纲要》课程中涉及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间接教学内容,为什么还要好于《概论》课程中的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教学内容的教学效果呢?其实再想想,也有其深层原因,一是理论说教方式的教学效果还是不如渗透于史实、故事、叙述之中明理的教学方式,二是同学们对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熟悉程度还是要好于民主的一般理论,因为在小学、初高中,同学们已有一定的史料积累,再加上《纲要》的学习,这种情况又得到加强,三是本次问卷,大二秋学期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不少学生《概论》课程还没学习,这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你获取民主相关知识或理论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此题为多项问答题)从回答的情况种类比较多,我们进行了分类,大致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是多项回答,其中有的回答一项,有的回答多项,所以下面的统计结果是每位学生实际回答叠加而成的,不是每人按一项计算,①课堂学习(35.1%),②平时阅读(10.4%),③网上浏览(25.6%),④电视广播(4.3%),⑤同学间的交流(5.2%),⑥其它方式(19.4%)。从以上看出,可以网上获取的途径比例已不小,但课堂学习仍然占最大比重,这似乎表明课堂学习没有承担应有的作用,其实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也进行了走访,是交叉的,同时进行的,网上交流、网上答疑已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堂、网上很难分开。第四,你对大学阶段的民主观教育的期待是什么?(此题为多项问答题)这道题的回答情况与第三题类似,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回答我们也进行了总结和大致分类,其统计结果也是每位学生实际回答叠加而成的,不是每人按一项计算,①希望老师上课能介绍一些关于民主的基本知识,而不是空谈民主(27.2%),②不感兴趣(9.5%),③自己想知道也容易,不一定要教师讲解,(11.8%),④能专门讲解好些,不是随便谈谈(10.4%),⑤介绍介绍国外的民主的历史与现状(11.9%),⑥讲讲我国有哪些民主(6.1%),⑦其它(23.1%)。此题的回答更加多样,值得注意的是,各有一成多的学生希望专门介绍和了解国外的民主,第⑦的其它的回答,包含的种类较多,其余的比重基本上在估计之中。

三、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不足与原因

总体上说,无论是教材内容设置方面,还是教学实施方面,都已具备基本体系,在教学效果方面,也起到了对民主基本理论的一定程度的介绍、说明,及对社会主义民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与发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分析。已有的好的做法,值得坚持;已有的成绩,值得肯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特别是按照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中的不足还比较明显。一是多数高校民主教学内容不系统。不少省编教材中关于民主观的教学内容零星、分散,不成系统,有点可有可无的意味,时增加,时删减,就在高等教育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我们所看到了的自编教材中、也包括《形势与政策》的自编课程,其内容能较针对性涉及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的,也实在不多。这其中的原因,有的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广泛,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很难在所有领域都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各个方面都能自身体系,但在具体教学设计中的民主观的教学内容不系统,则是可以弥补,甚至是可以做到的,可在实际教学中,据我们了解,能真正做到的不多。二是实际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偏离。从听课和走访的情况看,在实际教学中,有关民主内容教学的有些,未能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进行,比如,有的似乎是在进行政治学理论的专业教育,较多地阐述民主的西方民主理论,有的则异议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与过程,有的较多地讲解西方民主的实践历程。不是说这些内容不能介绍,但应该有个度,不能以这些教育内容对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偏离或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民主的教学内容。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是所有在校生,而不像专业教育那样面对的仅是本专业的学生,学生的层次和理解不尽相同,教学内容一有偏离,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三是民主教育内容交叉重复。这方面的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其它方面内容的安排也存在,多数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都有反映,这些交叉重复是多方向的、多方面的。而总体上看,在涉及民主观的教育教学重复中,比较其它方面的教学内容的重复,教材安排中的交叉重复还不是特别突出,还是要少些,如果要说教材重复,主要表现就是老版《原理》与《概论》教材之中,但这里要说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复。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和走访看,学生和教师都有反映和承认,从我们统计结果看,重复率大致是20.8%,对此,缓解和避免的措施也比较方便,那就是,不同课程之间的备课时最好能有协调,这也不难。四是“民主价值观”教育不突出。如果从民主内容的教育来说,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安排中,多多少少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但这样比例的内容,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的偏离”外,那么,另外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多数高校的教学内容仅是就民主的一般知识、理论、过程等方面的传授和讲解,而没有突出民主的意识引导、观点树立、价值培养、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环节训练。在走访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这方面的不足不以为然,多数学生对此也是没有什么意识,但其实不然,因为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或高校思想政治辅导教育中的民主教学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性的民主内容和民主理论教育,而是从属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其教学教育的重点之一应是突出观点的教育教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关注和突出,则教育教学的目的可能没有达成。此外还有学时不够、教师自身专业结构的不符、学生层次接受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也在实际教学中造成效果不好、或影响教学效果。

四、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调整与推进

针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现状、成效和不足,如何保持成效、克服不足,增强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培育社会主义民主观,以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必要对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进行调整与改进。一是应对民主观教学内容上整体地统筹安排,尽量减少或避免简单重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内容的部分重复(中学与大学教材、大学教材之间),一直都有这方面的反映与声音,民主观的教学内容也是一样。客观地说,对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有的重复是必要的,比如,来自文科理科不同学科学生的基础不同,文科生认为重复,理科生则基本上不知道;有的是强调的,因为毕竟是公共基础课,学生的重视程度有限,教材内容的部分重复的目的则是为了加深和强调;有的是为了教材体系的完善,纯粹是编写技术的需要。但也得承认,确有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教材内容,特别是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不必要的低级重复。这里所说的尽量减少或避免重复,主要是针对这个方面。二是针对不同年级、科别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程度,分类进行,合理安排民主教育教学内容。不同年级、科别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文理科、不同年级、本专科的学生有时相差较大,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进行了区别,有的则完全没有,笔者在一所高职院校听课中发现,《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与本科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教材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教材内容是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安排的,但涉及到民主观的具体内容,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科别和层次的学生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民主教育教学内容,尽量分类进行。三是从弘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和高度进行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客观地说,大学生的相关民主内容的教育教学,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它方面的教育形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或实施,但高度还不够、角度也有待调整。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一般都只是泛泛地介绍、讲解基本的民主理论和民主发展过程,这也是必要的,也是理所当然的,但还应该从弘扬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从培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角度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内容的教育教学。四是规范和严格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实施。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的形式应该是多方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只是其中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专题报告、讲座、主题班会、党团课等都应该是大学生民主观教育教学的场所或形式,除此之外,也应该开展一些有助培养大学生民主观意识培养和训练的实践活动,事实上,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对民主观的培育有时更加重要。但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多样化的、众多的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规范实施?会不会流于形式?因此就需要规范教育教学活动、严格教育教学程度,杜绝随意性、盲目性。可以通过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做好各种教学形式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执行课堂教学的同等要求等措施,规范地、严格地实施各种教育教学形式,以期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注释:

①《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22页。

②(新加坡)郑永年:《当代民主出现了什么问题?》,《联合早报》)新加坡)2014年5月6日。

③《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27页。

④《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05页。

⑤(英)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张莉、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年,第ⅩⅢ页。

⑥《西方民主的病在哪儿》,《经济学家》(英国)2014年3月1日,转引自《西方民主的病在哪儿》,《参考消息》2014年5月4日。

⑦这里是以教材的最新版内容为,需要说明的是,在《原理》教材2013年8月版中,有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篇章结构,这是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民主”内容设置,但在2015年8月版的教材中,此处的篇章结构已作调整,没有这样的安排。

⑧这种情况的存在,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因素,一方面可以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教学,但另一方面,也降低、至少是冲淡了某些方面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或深刻性。

作者:赵光元 王付庭 单位:皖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