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微课下的教育教学普及的障碍及优化策略

摘要:发展和完善中的微课正面临一些挑战:微课教学的高效性不及传统教学,微课长期植入课堂滋生学生的惰性思维,对微课内容把握不当使微课流于形式。为提高微课的有效性,需采取一定的优化策略,如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加强师生互动性。

关键词:微课;普及;障碍;优化策略

一、微课的概念与内涵

微课是指利用网络技术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5—10分钟的教学活动以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1]。微课只聚焦于一个重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习价值的内容上,加上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既符合时展的潮流,也符合终身教育的理念,因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二、微课的功能与效用

(一)改变了传统课堂、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实现个性化深度学习

从学生角度看,微课能够在5—10分钟内把某一概念、知识点、方法、技能等讲解透彻,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效率最大化;从教学组织形式看,班级授课制最大的弊端是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不能兼顾每个学生,微课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缺陷,它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可随时停止、快进、回放,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长短板和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从微课制作上看,微课更好地完成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相符的微课,让学生有选择地观看,从另一个角度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

(二)将微课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微课形式新颖、时间短小、内容精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相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微课通过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甚至场景设置等生动形象的内容设计,一改传统课堂的沉闷气氛,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微课的使用形式看:课前,一般意义上的预习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初识新知,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学的重点和方法,具有盲目性也缺乏主动性。利用微课预习,学生自己掌握预习进度,当新知不能与旧知发生关联时,学生自觉查阅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完善知识体系;课中,教学环节和知识思考的过程仅靠语言、板书无法传递思维的形成过程。结合微课,展示思维的形成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后,学生根据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完成作业巩固新知。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吸收知识的程度因人而异,学生在课上没理解透的知识,可反复观看微课直至掌握。在课上掌握的学生,可选择适合他们进度的微课,拓展延伸,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微课在教育教学普及障碍

(一)微课教学的高效性不及传统教学

从教师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考试大纲制订教学计划,课上采用班级授课制使学生有效地吸收重难点。在相同时间下,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的课前准备相比,教师在对微课教学的设计上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因为微课设计不仅要编写教案和制作微课,单制作微课这点就需要烦琐的程序,录制微视频、剪接、后期制作等,还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增加了教师负担的同时也没有表现出比传统教学模式更高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有些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排斥微课教学,使微课教学流于形式。

(二)对微课内容把握不当,制作方法不当,流于形式

部分教师对微课的实质、内涵理解得比较模糊,在微课的设计思路上延用传统教学设计思想,使微课沦为缩小版的传统课堂。有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将所有知识点都制作成微课,而不是针对一节课的重难点来制作微课,上课成了观看微视频,学生视觉疲劳,教师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教师的技术素养不够,制作微课的软件运用不熟练。

(三)将微课长期融入课堂,滋生学生的惰性思维

微课依靠的是线上互动模式,教师难以掌控学生的真实情况,一旦学生的新鲜度下降,就会形成视觉疲劳。课前课后不按要求完成任务、敷衍了事,课中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微课也会习以为常,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滋生了学生的惰性思想,降低了学习效率。学生的惰性思想在传统教学领域里就很难解决,对于微课这一刚传播的教学形式教师更是难以掌控。

四、微课在教育教学中普及的优化策略

(一)传统教学和微课相结合

微课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为提高微课在教学中的普及率,可采取改变微课使用形式的优化策略,不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中都用到微课,只针对“课中”这一重点环节重点突破。可以将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插入课堂中。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也能利用微课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微课逐渐普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适时地插入微课根据首因近因原则,充分利用教学开头20分钟和结束前10分钟这两个高效期。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采用传统教学,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当教师观察到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时,插入微课,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使学生一直保持高效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传统教学和微课相结合的度,使其二者相辅相成。2.教师要谨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灵活变换教学策略,观察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是否全体都能投入其中,发现有学生没理解、注意力不集中时,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促使全体学生紧跟进度,当堂内化吸收。3.教师本人担当微课中的表演者角色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或小动物的形象代入知识重难点,把微课中的情景扩大到课堂中,扩展到学生、教师中间,使师生共同参与微课,使传统课堂和微课有效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

微课的普及需要优质的微课支持,微课的质量依赖于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优质的微课制作需要理论支撑,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师可通过自学、请专业人士指导或学校系统培训制作微课所必备的教育信息技术,如怎样制作微课课件、怎样使用PowerPoint、iPad等录制微课;实践出真知,教师要多练习,将自己制作的微课上传网络或小组讨论、研究,让更多的人给予意见,提高自己的教育信息技术水平。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师生互动

微课的制作要紧贴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知识点选用动画、音乐、生活场景等不同的呈现方式表达所讲内容,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将一堂课的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教师要控制微课教学时间,在5—10分钟的微课中,知识点要明了透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微课的设计上,多采用情景化模式,教师结合微课,引领学生参与其中,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方其桂.微课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胡铁生.微课建设的误区与发展建议[J].教育信息技术,2014(5):33—34.

[3]张加龙.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60.

[4]陈鑫.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7(14):180.

[5]王春堂.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3):99.

[6]郑小军.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0.

[7]胡世清.我国微课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6(8):50—52.

作者:赵丹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