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教学技术质量提升现象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新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新媒体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借助媒体传播学问的教学方式,它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教学方式,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一种方法的流程图,如果使用板书,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画,而且不一定生动形象,逼近事实。而且不具有流动性,难以演示动态过程,而口头叙述又不够形象。但是运用ppt,却能以动画,音频,影像等形式完美的展现出来,解决了以往耗时、枯燥的瓶颈,使课堂形式更丰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向老师提问,或者去图书馆翻阅海量资料,而是可以登陆MOOC、爱课程、网易云课堂等免费的教学平台去回放老师的课堂视频或者其他老师的讲解。
二、新媒体教学的局限性
通过新媒体,教师可以通过ppt动画演示等方式生动地传达知识,不必干枯的口头讲述或者板书。但是,教师逐渐依赖于电子教案和现代教学设备,停留于形式上华而不实的生动,而缺乏了意识上的生动。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套路后,则更倾向于低头玩手机,对于老师的ppt内容无动于衷,对于翻阅书籍也产生抗拒心理,认为可以上网查询没有必要看书,因此也缺乏自我思考的过程,完全寄希望于课后自学各种电子课程等弥补课上的欠缺。这表明,现代新媒体教育缺乏了一种人际之间的互动,转化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有些教师不能用语言把自己理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机械地用电子设备通过视觉效应传达给学生,这种不能视听结合的上课效果是极差的。教师应该以教为主,以新媒体设备为辅,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把思想、思维准确的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地与学生展开互动。而且,学生课后真的能自学网课了吗?据某mooc课程统计,每门课的平均注册学员有13725.3人,但学员注册后表现差别很大,很多学员不再登录该平台。计算结果表明,6门课程的人均在线时长为29.1天(其中最短在线时长为15.5天),仅占开放总时长的1/6。及格率也是不尽如人意,最高的只有3.83%。因此,新媒体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地结合教与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缺乏能动性,它只能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是教学的全部形式。需要在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改进。
三、新媒体教学的改进方式
为了解决现状,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当堂内容进行严密的备课,自己领悟一下课程的核心内容,组织好语言,尽量用比较生动诙谐的语言将难解的知识剖析清除,在必要的时候用ppt等辅助讲解,达到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的目的。避免全程播放ppt,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并且最好设置一些当堂互动情节,吸引学生的关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大家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必要的时候要进行板书,一是督促学生跟上自己的进度,二是提醒同学养成记笔记,构建思维导图的好习惯。毕竟一个有体系的学习方式才是比较好的。并且教师要适时的布置作业,以便同学们课后消化吸收,且及时批改作业,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其次,教师最好推荐一些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因为纸质书籍不仅能护眼,也更有让人读下去的欲望,避免学生盲目的关注各种网络课程,却无法坚持到底,最终还是半途而废,对知识也掌握的不是太好。
四、学生学习行为改进
学生也应该正确看待新媒体学习,重视课堂学习,对于教师课堂展示的ppt内容要认真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思考,不要寄希望于课后恶补。对于自己不太懂的内容要及时记笔记,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健全知识网络。平时要经常去图书馆查阅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不应该沉溺于电子产品。因为电子产品中诱惑太多,倘若过分依赖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很可能顾此失彼,转而去打游戏或者玩其他的诸如微博,微信,知乎等软件平台了。事实上,学生大多如此,这也可以归咎于新媒体教学,学习资源太多,途径太多,以至于学生不愿意抓住课堂和平时的学习时间,而是习惯于到了最后关头再冲刺,这种学习行为往往只会保证学生取得及格成绩,但对于知识的掌握仍然只是模棱两可,最后导致的恶果只能是基础知识越来越薄弱。这种学习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学生,天职就是学习,因此,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学能力,严格约束自我。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适当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五、总结:
新媒体教学已蔚然成风,但其发展过程中仍有不少欠缺之处,为了将其用之有道,单方面的努力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学生,高校管理层都需做出相应的改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可提高生源质量,其次,可以愉悦师生身心。由衷地希望未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道路能越发光明。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王莉,陈建军.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2]欠发达地区城镇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策略[J].王莉,寇亚兰,罗琳,王娇娇,宋维虎.科技经济市场.2011(06)
[3]浅谈高校在教育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刘瑜,马云伟,陈希.科技创新导报.2009(28)
[4]对我国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的反思[J].邱永权.教育探索.2008(05)
[5]职技高师学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殷常鸿,艾伦.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作者:王冰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