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创新中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钢琴教学的本质是审美的,在钢琴教学中,教育者要关注钢琴演奏技巧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兴趣的养成。当学生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产生了学习兴趣,钢琴教学的老师就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运用教育心理学,可使钢琴教学方式更具有创新性。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钢琴教学;创新方法
一、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孔子最早提出要“因材施教”,这里就蕴含着教育心理学中的一类知识,教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钢琴教学中尤为明显。钢琴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取得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持续而长久的兴趣和热爱。对于低龄人群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正处于一个最强烈的阶段,钢琴教师考虑更多的是将低龄人群的好奇心转化为对钢琴学习的浓厚学习兴趣。如何运用适当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使得钢琴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变成了前期教学的重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钢琴教学的前期阶段,更应该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在钢琴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对学员进行兴趣引导和心理建设,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既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内在的必然要求,也是钢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应用科学方法的必然结果。
二、钢琴教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一)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情绪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提高成就感。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们把整首钢琴曲都弹下来,不要一小段一小段的练习,少练习技艺,多弹奏乐曲,这样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不会感到厌烦。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采用西方的教材。学习西方的钢琴教材等同于学习西方的文化,孩子们会有水土不服的感受。不如从浅显易懂的儿歌开始,这样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弹起来也更有成就感。此外,还可以钢琴教学中增加自弹自唱、即兴伴奏等环节,音乐鉴赏课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前,无论哪个年龄段的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基础练习,轻视弹唱伴奏的现象。如果在教学环节中能够从早期就引入自弹自唱和简谱、五线谱的即兴伴奏等课程,就能够使得学生在钢琴教学环节中更加有参与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钢琴教学中增加合作学习模式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主要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学生在接受钢琴教育的过程中,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都是有的,在社交需求方面有所缺乏。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钢琴教学大多采用独立演奏这样一种形式,强调训练学生独立表现音乐的能力,而孩子长期一个人练琴,时间久了之后产生孤独感,容易对钢琴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钢琴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加合作学习模式,采用四手联弹、八首连弹、双钢琴联奏等形式。这样可以产生很多好处。
(三)发展赏识教育,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强调鼓励教育、赏识教育,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性格外向热烈奔放,有的沉稳内敛,性格外向,所以每个人适合弹奏的曲目也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乐曲题材。同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快乐教学,每次教学时间30分钟比较合适。时间过久,孩子就会产生厌烦、暴躁的情绪。当孩子不想练习的时候,不逼迫去练习,那样往往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孩子主动想练琴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引导孩子主动练琴。
(四)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激发创造思维首先需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这里包括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等。钢琴小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一是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钢琴演奏本来就有即兴演奏在里面,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一定非要严格按照教材去教学,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在正常练习之后给它们一段自我发挥的时间,哪怕弹的不好,也不要去批评,给孩子一点启发。适当的启发练习有助于孩子发泄自己的压力,宣泄自己的情绪。二是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比如在钢琴教学中增加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对不同教学目标的课程目标设定,强化学生的演奏技巧和乐理知识学习。钢琴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感官体验,让学生在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三、教育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式
在钢琴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
(一)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创新方式不被家长接受
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往往不是自己的本意,是自己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家长培养孩子钢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郎朗、李云迪那样的表演者。但是像“郎朗”这样的天才几十万人当中也就出了一个。原因在于填鸭式的教育,没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学生们把学习钢琴当成了一份工作,一个任务去完成。在钢琴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中应用创新方式,创设适宜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从长远的角度上较好,然而却难以得到家长理解,甚至引发教育冲突。作为钢琴教学老师,不能因为害怕家长不接收而不采用创新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一方面是要了解学生心理,一方面也需要了解家长心理,和家长沟通,使得创新教学方法得到家长的理解。
(二)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让步于钢琴技巧类课程
钢琴教学中,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许多钢琴教师往往开设一定的自弹自唱、即兴伴奏、音乐鉴赏课程,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教育心理学应用于钢琴教学的实践表现。但这类课程的比例相对不够,主要是因为钢琴教学和钢琴考级相关,很多学生参加钢琴教学就是为了考级,更重视技巧类课程,因此在实践中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常常让步于钢琴技巧类课程。钢琴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心理学,重视对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配音,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音乐素质。比如音乐鉴赏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会阻碍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领悟力,从而阻碍演奏技巧的提高。先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此基础上再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四、结论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教育心理学创新,就是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实现人本教育,一要兴趣教学,让孩子们体会弹奏钢琴的乐趣;二要启发教学,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创新教学方法途径有很多,钢琴教学人员应该基于现实情况合理利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教育心理学实现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取得更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婷婷.释析教育心理学原理在舒伯特钢琴即兴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价值[J].艺术评鉴,2018(1):104-105.
[2]张代吕.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儿童钢琴的教学内容[J].北方音乐,2017,37(18):194-194.
[3]王欢锦.中国钢琴作品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刘牧原.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之我见[D].西安音乐学院,2017.
作者:蒋璐超 单位:四川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