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以工匠精神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传承工匠精神应当加入时代特征,包含文化、能力、素质、知识这四方面。并依次为基础,通过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样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报告中指出,应当加强技能型、创新性、知识性劳动者大军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为广大民众构建出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与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引领下,工匠精神引起强烈共鸣。而我国经济目前已经从原本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措施,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意义[1]。高职院校也应当立足新时代,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保持一种尊重、谦卑的态度,从而更加认真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工匠精神的传承意味着我国再次提升社会文明,其属于职业精神范围,是劳动者应有的职业能力、品质与道德,也是其应展现出来的职业价值[2]。在传承工匠精神时,应当加入时代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文化、能力、素质、知识这四方面:

1、文化。工匠精神中,文化元素十分复杂,可作为评判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文化元素分为四类,一是事业追求方面需要拥有脚踏实地的行为;二是在价值取向方面需要对自身岗位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三是认知习惯方面要有用于创新的精神;四是道德修养方面要有传承优良文化的态度。2、能力。工匠应当追求更加卓越的岗位能能力,能力属于技能系统,包含分析、操作、管理等方面。

3、素质。工匠不仅可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不同行业由于岗位特殊性,其对心理、身体等要求还存在相应限定。4、知识。工匠具备对岗位知识自觉更新的能力,肯下苦功夫钻研岗位知识,适应现有科技的发展,掌握岗位上新的发展方向,对于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也应当有所掌握。

二、高职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改革措施

1、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

在明确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目标后,应当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及实施措施。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属于系统工程,其中包含教材与课程体系、专业体系、管理体系与教学体系等。所以,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融入现代工匠精神,此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不同工种与行业的工匠精神要求也有所差异[3]。如农业领域,匠心为精耕细作、扎根于青山沃土之中;信息技术领域,匠心为缜密推敲、认真仔细;体育领域,匠心为超越自我、勤学苦练;制造行业,匠心为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永远追求更高的品质;服务领域,匠心为专注用心,了解人情冷暖,拥有精湛服务技能。所以,在制定各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目标过程中,不仅需要以教育部的《首批347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文件为依据,还应当与不同行业内容相结合,在整体教学目标、内容、考核评价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工匠精神也是实践精神的一种,优秀工匠通常是在众多实践中锻炼出来。所以,高职教育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则应当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4]。可将其分为三方面:宏观层面即文化、制度、技术、培养人才模式等方面融合;中观层面则是教育方法、目标、师资等方面共享合作;微观方面则是在专业实践理论教学、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接。原创视点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上述三方面,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可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制度优势吸引有规模、有文化的企业参与到合作之中,构建互惠互利机制,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而中观层面,学校则需要与一流企业建立特色产业学院,与高质量企业建立“培训、教育、生产、服务”的技能实训基地,打造一流双师队伍,落实双师制度,推动能工巧匠与教师身份的融合。微观层面,则需要培养各专业人才过程中,紧跟企业发展,动态进行教学标准与课程的优化调整,对接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以便实现教育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3、实施多样化教学

3.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教学中,传承了以往学徒教学中师傅带领土地的特点,其不仅需要对徒弟传授技艺技巧,还要教诲学生做事做人的道理,师傅以人格魅力及高潮技艺为徒弟树立榜样,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言行与思想。此种师带徒小班教学模式,可有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在近几年中,部分企业、学校、协会总结一定成功经验与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选择企业技德兼备的师傅作为前提,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学生人数小于5)的模式;(2)学校可通过企业资源实现生产实训,不仅可将高职实训支出减少,还能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3)应当由企业、学校、师傅共同定制培养人才计划,从技能、岗位等全方面锻炼学生;(4)企业与学校也应当实施工学交替学习模式,在这三年学习中,以准员工角色让学生在企业工作学习,当毕业后课让其自主择业,而企业也可优先录取学生。在探索现代师带徒模式教学中,重点在于学生可学习企业工作技能。而为了让学生爱岗敬业、掌握高水平技能,成为真正“工匠”,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方面也应当具有正规章程,保证考核内容与学习内容时效性。

3.2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此为思想指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可在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以高职学生特点为依据,可使用体验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等方法,严格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从而将自身教学质量提高。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可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教学、角色扮演、生产实训、任务教学、模拟训练等方式。

4、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若想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则需要引导教师不仅成为“教书匠”,更应当成为“大先生”。广大教师也应当以工匠精神武装自身,树立新时代的工匠理念,追求匠心独运,采取精细花工作模式与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将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好“工匠”。教师还应当在教育事业中投入更多热情,让其成为自身的毕生追求,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对于教材、学情、教法等摸透吃透,以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外,高职院校也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引进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并鼓励学校现有教师参与各种交流会、讲座等,积极学习新时代的知识。同时,还应当建设符合高职自身特点的师风师德,引导教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操守精神和人文精神感化学生,达到“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也应当从学生、教师、领导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考核,禁止出现失范行为,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教师更是一票否决,从而为高职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5、创建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之中,应当在“立德树人”基础上,遵循“以文化人”的理念,开展“百工进校园”、“寻找工匠精神”、“工匠中国讲堂”等活动,并在走廊建设时融入“大国工匠”的文化,在全校园范围中掀起“传承工匠精神”的浪潮,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位学员脑海之中。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技能竞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与省级的各种专业竞赛之中,引导学生比赛精髓在于展现高水平技巧与弘扬工匠精神,保证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构建正确价值观,为成为技德兼备的工匠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学校还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体学习生涯中,提高参赛者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崇尚工匠精神,培养更多优秀工匠人才。

三、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是从业者需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职业行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当改革教育教学策略,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样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弘扬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石芬芳,刘晶璟.现代工匠精神内涵及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59-63.

[2]苏瑞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05):75-82+106.

[3]杨明.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65-66.

[4]张文颖,马维鸽,岳丹,李芬.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06):73-75.

作者:宋韶勋 单位: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