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工匠精神的融入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以工匠精神内涵为出发点,分析传承工匠精神应当加入时代特征,包含文化、能力、素质、知识这四方面。并依次为基础,通过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样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研究高职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报告中指出,应当加强技能型、创新性、知识性劳动者大军的建设,弘扬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为广大民众构建出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与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引领下,工匠精神引起强烈共鸣。而我国经济目前已经从原本的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措施,工匠精神的传承创新具有重大意义[1]。高职院校也应当立足新时代,以学生就业作为导向,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对工作保持一种尊重、谦卑的态度,从而更加认真对待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工匠精神的传承意味着我国再次提升社会文明,其属于职业精神范围,是劳动者应有的职业能力、品质与道德,也是其应展现出来的职业价值[2]。在传承工匠精神时,应当加入时代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文化、能力、素质、知识这四方面:

1、文化。工匠精神中,文化元素十分复杂,可作为评判工匠精神的重要依据。文化元素分为四类,一是事业追求方面需要拥有脚踏实地的行为;二是在价值取向方面需要对自身岗位具有较强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三是认知习惯方面要有用于创新的精神;四是道德修养方面要有传承优良文化的态度。2、能力。工匠应当追求更加卓越的岗位能能力,能力属于技能系统,包含分析、操作、管理等方面。

3、素质。工匠不仅可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不同行业由于岗位特殊性,其对心理、身体等要求还存在相应限定。4、知识。工匠具备对岗位知识自觉更新的能力,肯下苦功夫钻研岗位知识,适应现有科技的发展,掌握岗位上新的发展方向,对于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也应当有所掌握。

二、高职教育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改革措施

1、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

在明确高职教育是培养人才工匠精神目标后,应当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及实施措施。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属于系统工程,其中包含教材与课程体系、专业体系、管理体系与教学体系等。所以,应当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中融入现代工匠精神,此为培养工匠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不同工种与行业的工匠精神要求也有所差异[3]。如农业领域,匠心为精耕细作、扎根于青山沃土之中;信息技术领域,匠心为缜密推敲、认真仔细;体育领域,匠心为超越自我、勤学苦练;制造行业,匠心为专心专注、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永远追求更高的品质;服务领域,匠心为专注用心,了解人情冷暖,拥有精湛服务技能。所以,在制定各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目标过程中,不仅需要以教育部的《首批347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文件为依据,还应当与不同行业内容相结合,在整体教学目标、内容、考核评价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以实践为主,工匠精神也是实践精神的一种,优秀工匠通常是在众多实践中锻炼出来。所以,高职教育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则应当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4]。可将其分为三方面:宏观层面即文化、制度、技术、培养人才模式等方面融合;中观层面则是教育方法、目标、师资等方面共享合作;微观方面则是在专业实践理论教学、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接。原创视点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上述三方面,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可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制度优势吸引有规模、有文化的企业参与到合作之中,构建互惠互利机制,实现校企利益共同体。而中观层面,学校则需要与一流企业建立特色产业学院,与高质量企业建立“培训、教育、生产、服务”的技能实训基地,打造一流双师队伍,落实双师制度,推动能工巧匠与教师身份的融合。微观层面,则需要培养各专业人才过程中,紧跟企业发展,动态进行教学标准与课程的优化调整,对接专业教学与产业发展,以便实现教育教学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3、实施多样化教学

3.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教学中,传承了以往学徒教学中师傅带领土地的特点,其不仅需要对徒弟传授技艺技巧,还要教诲学生做事做人的道理,师傅以人格魅力及高潮技艺为徒弟树立榜样,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言行与思想。此种师带徒小班教学模式,可有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在近几年中,部分企业、学校、协会总结一定成功经验与案例,主要有以下几点:(1)现代学徒制主要是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选择企业技德兼备的师傅作为前提,通过一带一,或一带多(学生人数小于5)的模式;(2)学校可通过企业资源实现生产实训,不仅可将高职实训支出减少,还能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3)应当由企业、学校、师傅共同定制培养人才计划,从技能、岗位等全方面锻炼学生;(4)企业与学校也应当实施工学交替学习模式,在这三年学习中,以准员工角色让学生在企业工作学习,当毕业后课让其自主择业,而企业也可优先录取学生。在探索现代师带徒模式教学中,重点在于学生可学习企业工作技能。而为了让学生爱岗敬业、掌握高水平技能,成为真正“工匠”,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方面也应当具有正规章程,保证考核内容与学习内容时效性。

3.2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此为思想指导,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可在课堂中融入工匠精神,为学生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以高职学生特点为依据,可使用体验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等方法,严格遵循“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原则,从而将自身教学质量提高。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兴趣,可在课堂中使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教学、角色扮演、生产实训、任务教学、模拟训练等方式。

4、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若想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工匠型人才,则需要引导教师不仅成为“教书匠”,更应当成为“大先生”。广大教师也应当以工匠精神武装自身,树立新时代的工匠理念,追求匠心独运,采取精细花工作模式与思维方式,自主学习,将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好“工匠”。教师还应当在教育事业中投入更多热情,让其成为自身的毕生追求,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对于教材、学情、教法等摸透吃透,以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另外,高职院校也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引进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并鼓励学校现有教师参与各种交流会、讲座等,积极学习新时代的知识。同时,还应当建设符合高职自身特点的师风师德,引导教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操守精神和人文精神感化学生,达到“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也应当从学生、教师、领导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考核,禁止出现失范行为,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等教师更是一票否决,从而为高职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提供良好的师资力量。

5、创建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之中,应当在“立德树人”基础上,遵循“以文化人”的理念,开展“百工进校园”、“寻找工匠精神”、“工匠中国讲堂”等活动,并在走廊建设时融入“大国工匠”的文化,在全校园范围中掀起“传承工匠精神”的浪潮,让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位学员脑海之中。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技能竞赛”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国家级与省级的各种专业竞赛之中,引导学生比赛精髓在于展现高水平技巧与弘扬工匠精神,保证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构建正确价值观,为成为技德兼备的工匠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学校还可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等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体学习生涯中,提高参赛者专业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崇尚工匠精神,培养更多优秀工匠人才。

三、结语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一种,是从业者需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职业行为。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应当改革教育教学策略,融入工匠精神,通过制定各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多样化教学、提高教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弘扬工匠精神,从而让学生能够适应企业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石芬芳,刘晶璟.现代工匠精神内涵及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59-63.

[2]苏瑞莹.“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策略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05):75-82+106.

[3]杨明.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0):65-66.

[4]张文颖,马维鸽,岳丹,李芬.试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工匠精神培育[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06):73-75.

作者:宋韶勋 单位: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