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现状问题及改进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教学研究工作是教师间探讨教育教学工作规律,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研究促进高等学校教师教学与培养人才能力提升,是实现本科教育高水平发展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分析了本科教育的教学研究现状,首先阐述了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然后对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最后对优化本科教学研究工作建设发展的路径提出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教学研究;本科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研究工作是教师间探讨教育教学工作规律,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更是在新时期秉承质量立校理念,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育一流本科人才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任务,持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的支撑作用,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升,本文作者在教学研究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了解不同层面高校教育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判问题产生原因,对优化本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发展路径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全体华夏儿女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党的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高等教育担负的历史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点,积极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最初职能,也是最基础、最核心的职能,是大学的第一本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本科教育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本科教育处于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本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德才兼修,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方面要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兴趣化、选择性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国家的大略方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固然重要,但目标的落地是靠每个教师来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而通过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高水平发展重要路径之一。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高校在本科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方面尚有不足,存在教研活动形式化,教研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呆板等现象。党和国家不断表现出对本科教育教学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深化教育改革已是迫在眉睫。为此,作为本科教学的管理部门,如何激发基层教研组织活力,发挥教学共同体作用就成为重要课题。
二、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存问题
1.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固定随着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标准不断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愈加繁多,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研究活动的规定工作。通常,这种以完成工作量为目的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大多为形式固定的举办会议、宣读文件等,无法针对并且高效地提高参与者的教学水平,使参与者产生对教学研究活动的惫懒情绪。
2.教学研究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多元化教学研究活动普遍教研小组为单位进行,而研究内容多数为专业范围内的教学研讨。集中备课以及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已成为教学研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小范围内的专业性研讨、集中备课,对于应用性技巧,如教学方式、育人方式、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较少。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方式改革、解决课程问题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的实效性、针对性不足,不能满足教师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的需求。经调查,教师希望教学研究活动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研讨,更多的教师希望同校内外教师、同行业人士以座谈会、外出观摩、专题讲座以及示范课课堂等形式开展,同时对教学方法、实践育人方法、信息技术应用及课程思政等主题尤为注重。
3.参与者的热情度不高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本人个人能力的提升,时间久,见效慢。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现阶段,教师的工作重心普遍倾向于科研项目研究及等与聘期考核、职称评定、社会认可度更相关的考核任务,也是教师对教学研究缺乏重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部分教师存在授课课时以外属于个人时间的观念,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会挤占私人时间,耗费精力,导致从根本上产生懈怠情绪,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成效可想而知。
4.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效果欠佳教研活动是以教研室为载体的教师成长的研究活动,不同阶段的教师发展需求也不同,新入职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青年教师则是需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中老年教师则是努力克服教学的懈怠情绪。教研需求有共性的部分,如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对所有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的;也有个性需求部分,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也不同,不区分对象,单一的教研活动很难达到教师能力全面提升发展的目标。
5.过于强化教师科研能力和成果的奖励,弱化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的奖励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表面上很完备,而在实际操作上,教学评价的弱化和科研成果评定强化十分严重,大部分院校为了排名靠前,忽视自己学校的办学定位,盲目追求所谓的科研成果,以多少篇、著作多少本、多少论文上SCI等作为业绩考核,把科研项目、论文与教师的物质利益直接挂钩。对教师教学的考核仅以工作量作为主要指标,而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以及教书育人工作做得如何则不受重视。由于教师评价制度的不正确的导向性,导致许多教师轻教学、重科研的倾向明显,教研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教育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三、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摆位不高,对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认知不足对育人能力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现状了解不透彻,不能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政策,对育人能力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学现状了解不透彻。“以本为本”教育理念不够坚定,存在发展理念不牢固,信心不足、思想保守,存在发展理念不牢固,信心不足、思想保守等问题。
2.对教学改革思考不足缺乏创新思维,教学思想墨守成规,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不能及时研判,快速应变。不能满足教师对教学方法、实践育人方法、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及课程思政等提高课堂吸引力方面技能提升的需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不足。
3.学校层面的组织工作不足学校层面的组织工作局限于宏观管控,举措主要是发文件、出政策,不能做到深入听取一线教师的切实想法,结合广大教师实际需求,把教学研究工作管理系统化落到实处,政策针对性差,达不到政策推动实效的效果。并且,在校院两级的管理层面没能做到精细化落地,没有推出实际改革举措,“不解渴”现象突出,形式化现象严重。
4.基层教学单位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惯性思维严重,习惯性闭门造车由于教学研究活动主要侧重为专业领域内的授课知识研讨,研究内容不涉及到跨领域跨学科的交互,导致基层单位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学习,优秀教学研究活组织经验没能进行宣传与推广,榜样的带头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无法经过对比推陈出新,吸取改进现行教研活动方式方法。
四、优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建议
1.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对于学校管理层面而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坚决地与中央对表、与一流对标,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统一思想和步调,突出教书育人的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切实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教四十条”、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意见,持续深化教育教学制度改革。出台并落实加强教研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广泛教研活动,激发教研活力,专题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立完善教学研究活工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教学研究活动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加大教师潜心教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2.提升经费使用效能加大对本科教育教学的经费支持、带领帮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教学研究活动,包括岗位、技能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聘请业内、行业及企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等,确保本科教学稳中有发展。加大基础设备建设,在一线城市,“智慧教室”已经在基础教育学校中推广普及,而在高等教育院校,仅仅作为试点教室来进行建设。从学校层面需要大力推进科技产品融入教室,为教学研究改革做好设施层面的保障。3.加快组织管理改革建立校院两级教学研究组织体系,明晰各类人员职责。搭建学校教学研究交流平台,促进跨学院、跨学科、跨课程教师的交流,发挥优质课程思政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新模式,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立足于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企业亟须人才。优化考勤与课程进程,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多渠道完善信息交流,积极发挥开课单位教学工作委员会的研究指导作用,指导教师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科学、灵活安排教研内容,做好教研记录。鼓励促进教师将教学过程与科技手段的有机融合,积累教学经验和素材,深化、拓展课堂内容,以生为本,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多变地做深做实教学改革,让结果体现教学质量,让过程提升学习体验。
4.在遵循教学育人基本规律中推进方式方法创新激发教学研究活力,开拓教学研究活动方式方法创新。如增加一线教师的行业能力培训,派遣一线教师到应用性强的行业、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亲身实力体验,推动理论性教学及实践性应用的结合,推陈出新,创新教育模式;增加跟进时代的教法教技的培训,加强教师借助现代化技术、电子仪器、智能设备等科技含量高的使用技能,增强教学的智能化、可视化和便捷化;增加教学改革课题的申报培训,大力推进教学的改革探索,在不同的层次角度细节上,深化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实践性强的专业,增加行业发展及用人需求标准信息讲座,加大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做好课堂教育与实际就业的对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优化教学梯队建设,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均衡科研和教学精力配比;支持教师参加业务竞赛,在最大层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积极培育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关注并扶植重点人、重点团队,以点带面提高师资培育水平等。
5.教学实际以问题为育人导向,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新模式,以问题促教学研究聚焦教学全过程,保证教研活动有研究、有讨论、有总结、有反馈。践行“高校教学科研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其成果应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育人主线,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问题出发,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激发源于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以创新思维为激发点,将培养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技能素质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立足于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企业亟需人才,从教学内容、专业衔接等方面开展研讨交流,宣传教学中出现的好想法、好设计、好做法,从课程的备课、授课、出题、阅卷、辅导学生、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和阶段进行过程学习与跟踪。
6.紧密结合教师发展个性需求,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改变教师评价体系,重视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回归教学本位,将教师教学效果纳入到教师评价首要地位。结束语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聚焦校内本科教育教学,学校在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提升方面尚有不足,仅依靠教师自主学习是远不能达到新时代对本科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标准要求,激发基层教学研究活力迫在眉睫。本科高校需要贯彻落实学校一流本科建设任务,持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以立德树人为育人导向,紧跟时代潮流,激发教学研究活力,逐一研究紧抓落实,科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祥.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演变与发展[J].创新人才教育,2019,4:26-30.
[2]郭晓云.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龙岩学院学报,2019,37(6):112-117.
[3]马连湘.立足新时代谱写地方高校奋进之笔[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24-26.
作者:周艺璇 谭晋钰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