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专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干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专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干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专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问题干预策略

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合作探究性活动都是以教师设计或者学生寻找问题来展开的,教学中的问题都是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覆盖全部教学内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问题的预设不是随意的,而是以一系列的问题安排的;旨在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效果。“疑为思之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是让学生进行思维的起点,疑惑是教师问题设计的前提,只有从疑惑入手,给予学生搭建一个探讨问题的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去思考,辨析,从不同的方面去加深对新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与描述呈现

某一节中专体育健康教育模块优质课课堂上,老师接连提出了6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①你自己或你身边有人发生过运动损伤吗?②有哪些方面的运动损伤?③发生了运动损伤时的情形怎样?④当时是怎样处理的?⑤你知道有哪些方面的运动损伤?⑥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哪些原因?然后,老师播放录像,叫学生观看视频录像,录像播放结束后,请学生根据视频里发生的学生运动损伤类型,采用抢答器,进行抢答完成这6个问题。

二、体育教学中问题的呈现探析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线进行施教的。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大多数是客观存在的问题,预设性的问题多于生成性的问题;共性的问题多于个性的问题;优秀生群体的问题多于后进生的问题。上述这节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理论课,提出的这些问题,新颖不足,是常态化的,与其说是在发展学生思维,倒不如说是在浪费学生学习时间。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就可以回答;所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去引发学生去有价值的思考,而是在通过回答问题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用抢答器进行抢答无非是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关注的是哪些学生能够回答问题,而没有从本质上关注问题的本身,到底是从哪些方面来解决问题。这样的为回答问题而问问题,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事实上都已经和提问题的初衷相违背。

三、体育教学中问题的干预策略

(一)问题的设计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里所存在的。凡是感兴趣的才是最能吸引学生去思考的,枯燥乏味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只有趣味十足的问题才能更加专注问题的本质。比如: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你当时的心理会是怎样的?求救还是自救?一旦自救不了,该怎么办?像这样提出的问题更容易让学生去思考,思考之后,在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立即去处理,也就顺利达到了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

(二)问题的设计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富有启发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根据教师所引导的思路,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更好地朝着本节课所预设的学习目标接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运动损伤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设问,当你遇到运动损伤时,会怎样去处理呢?你遇到哪些方面的运动损伤呢?这时候学生一定会去主动查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不断激发学习驱动力。

(三)问题的设计具有导向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指向,指导学生要朝向正确答案的方向去思考,要围绕问题,从问题的内部进行剖析,针对问题的重点进行阐述,强化新知,让学生学会并掌握新知,从而突破难点。比如:教师在教授运动损伤这一课时,应该从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发生后的处置、处置时的注意事项等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让所有学生明白运动损伤发生的整个过程,以后遇到这类现象就不会有那种过度紧张的心理,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四)问题的设计具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逐渐理解,深入问题的本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有一种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感觉,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比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会发生运动损伤?一旦发生了运动损伤首先考虑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及时处理?等等,这样的设计问题,学生就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就会高效,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五)问题的设计具有创新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预设,学生能够主动求变,主动思考,新颖的东西会更加激发学生的驱动力,求异创新。比如在教学运动损伤时,可以通过VR技术的运用,进行模仿处理,更加逼真形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时,一定要基于教材,还要基于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预设,根据学情来构建问题,让设计的问题来带动教学,将新知问题化,将问题科学合理地进行层次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递进,从而让学生融会贯通,真正理解新知,运用新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林惠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