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问题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问题浅析

摘要:近年来,云南省在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赛事、科技活动、打造科普阵地和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政策保障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文章总结了当前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进一步提升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素质;科技创新

0引言

青少年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未来科技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全面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当前科技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近年来,云南省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06-2010-2020)精神,科协、教育和科技等部门联合协作,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青少年科学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有所提高。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相比,云南省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形成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广泛认识,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工作成效,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

1云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现状

1.1以青少年科技赛事为抓手,助力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云南省以青少年科技赛事为抓手,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和中学生五学科竞赛等品牌竞赛活动,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三项竞赛是科协选拔具有培养潜力“苗子”的重要途径。通过县区、州市和省级竞赛三级选拔模式,筛选出优秀中小学生代表参加全国竞赛,学生多次斩获二、三等奖。此外,科协系统针对高中学生还组织“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英才计划”,发现具有科研潜质、创新潜质和学科特长的优秀高中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学习科学技术专业、未来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云南省于2022年首次被列为全国“英才计划”实施省份,云南大学将作为云南唯一实施高校组织实施该项计划。最近两三年,教育系统也积极探索培养基础学科与创新创业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育人新模式。通过“强基计划”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增设萌芽赛道,引导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推荐选拔优秀高中生参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些科技赛事活动、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在注重提高青少年科学水平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创新思想,对今后参与科学研究、创新创造发明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1.2多种青少年科技活动并举,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参与性和普及性,受众面广、参与门槛低,易于组织和实施,是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一系列参与范围广、普及性高的青少年科普活动。如: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学影像节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线上学习体验活动、科学工作室进校园活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普报告团、科技教育活动乡村行、全国科普日活动和科学节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参与学校众多,受众人数都达上万人次,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已逐渐成为我省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品牌。目前,随着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广泛开展,已形成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各地各校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自觉加入科技活动组织队伍中来。每年均利用科普周、科技节等主题日积极组织学校科技节、科技周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精髓、体验科学魅力。

1.3重视青少年科普阵地建设,打造青少年动手实践平台

科普阵地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是为青少年提供参与科学探究、动手实践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科协、教育和科技等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科普阵地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针对青少年的科普阵地建设的种类数量明显增加。一方面,以示范学校评选、建设为引领,推动中小学校重视科普教育。自2012年起,云南省教育厅、省科协及省财政厅开展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评选工作,每年评选50所学校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自2009年起,云南省地震局、云南省教育厅联合建立了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创新实验室。在16个州市中,以昆明市科普阵地建设为最佳。据统计,截至2021年,昆明市已建成36家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8家市级科技创新实验室和55家科普精品基地。这些科普阵地均具有鲜明的学科或技术科普主题和丰富多样的科普展示形式及内容,如: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人工智能、AR技术、蜡染、生物标本制作等。

1.4加强青少年科技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科技辅导能力和水平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是开展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关键力量。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每年均组织开展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提升科技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和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其中,高级水平认证由中国青辅协负责,初级和中级水平认证则由各省级机构负责。云南省认证工作自2020年起组织实施,目前已认证78名初级辅导员、82名中级辅导员。这些优秀辅导员在幼儿园、中小学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对当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云南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教师培训,着力提升基层科技教师的科学素质和专业能力。2014-2017年,在昆明、玉溪和上海等地共举办4期省级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累计培训学员近600人。2017-2021年,分别在大理、德宏等5个州市联合举办5期省级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培训,培训人员达500余人。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坚持“送培到基层”,先后在德宏州、保山市、丽江市等8个州市开展州市级科技教师培训,培训人数突破千人。同时,文山州、大理州和玉溪市等多个州市县区也积极组织当地科技教师进行集体“充电”,进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影像节、机器人等内容专题培训。通过省级、州市、县区分层分批培训基层科技教师、骨干科技教师和校长,构建了高效、适用和可持续的科技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

2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虽然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地区差异、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尚未研究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虽然省政府发布了《云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但高位保障政策还远远不够。各地各部门之间联合协作一般仅限于会签文件、邀请领导出席大型活动等,还存在协作力度不深、发挥资源优势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二是各地各校重视不够,区域、城乡和校际发展不平衡。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认识还不到位,与校内传统教育相比,科技教育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受应试教育影响,科技教育理念、科技教育设备资源和成效存在明显不平衡。三是中小学科技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职业发展不畅。很多学校科技教师由科学课、信息技术教师兼任,教学任务繁重,不仅承担着科学、信息技术等教学任务,还要在课余时间负责学校科技教育工作,存在压力大、工作辛苦、职称晋升困难等问题。四是学校对科技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硬件设备资源条件差异大。部分学校缺少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和竞赛的资金和设施设备,学校对科技教育也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严重制约了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五是科学、完善的中小学科技教师评价、保障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辅导任务工作成果和荣誉未得到有效承认和重视,且在职称评定中没有作为评审的依据和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对策及建议

一是研究出台科技教育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努力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省级学会和企事业单位对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支持,研究出台关于推进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科协主动作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格局。二是发挥校内教育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加强学科渗透,在幼儿科学领域活动、小学科学和中学理化生等课程中有机融入科技教育,将STEM教育、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新颖的科技教育理念融入各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中。三是加强校内外资源共建共享,助力“双减”落实。科技教育是课后服务资源的重要板块,科协部门应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合作,鼓励校外科技场馆、科研院所为中小学校提供院士专家科普报告、科学家故事讲座和科学实验课程等优质科普教育资源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到校外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动手实践,丰富学校科技活动和课后服务的形式内容。四是强化中小学科技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门要联合人社部门,不断提高学校科学教师配比,增设专职科技辅导员岗位,积极为中小学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业发展争取发展空间、拓展新的专业发展出路,增强科技教师职业吸引力。要加强科技教育校长和教师培训,尤其是增加郊县和农村学校科技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享受到与城区同等的专业成长机会,缩小城乡师资差异。五是加大科技教育经费投入。各级财政要保证科技教育资金投入,为中小学科技教育提供长期、持续和稳定的支持,多渠道、多部门、多层级筹措科技教育经费。科普仪器设备配置、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要适当向郊区、农村地区和边境地区学校倾斜,改善这些学校科技教育设施设备条件,不断缩小城乡科技教育差距。六是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科技教师评价、保障和激励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重视和承认科技教师参与科技教育工作的成果和荣誉,并将科技教师参与科技教育业务培训相关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并在工作考核、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4结束语

总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面对社会公众、基层学校、教师和广大青少年对科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我们科技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培养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群体”的号召,及时更新科技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以全面发展的思路和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推动我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会强.把握新需求新时代推动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平衡充分发展[J],中国科技教育,2017(11).

[2]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8-03-22).

[3]安宇.山西省青少年科技竞赛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9(21).

[4]广州市教育局.关于统筹推进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20-12-28).http://jyj.gz.gov.cn.

作者:李春梅 单位: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