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师誓词的历史演变及诠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师誓词的历史演变及诠释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师誓词的历史演变及诠释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赞美教师,把教师喻为“园丁”“春蚕”“蜡烛”“人梯”,强调教师职业的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有人认为“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折射出一段时期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教师的心态。从表面上看,两种表述反映出的价值观各不相同,前者积极,后者消极,但两种说法都很片面,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歪曲和漠视。因此,澄清教师职业所包含的一切要义,需要一个统一的声音给予回答。中国教师誓词的首倡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胡东芳博士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宣誓制度,让统一的教师誓词承担这个职责。”[1]

一、教师誓词的历史嬗变

教师誓词是教师对教师这份神圣和崇高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感悟,是中国的未来得以放心托付的承诺,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理想与情怀。

1.誓词的历史渊源

“誓词”亦作“誓辞”,最早出现在唐朝李翱的《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顾名思义,誓词就是需要遵守一辈子的承诺与誓言,是对自己的一种警示与追求。而职业誓词就是对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庄重的承诺与宣言。据《周礼》记载,周礼有五戒,其中一戒是对军旅,“集将士而戒之曰誓”,因而有“誓师”一说。“誓”后来指“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辞”,表示自己的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就是“誓言”。欧美统治阶层经常说到“誓言”:君主继承王位要宣誓,大臣组成内阁上任前也要宣誓,新任教皇继位也要向所有信徒宣读誓言。那时的“誓言”与统治阶级密不可分。对职业宣誓进行追根溯源,希波克拉底誓言正是职业宣誓的源泉。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医生,但流传至今的不是他的医学,而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誓言,虽然只有寥寥几百个字,但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几乎所有学医学的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希波克拉底誓言,而且要求正式宣誓。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以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波斯及天地诸神证的名义,把医生的从业誓言记录了下来,表达了至高无上的专业信念和从业激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很多职业在入职前要求从业人员宣读誓言。[2]

2.从“效忠宣誓”到“专业誓言”

1930年为了对抗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政治激进主义,美国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等通过立法规定:公立学校招聘的教师在入职前必须宣誓效忠于州政府和美国政府,维护州法律与国家宪法,向学生灌输国家理想和爱国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哪位教师拒绝宣誓,那么他不会受雇于任何学校,不能领到半点薪水。1986年,美国两个专业团体都发表了教师教育的报告[一个是卡耐基专门小组,发表了《未雨绸缪的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另一个是由100所一流研究性大学的教育学院院长组成的霍尔姆斯小组,他们提供了《明日之教师》的报告(“Tomorrow'sTeachers:AReportofTheHolmesGroup”)],两份报告指出把教学看做一门专业,要求提高教师培养标准。美国教育机构和教师组织研究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标准,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应运而生。教师被赋予了理解课程的权利后,教师“效忠宣誓”仪式很快就失去了作用,退出了历史舞台。

美国教师教育协会对各州的教师政策展开调查,试图改革教师教育方法和评估方式,在师范生的毕业典礼上集体宣誓,为新教师入职提供了教师誓言。这份誓词不再强调教师要怎样效忠于地方政府和国家主义,承载着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凸显教师职业特有的神圣、崇高,表达了教师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做好一名优秀教师,要具备怎样的专业品质。与“效忠宣誓”相比,“教师誓言”拥有专业理想、专业责任、团队信念、专业行为等,唤醒了每个新加入成员的专业自觉,它将教师看做像医生一样的专业。在我国,虽然尚未有统一的教师宣誓制度,但在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采取了宣誓这种直抵心灵的举措,如青岛、上海、南京、重庆等地,虽然誓词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其成为教师净化职业道德的宣言。

二、教师誓词的现代重构

追寻职业道德的源泉,学习职业道德的精髓,重构教师职业誓词,是时展的要求。[3]如果说表达自己的决心更多地体现在宣誓这一形式本身的话,那么表达自己的忠诚就更多地体现在誓词本身了。而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誓词呢?

1.誓词应该“主观能动”

人类不会去从事自己认为没有价值的事情,与其说职业接纳了我们,更不如说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所以“我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远不如“教师是我光荣的选择”来得更主观能动,更激情磅礴,更掷地有声。这充分地体现着“教师”这一职业背后的事业追求,绝不是随遇而安的无奈抉择。教师职业是基本追求不到物质文明的价值的,它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更多地追求精神文明的价值。“职业选择”是个体主观能动的,这就意味着自主选择以后的无怨无悔。

2.誓词应该“以人为本”

“从今以后,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足或贫穷,健康或疾病,我都将爱护你、珍惜你,直到天长地久。”这是人们最耳熟能详的结婚誓词,但据说现在美国最流行的结婚誓言变成了:“我们的爱能走多久我就有多忠诚。我能爱你直到我们分手。我愿意直到我不愿意为止。”原来,一生一世的承诺太过美好,反而让人诚惶诚恐。于是原本在教师誓词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奋斗终身”“奉献全部力量”等字眼也逐渐消失了,转变为“我在职一天,我就遵守一天”这才是真正科学发展观下的“以人为本”的职业誓词。事实上,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这长久以来一直强压在教师身上的巨大压力,反而更好更深地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真正把外部要求内化成了内在需要,让教师在心甘情愿的情况下,自觉自发地投身到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去,起到了非常良好的调动作用。[4]

3.誓词应该“返璞归真”

教师誓词不应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内容的重复。教师誓词必须返璞归真,跳出法则法规的法理层面,跳出具体解决办法的操作层面,跳出“高大全”的冗长模式,形成最核心的个体活动准则。教师誓词作为个体的誓言,应该侧重个体的独立性质,教师作为一个鲜活而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个体形象独立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知、情、意”应该是最根本的三个维度,任何的教育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教育者的这三点来实施展开的:应明确知道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工作目标;应有充分的热情对待教育事业;应依照一定的方法践行教育活动。

4.誓词应该“属性清晰”

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它代表着一定的社会阶级性,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这不是教师个人的问题,而是祖国和人民赋予人民教师的政治责任。所以,教师的“知、情、意”都应该印刻着浓烈的阶级性质,那就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5.誓词应该“深沉隽永”

誓词不应该是四字经版的《教师守则》,更不应该是机械冰冷的法律法规,它应当是比法律法规更多的东西,深入到教师的内心世界,是“良心”领域的产物,是一种道德力量的感召和情感信念的提升,是一种行为举止的警戒和公众形象的承诺。所以,只有诗情文采的表达、深沉隽永的风格,才能真正地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和深沉的感情。

三、教师誓词的重新诠释

教师誓词的诠释并不仅仅是奉献、轰轰烈烈的壮举和气壮山河的豪言。教师的工作是一份需要行走于平凡之间细心体会的工作,感受一种平凡而又不失珍贵的美丽。作为教师誓词,是教师入行前的宣誓,不仅形式上隆重,更是要求教师要用一生去践行的诺言。

1.热爱生活,学会工作

作为教师,早晨出门时,家人之间习惯性的互赠问候;工作中,来自同事之间的寒暄;下班时,学生的道别之声传于耳间。这一切都是生活、工作中的一瞬间,习以为常之事,但更是一种幸福。因为这都是教育教化了的结果,教师是精神力量的传播者,又是精神感化的受益者。生活就是教育。生活的细节看似平常,实质就是我们工作的始末。一位教师只有会生活,才会工作;只有爱生活,才会爱工作。所以教师入行,不仅要有两袖清风的勇气,更要有会“品”生活的能力,犹如清茶,需要品味和体会,似苦但味甜;体之纯,味更浓!

2.甘于平凡,学会体验

幸福源自感悟,教师工作中的幸福更须品读。教师的教学生活很平凡,与其他行业工作一样,有喜有悲、有欢有泪,说不上哪方面有过人之处,更谈不上哪有震撼心灵的壮举。在日常工作中,微笑地接受每一位家长对我们的殷切厚望,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平凡的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对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对每一次承诺负责,对每一句话负责。作为教师誓词,必须对教师职业有着准确的定位。教师要甘于平凡,学会体验,才会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3.乐于学习,学会分享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其基本的素养,更离不开其不懈的努力。学生的成长滋养于教师的团队教育。在职业生涯中,教师要学会向书本学习,向身边人学习,这样才会有不断向上的决心和底气。同时,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寂寞都是一种教师工作的能力。

4.不懈追求,学会感恩

都说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只有对专业有着不懈追求的教师,才会去追求“更好”!作为一名教师,在平凡中只有不懈努力,才会感知到对知识的渴求,对专业发展的渴望。当学生坐在教室里神情盎然地朗读时,教师心里泛起的是一丝快意,因为教师在一直付出着;当家长在接送孩子时道一声“谢谢”时,教师心里涌起的是一股暖意,因为教师在一直努力着;当领导夸赞工作到位时,教师心里浮起的是一份宽慰,因为教师在无悔地工作着。学会感恩,教师才会在平凡中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幸福感;学会感恩,才会使教师发现这些平凡都来之不易;学会感恩,教师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如此美丽。教师的工作犹如清茶,简单而又不失厚重。

5.心怀梦想,学会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必备的要素之一。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教师的工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当我们心怀梦想,心态积极并把自己看做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慢慢走向了成功。当我们真正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时,我们就真正拥有了幸福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