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程标准对教学革新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完成以及义务教育教科书的修订完成,意味着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始。相对于学校改革与发展而言,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那么,学校应该如何运用课程标准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革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这需要每一所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探索、去创造。笔者认为,学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学习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
学习课程标准,首先,是要全面深刻地理解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三个特点”和“五个原则”。“三个特点”就是“强化了中国特色”“突出了时代特征”“体现了国际视野”。“五个原则”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精选对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坚持能力为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展的新要求和科技进步的新内容”。[1]看起来,这“三个特点”和“五个原则”是很简单的。关键是要理解,正确理解,全面理解,深刻理解。比如,突出“时代特征”,不但是要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引入新的信息、新的资料和新的理论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将当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理念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之中,很自然地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进学生的“血肉”和“灵魂”。
其次,要注意比较课程标准修订稿和实验稿之间的“变化”,悉心体会这“变化”之中所蕴含着的时代要求和新的追求。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是对实验稿的发展,一以贯之地坚持了过去10年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核心理念和正确方向;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是对实验稿的完善,面对新时代社会、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挑战,修订稿与时俱进,在一些方面也有了一些“变化”。过去10年,我们反复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运用课程标准进行了近10年的教学,对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等核心理念已经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并且较好地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现在,我们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要注意将实验稿和修订稿进行比较,领悟其“变化”之中所蕴含的新精神,并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去。
再次,要将各学科的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结合起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各门学科教科书的具体体现,并结合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来讨论学科教学的新策略和新思路。比如,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标准“能力为重”的具体体现,也是课程改革对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挑战作出的回应。但是在各门学科中,如何落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来探索。
2.改进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渠道。”[2]改进教学,首先要改进课堂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应真正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把课堂还给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教,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去教。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改革特别要重视改进“教”的方式,并由此促使学生改进“学”的方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讲授式、讨论式、探究式、启发式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过去10年中所形成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式也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或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发展,我们要结合实际摸索和总结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立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读懂学科、读懂教师、读懂学生、读懂中国的教学改革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促进智慧型教师发展、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以及学校的现代化发展。”[3]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课堂教学的基本主题,也是教学改革的根本。
作为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组织教师研究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减负提质,不但要研究怎么“教”或者怎样“教”学生“学”的问题,还要认真研究“教”什么的问题。有一句流行的教学格言:“要想教得好,就要教得少。”但是,教得少,到底少到什么程度;既然要“少”,这“少”的内容应该是些什么,这些都很值得研究,而研究的依据则是课程标准。也就是说,这教学内容的多少,及其具体内容和要求的程度都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
3.改进评价,深入推进学科教学改革
要真正将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就必须改进教学评价。换言之,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进教学评价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首先,教师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即教学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过去教学评价非常注重“评判”和甄别,常常就根据考试来给学生下“结论”,来评价学生学得“好”或者“不好”,这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之中的形成性评价,我们特别重视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就要特别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我们尤其要注重的是过程评价。注重过程评价,这是基本原则,但是怎样落实呢?具体怎样做才简便而且有效呢?值得探索。比如,分段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就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所谓“分段评价”就是根据学年段的教学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评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要根据学段的不同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
所谓“分项评价”就是要将学科教学的评价适度细化。比如语文学科可以从背诵、课堂表现、平时测验、作业、课外阅读等小项目来分别评价,然后再综合起来。再如物理学科可以从实验、作业、课堂表现、课后探究、阶段检测等小项目来分别评价。有学者提出,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三点,一是要“及时”,二是要“正反面结合”,三是要“多元化”。[4]要真正以课堂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去进行广泛的探索。总的说来,过去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注重闭卷笔试,太注重“分数”,把我们的教学“逼”进了“题海战术”。其实,除“分数”之外,课堂教学评价完全可以采取等级评价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评语”的方式。
而且这后面的两种评价方式更能够“表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更受学生及家长的看重,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改革。如果实行这样的评价方式,我们给学生的“学习成绩通知书”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就应该包括考试分数、考核等级和学习鉴定三项内容,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改革,而且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实验。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科,也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可以采用活动化或者“表演”性的评价方式,活动性课程可以采取观察和活动的方式来考查和评价。
总之,作为一所学校,如何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来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革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们必须重视,而且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去探索,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教学经验和新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