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研究性教育的革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研究性教育的革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环境下大学研究性教育的革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适合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所形成的网络环境大学研究性教学,其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思考如何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大学研究性教学来促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着重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大学研究性教学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创新教育方式,即以培养学生根据创新规律和创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新的经验、新的结果、新的功用等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是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它的基本点就是要把科学研究引入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而增进和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学研究性创新教育中,网络将成为教育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能够实现便利、迅捷的全球性广泛联系,网络的海量全球性信息能够给人们提供广阔而丰富的知识资源,是任何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对教学资源的需求能够很好地给以满足。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研究性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理念

传统的大学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以教师为主,一切从教师角度出发,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还是课堂讲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是考虑如何教好。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无需思考与扩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能回答问题,没有提出新问题的动机与机会。既不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和情感,也不顾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导致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甚至厌学。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理念,摒弃几千年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将教师由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如果你不选择,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更不可能学到新知识。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就逐渐开始学会根据自己的真实学习水平与特有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学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地决定学习的步骤和进度,更可以学会主动地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创新者。

(二)教学形式

传统的大学教学在时间、空间上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交互面小。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形式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学生和教师均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网上讨论,互相交换信息。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指导。学生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策略和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应的交互活动对过去的表现及现在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认识和确认,从而发现问题,明确目标。

(三)教学内容

传统的大学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教师和学生认为教材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教科书的内容是神圣、不变、不可争议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科学知识,知识面十分狭窄。充分体现出“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的教学观念,学习目的遭到严重的曲解。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内容是开放、共享、丰富多彩的,打破了“一本书包打天下”的局面,它主要体现于教材与网络上其他知识资源的结合。网络具有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它查找大量与课程有关的知识,更好地实现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网络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发现、思考、综合、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也会大大拓宽教学的空间,师生得以在更广的视野中去寻找、发现、把握问题,研究问题。

(四)教学活动

传统的大学教学活动局限于同一教室同一班级,缺少与社会现实的广泛联系,教学活动常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气氛沉闷。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研究性教学活动是随时随地全员参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它强调学生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的主动性,要求个体通过参与同他人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的方式来研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可以大胆提出来,并开展网上讨论,教师就学生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学生们互相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由教师审阅通过。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挥,提高了学生发展创造性学习能力,这也正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

三、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一)教师树立新观念

教师树立新观念是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如何学好,怎样才能学好。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现代意识、更富于人性化的教育服务,做好知识上的引路人。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1.增强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开发能力是大学研究性教学教师必备的首要能力,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开发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2.提高科研能力。大学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造性人才。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需要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的大学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用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头脑。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势在必行。

(三)建立完善的网络教学系统

1.教师导学区。提供教学计划、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大纲、实验指导、辅导教材、参考书目、试题库、难点分析、相关网站介绍及网址,让学生学到系统、最新的前沿技术。为所有网页浏览者提供教学资源的展示与下载服务。2.自主学习区。主要提供课程的相关通知、公告,并设有专栏展示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动态信息。在线测试模块采用随机抽取试题的形式,供使用者进行测试,并设有答题过程中的修改答案操作,在使用者完成答题确认无误后,系统将进行自动评分,并保存测试成绩。3.讨论答疑区。主要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以发贴的方式提出问题,教师与其他学生以跟贴的方式参与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不限时空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辅导,充分体现交互性。4.教学反馈区。根据网上学习的各种记录数据,教师可进行数据的汇总以了解学习者学习情况,以便根据反馈动态调整教学,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5.网上作业。学生可上交作业和作业讨论,教师可在网上、批改作业。6.资源中心。包括专业视频素材库、图库、电子图书、案例库、专题讲座、科普知识、专家论点、学术动态、论文著作、媒体报道、生活万象等部分,也可提供上传服务。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案例

“信号与系统”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我校省级精品课程,其研究性教学过程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一)理论教学———任务驱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上“信号与系统”理论课时,教师将教学知识点进行模块化,每个模块都与实际工程案例挂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启发、提问、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原来枯燥呆板及深奥理论,以多角度、多层面更真实地表现出来,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及网络资源,增强学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双语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教师下达任务,要求每组学生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或想法,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通过。小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独立创新,将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实践教学———独立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信号与系统”实验课开设设计型、研究型、综合型实验,如“汽车减震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该实验综合了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系统阶跃响应、系统函数、系统频率响应、滤波器等内容的应用。在实验指导书中仅提供汽车减震原理,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与教师进行讨论。完成实验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更广泛、深入地掌握信号与系统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际科研能力。

(三)建立教学网站,激发自主探索新知

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开放性,将课程资源全部上传于网络中共享,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网站。我校自主开发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网站,2006年经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鉴定,获我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达到我省优秀等级。网站设计了“教师导学区”、“自主学习区”、“在线考试”、“在线答疑”、“友情链接”等模块,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友情链接”包括全国各大高校的“信号与系统”网站,学生可随时浏览学习,课程以网站作为教学平台,延展了教学空间,不仅能用于课堂教学,还便于学生课后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