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堂教学论文:语文课堂教育方式思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本文作者:刘宝玲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美中学
很多人对老师说的话及书本的内容不敢提出异议,即使有的学生有提出,也被老师以错误的方式给扼杀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打破这种惯有的教学“权威”,建立交感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允许学生对教材产生质疑,容忍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质疑精神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不要冷嘲热讽。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先在备课时设置了问题的契机,并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采取了讨论课的方式让学生对愚公移山的举动作出探讨。很多同学都认同了老愚公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有一部分同学却对此有相反的看法,有的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认为愚公不需要费那么多的劲把山给移除了,可以换个思维把家搬走,这时间加体力都可以盖一座新房了。对该学生的质疑,我当时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并且讨论后,进行了开放性的总结,充分表扬各抒己见的学生。从而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充分提升了学生的自信。
要强化学生的质疑,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营造课堂活动氛围,让学生玩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会质疑,培养质疑精神。例如,在读《堂吉诃德》一课时,就可以设计一个课本剧表演环节,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在课堂中以演戏剧的形式进行情节的表演。教师给他们提供所需的道具、材料,放手让他们去演,他们在娱乐过后,便开始提出了各种问题,堂吉诃德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荒唐的举动?桑丘是怎样的人?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探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活动中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首先凭借疑点,创设问题情境。课文的题目、含义深刻的句子、与众不同的用词及标点、文中人物的特殊行为、奇特的自然现象、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等,都可以成为设境的凭据。设疑创境,把握问题时机,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课文《家》,课前审题引导质疑:同学们你们是怎么定义家的?作者又为什么以《家》为题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探究。其次课中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作者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这些比喻间又存在什么联系呢?让学生们通过这些问题,细读课文,给出自己的观点。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通过多媒体课件,用色彩和立体感吸引学生的眼球,通过课件所呈现的图片和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质疑,如对文章表现手法的质疑、对文章结构的质疑、对人物肖像、人物性格的质疑等,引导学生运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法,从各个角度加深拓展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质疑并期望获得解答,从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深刻性、变通等多种创新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质疑的方法很多,只要学生对文章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均可以大胆的提出质疑,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考空间,而且能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考能力。此外,除了要讲究质疑的方法,学生情感的开发也至关重要,它是培养质疑精神的润滑剂。
质疑是学生散发智慧的天性,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方法。在质疑这方面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语文工作者将任重而道远。总之,只有我们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实实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才能保证我们语文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