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提琴教育教学的问题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虽然,现如今在我们的中提琴专业中有许多学生仍是出自小提琴学习者,他们不可避免地带有较深的小提琴演奏痕迹,但通过对中提琴艺术的发展现状探讨,我们不难看出,中提琴现在重要的地位以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作为中提琴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帮助中提琴学习者们正确认识中提琴艺术,进而让他们热爱中提琴艺术,以信心与决心、事业心与责任心在中提琴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更可以为中提琴艺术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1.重新认知中提琴,帮助学生激发自信
有很多人误认为中提琴是小提琴学习不好才转为学习的一件乐器,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与理解中提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区别,及中提琴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信,树立学习中提琴的积极性。对于中提琴与小提琴两者之间区别的认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中提琴就是比小提琴大一点、两者之间演奏方法相同的观念之中,因为每一件乐器的构造以及它们的演奏方法都有其客观与科学的一面。因此,对于中提琴的学习我们应该让学生们明确其必须科学、客观的学习,殊不知恰恰是这形制变大、弦距变宽、琴弦变粗、张力变小给中提琴的演奏带来了不同的变化和无限的可能,让其既具有大提琴的低沉与妩媚,也兼之小提琴的高亢与华丽的音色特点。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学生的意识方面不断加强,在实际学习中转变他们固有的观念,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
2.在中提琴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别具一格
因为中提琴历来不被人们所重视与关注,无论是中提琴的作品,亦或是中提琴演奏家,再者是中提琴演奏指导书籍等等都是非常少的,且大多也是从大提琴、小提琴教材中改编而言,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特别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生理机能与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而不断的前进,避免盲目、单一的教导学生。例如,针对由小提琴转为学习中提琴的学生,教师要针对两者之间区别,按中提琴体积大、分量重、琴弓长、琴弦粗等方面需要及时调整学生在姿势、指法、运弓、揉弦等方面的演奏方法,进而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中提琴独特而优美的演奏音色。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对自己与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弦乐器的学习与训练历来被认为是相对困难的,因为其音准和发音完全要由演奏者自己来控制和调整,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该找准焦点、攻克难点,帮助学生登上专业制高点。同时,不断地精炼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迅捷地将不同的训练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与规范的演奏方法,帮助他们奠定坚实的演奏基础。
3.创造演出实践机会,以良好、稳定的心态面对舞台
对于音乐而言,其并不像某些艺术门类,像绘画、雕塑等可以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进而形成持久的客观存在,而演奏则是短暂时间之内的一气呵成。因此,从这一点而言,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态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中提琴学习者,其未来的目标必然是登上舞台演奏,那么我们教师就需要在学生平日的练琴中,有意识地去培养、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为他们提供舞台演出实践的机会。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进行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活动之外,也可以通过模拟舞台或是音乐会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为他们营造出实际演奏的环境,进而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注入实际演奏的意识,不断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让他们正确面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问题,进而帮他们在实际演奏中以积极的心态演奏,忘却一切杂事,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当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通过经常的演出实践,积累舞台经验,不断努力之下,我相信他们定能够以良好、稳定的心态面对舞台、面对自己、面对听众、面对音乐。
4.进行独奏实践的同时,更要重视重奏、合奏的训练
若说独奏是一位演奏者演奏水平最直接的体现的话,那么重奏、合奏就是其协作、合作能力的显现。教师强调独奏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够忽视重奏与合奏的作用,毕竟多数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仍是以进入乐团居多。再加之,中提琴在重奏与合奏中同样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担任着和声、复调等内声部织体的主体,又担任着特种情绪、特种音色的抒情段落的旋律演奏。从音域上讲,它是连接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一座桥梁,而从音乐上来讲,它更是一种特殊情调的调节剂。在参加重奏与合奏时,学生们应当学会聆听周围乐器的演奏,记住自己担当内声部职责的同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力度变化和音色变化,使之真正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而当自己出现Solo时,也要敢于大胆、尽情地演奏,以自己最佳的音色、最佳的音量和最佳的状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提琴演奏者所应具备的条件与素质。
二、结语
总而言之,中提琴是一件独具特色的乐器,在弦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关于中提琴的演奏与教学的关键与重点也并非简简单单就能够说清楚的,其需要我们在演奏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深摩穷研,这远非一朝一夕之功可得。文章中,笔者结合日常针对学生的训练、感受、反馈,简要地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收获和零星随想,以期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学生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尽可能多的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更大地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并获得最好的学习成果,最终能够尽快地将自己的业务能力与社会实际业务需要相融合和相适应。
作者:王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