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才能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生物是一门注重应用的学科,这也是生物学科的最大特点,更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理论学习中穿插实际的应用,但美中不足的是那种联系实际只是拿生活实例作为学习案例,学生思想认识,学生的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探究活动中去,实现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首先笔者提出了思考问题:“为什么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呢?为什么移栽植物要在傍晚或阴天时进行?为什么移栽后植物要进行遮阳处理?”然后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问题为主线进行讨论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同学们积极思考,尝试着用以前学习的知识去解释,这样一来,学习活动就不再是枯燥的背诵定理公式以及定义概念了,在用已有知识经验同化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了新知识的建构,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增长了学生的才能。
二、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有效时机
首先,创设有效时机。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究“蚯蚓与土壤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时,面对这一滑溜溜的小生物,学生们纷纷开始设计探究方案,并表现得异常兴奋,此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我的蚯蚓没有环带?”此时学生们纷纷表现出强烈的质疑神情。其次,准确捕捉时机。当老师发现学生的困惑后,一定要准确、及时地把握这一时机,提示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蚯蚓是不是都有环带,并比较一下有环带的和没有环带的有什么区别。第三,正确利用时机。通过学生的比较,总结出了结论:幼小的蚯蚓没有环带,有环带的是成熟的蚯蚓。当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答案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充分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第四,把握转换时机。当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时,教师要继续引导:“通过观察你们还发现什么?产生了怎样的疑惑呢?请大家比一比,看看谁的发现更有价值?”这一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探究与学习。
三、利用现代手段实施探究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优势,不但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还能清楚、完整地再现不同生物的不同生命特征,并形象模拟生态变化、生物进化、遗传变异等各种生物现象的动态过程,为学生探究生命奥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生物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已有经验,说出生物的部分特征,如: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生物可以自主呼吸、生物可以繁殖等等。但学生的概述并不是完整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补充,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视频或录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界的奥秘,然后,教师要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小组讨论中获得更多、更完整的生物特征。从而准确判断出一个物体究竟是非生物还是生物。
四、加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探究过程的实质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对各种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重构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又要能够独立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体验创造性学习和自主探究过程。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会不知道怎样操作,从而导致很多无效操作。如果指导太多,会束缚学生的手脚,从而约束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师要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即有效指导。怎样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适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真知呢?以“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行为”为例,给出几点指导建议:首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究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然后提出问题“:蚂蚁喜欢甜食吗,蚂蚁是怎样识别群体其他成员的呢?”以引导学生拓展探究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由于学生探究的时间有限,不能像科学家那样无限地探究下去,所以教师在组织探究时,一定要确保探究活动的确定性,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方式,辅以开放性探究和挑战性探究。即教师组织的探究任务一定要明确任务及方向,活动的过程要合理,探究框架要清晰。当然,明确探究任务并不是放弃探究的开放性,而是在明确的基础上考虑开放性。
总之,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成长。
本文作者:张连喜 工作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