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堂引入模式教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堂引入模式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课堂引入模式教育教学论文

一、课前引入

数学是一种语言,具有美学价值和哲学趣味。数学也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说过,“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的东西就是神秘之物,数学是所有真实艺术与科学的源泉。”课堂引入可使学生对数学的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恰当的引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课堂教学引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导入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笔者在初中第一课中以抢30的游戏作为见面礼。在这个游戏中:两个人从“1”开始依次轮流报数,每人一次可报一个或两个数(不能多报或不报),且后报者的数必须比前者大,谁先报到30,谁就获胜。这个游戏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很多新形式,其实大同小异。游戏制胜有规律可循,为了抢到30,那就必须抢到27,这样无论对方叫“28”或“29”,你都获胜;而为了抢到27,你就必须先抢到24。以此类推,为了抢到24,必须抢到21、18、15、12、9、6、3,要先抢到3,所以,游戏的关键是后报数。通过游戏,让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让学生们当天回家就和家长玩一下这个游戏。通过这样的引入期望学生们能带着自信充满兴趣投入了初中数学学习。事实上学生回忆起初中第一课都会想到这个游戏的引入,他们说当时就觉得数学好神奇,这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引入

(一)美学感受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波澜壮阔,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博大精深,令人临川浩叹:“逝者如斯夫!”它精英荟萃,令人心驰神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数学中的美有多种形式(对称美、线形美等)和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中的美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以美的享受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使学生既能学到数学知识,又能达到美的享受。如,在教学轴对称一课时,笔者之前准备好材料,然后请同学思考如何以最快捷的方法画出完全对称的京剧脸谱,同学交流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发现只要先将纸对折后在折痕的一侧先画半边脸谱然后翻折过去即可,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并且对轴对称的性质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充分感受到数学中对称之美。

(二)对比激励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步阶段,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积极的激励性评价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理解和认识能力还不成熟,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深广推究的能力较差。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适当的采用对比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有效课堂。如,在教授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时,笔者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个多项式给出X和Y,要求求出这个多项式的值(当然已经知道这个多项式经过化简后是个很简单的式子2XY),并请同学推举一位成绩优秀的同学和我进行比赛,经过大量的演算同学得出正确结果,而笔者却轻而易举说出答案,学生很不服气,说老师是不是事先已经算好了呀,在此情形下笔者请了2位同学重新给定X和Y的值,都很快得出结果,在学生诧异崇拜的时候,有效把握情感的度,笔者采用对比激励法:想和老师一样厉害吗?那就随老师进入我们今天的内容吧。

(三)巧设情境

创设情景作为外部的诱因,是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诱发、触及、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和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越密切,学生自觉接纳和理解知识的程度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快乐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如,在教授概率这节课时,笔者带着自制的转盘走进教室,学生的目光就被吸引了过来(转盘分成12个区域,6块涂成红色为再来一次,再转到再来一次就结束;5块区域涂成蓝色为鼓励奖,奖品为橡皮一块;1块区域涂成黄色为特别奖,奖品为精美笔袋一个)。上课了,笔者扮成小贩的口吻吆喝:一元钱一转喽,精美大奖等着您!在我举着转盘这样讲的同时,学生已经在心里盘算自己有多少的胜算(赢的机会,即概率了),最差就是一半的可能再来一次,但还存在一半的可能可以拿奖品,拿不到大奖至少也可以拿块等值的橡皮,运气好就可以拿个远远超出一元的笔袋呢,虽然这个可能只有1/12.请了12位报名的同学上来参与,6人次中鼓励奖,却没有一位同学中大奖,同学都明白这个就是运气,所谓机会(概率),让同学们明白生活中概率无处不在,善用概率。

三、复习引入

复习引入在教学中是衔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可以通过课前引入和课后引入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可采用作业、小测等引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不同课题,以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前提,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全面提高。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对于复习引入要把握时间的度和知识的度,以便使复习起到最佳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进入新课。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时候,以三角形一边中点为对称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前后知识联系紧密。对于引入材料的选择要能起到“复习加引出新知”的作用,题目选择要有针对性,比如“单项式”一课的引入,先让学生对一些应用问题列式,然后对所得的代数式进行观察,发现规律,进而引出单项式的概念,水到渠成。

四、总结规律

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绝不是仅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很大程度还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思维模式。无论是一个概念从提出到揭示其本质属性,还是一个例题从示题到问题的解决,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观念及妙趣横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规律。所以,教者在每个问题解决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诸如:此概念有几个要点?少一个或几个要点,会有什么情形发生”“这个概念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能应用此概念?”“此例题具有什么典型特征?解决此例题应用了什么典型的思维方法和技巧”等等。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规律,提供今后学习活动可模仿、可借鉴的数学模型。通过创设最佳思维情境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通过巧妙的“问”,引起积极的“思”,完美地去“答”,通过“结”上升为规律。所以说“问”是诱饵,“思”是整个学习的灵魂,“答”是“思”的落实和完善,而“结”则是“思”的升华。这种师生之间的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形成了师导、生探,生动而又主动的良好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之,课堂引入要找到一个准确进行的“点”,防止生硬、唐突的“闯进”新课,以精心的设计与实施使教学起步更加舒缓而自然。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是科学发明与发现的源泉。一个好的引入能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引进入数学学习的殿堂,感受数学的魅力。课堂引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课堂的引入方式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