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慕课的由来与特点
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背后的理念却有一个不短的历史,它其实是发端于过去那种信息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网络开放资源整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但慕课的实际主张和成型结构却是相当新近的。慕课不同于传统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辅导专线等渠道进行远程教育,也区别于教学视频网络共享课或者公开课,更有别于基于网络的学习软件或在线应用。慕课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与以上的单向“在线课程”不同,大学的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进程、学习体验、师生互动过程等在慕课模式下被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慕课作为由精英大学首先促动、着力于“学习的革命”为目的的高深知识传播体,有以下特点:第一,大规模性。课程数量大、课程注册人数庞大以及课程活动覆盖面极广,仅慕课三大支柱之一的Coursera就吸引全球81所高校和机构加盟,共享386门课程,注册学生超过400万,每门课程平均有3 30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注册,相当于传统课程学生人数的几百倍。第二,无时空限制性。慕课在一定程度上说等于取消了大学的校门,不只是大学注册的校门,更重要的是时空隔绝的校门,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创造了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的跨时空获取知识的方式。第三,开放性。慕课尊崇创用共享协议,7×24小时全天开放,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随时随地进来学。第四,可重复性。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只要注册,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重复学习、重新体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回放或快进。第五,互动性。慕课提供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这样学习者就可以自我管理学习进度,可以自动批改、相互批改或小组合作,从而保证教学互动。第六,娱乐性。慕课的视频课程通常被切割成10分钟或者更小的微课程,由很多小问题穿插其中,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过关才能继续听课,不少学生为此上瘾,欲罢不能。
二、慕课兴盛引发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
“慕课”的兴盛,起源于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需求。现实中,很多高校选课需要秒杀、拼人品,说明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目前,贡献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的载体慕课,正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全新教学模式挑战着中国高等教育现行教育体制,亦引发我们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思考。慕课的核心在于“学”,强调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首先,慕课大规模和无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成为可能,慕课开放性、操作简单、学习成本低廉等特点使学生自主学习由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慕课的可重复性使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回放或快进,避免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对于不熟悉的内容老师讲过去就过去了,而熟悉的内容却只能硬着头皮去听的现象。最后,慕课的互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强调学生对学习的独立认知、感受和领悟,是一种静态的学习方法;互动着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交流,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慕课的这些特点从根本上挑战了现行高等教育以“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坚持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毫无疑问,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在对现行高等教育体制提出挑战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首先,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必须变革管理的行政化模式。高校管理行政化是目前困扰中国高校的顽疾,这就要求重构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行政权力必须让位于学术权力。只有学术至上,中国的高校才不至于在慕课浪潮的冲击下落伍,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核心和基础,而现行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授”为主,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感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而慕课的娱乐性对教学关系的定位和处理具有启示作用。教师的授课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想法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答案、设计环环相扣的课程环节等。再次,慕课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要求高校必须把学生的教学评价真正落到实处。高校现行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领导、教师同行以及学生等多层次评价。目前学生评价的方式普遍是网评,应该说网评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中网评往往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无法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相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创新学生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评价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的教学状况,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核心和主体。
三、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启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呼声不断,学术界的理论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方法依然是以多媒体课件辅助下的课堂讲授为主,探究式、启发式等教育教学方法有所运用,但普及程度很低。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在用好讲授法,用好讨论、问答、师生互动等对话式教学法,用好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学习能力促进型教学法的同时,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适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应该说,慕课的运作模式为我们创新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开发高质量在线课程,实现优质课程共建共享
慕课平台所提供的课程范围不仅覆盖了自然科学,也囊括了很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在于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内容及课程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世界优质资源的共享,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慕课的运作模式,中国各高校联合行动,开发建设高质量在线课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首先,提供网络平台,共建共享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在2003年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精神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申报并成功建设了所有思政课程的精品课程。几乎所有思政课的精品课程都在相关网站上提供了网络公开视频课程的录像。但是,一方面这些网络公开课是为申报而作,并不是为了真正分享优质资源而建,所以缺乏互动性;另一方面因为思政课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各自为政,这些所谓的优质资源基本上互不干涉,没有对比和竞争。慕课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的运作模式告诉我们,高校思政课完全可以建设一个网络平台,各高校把各门思政课的课程资源免费到这一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既能使课程资源的高校不得不考虑该思政课课程资源的优质性,又能实现各门课程资源的对比和竞争,从而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其次,实现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的娱乐性、互动性。慕课与网络公开课有很大的区别,网络公开课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资源建设,课程提供者并不组织教学,自然也不会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而慕课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有娱乐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在慕课这个平台上,学习者不仅可以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做作业、参加考试,还可以享受通关的乐趣。我们共建共享的各门思政课课程资源也可以像慕课一样把它片段化,切割成“微课程”,设置很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问题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通关的乐趣中体验学习活动,从而让枯燥的思政课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另外,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上的各门思政课也可以设置一些环节,诸如作业、模拟考试、学习者互动等环节,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环节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学习者之间也可以通过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答疑解惑。在思政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上,高校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主学习。
(二)理论教学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探究相结
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目前,国内对于慕课的运用基本上属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模式,而如何利用慕课提供的优质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开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以及广大教师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翻转课堂模式就是利用丰富视频课程资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自主学习模式,更不同于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它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线课程视频资源的丰富而推广的,是与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吸收新知识,课后做作业巩固知识”相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先在课堂外观看相关课程视频资源,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消化、巩固知识,实现融会贯通。慕课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课程资源,为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提供了资源和技术支持,也让科技成为促进教学的推动剂。高校思政课可以通过共建共享的思政课优质课程资源,在理论教学上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探究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把共建共享的网络平台提供的思政理论课优质课程资源与自己的教学结合起来,设计线上学习和线下探究的“混合教学”模式,指导高校学生线上(课堂外)观看相关思政理论课优质视频课程、练习相关习题、参与论坛交流,在课堂外进行思政理论课基本知识的传授;线下(课堂上)着重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分析总结、展开讨论、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反馈评价,在课堂上实现思政理论课知识的内化。高校思政理论课采取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是对目前思政理论课授课模式的彻底颠覆。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予高校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在课堂外接受思政理论课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实现相关思政理论课知识的内化,也同样赋予了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可以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兴趣和成效,这与慕课所倡导的以“学”为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三)建立网上学习与网下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贯彻和应用。通过实践教学,高校思政理论课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观察社会现象、思考社会问题,这样既能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也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慕课全新的运行模式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启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建立网上学习和网下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共建共享的高校思政理论课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平台上,专门设置一个实践教学专栏,把与思政理论课课程内容有关的一些经典案例、故事、参考书目进行展示,并附以简单的说明分析;还可以选择各高校优秀的实践教学计划、成功的校园社团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参观、考察、调研的视频资料呈现在专栏里,以便学生在网上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此外,共建共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专栏应该链接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专栏,通过链接,可以查询各高校社团的简介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计划,以方便各高校学生及时了解实践教学的信息并积极参与其中。在现实中,各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中,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校内社团活动、思政理论课知识竞赛、演讲、模拟法庭等一系列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同时把活动的详细计划书公布于实践教学专栏,让本校与外校学生及时了解相关活动计划并积极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网下实践教学环节带来的效果,在实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目的的同时也增强了各高校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网上学习和网下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高校学生牢固把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慕课大规模开发在线课程的流行,冲击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促使我们不得不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思考。
作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主渠道之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该运用慕课全新的运行模式实现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当然,事物都有利弊,网络只能是一种工具性手段,切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有师生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情感传递,这些是网络替代不了的。所以,扬其长、避其短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消费观指导自身的消费活动,大学生就容易在现实生活中迷失方向、丧失自我。根据心理账户的分类预算对消费决策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心理账户是通过心理预算来调节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尽管人们会为不同的消费作出预算,但预算通常会低估或者高估购买特定产品的价格,导致出现消费不足或者过度非理性消费的误区。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非理性消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消费知识欠缺、理财能力薄弱。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主体,首先,应该对心理账户的潜在影响有明晰的认识和了解,合理制定分类预算。理智地认清自己的经济能力,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均衡、协调统一;提高主体性和选择性,洞悉消费话语生产伎俩和消费话语传播的模式,审视、反思和破解商业广告和媒体对“时尚”、“品味”、“幸福”、“身份”等符号的编码意义,在批判、追问和反思中培养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其次,要端正对消费的态度,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作出理性的消费选择:不轻信、不盲从、不攀比、不冲动消费,提高其理性消费能力。再次,通过理解心理账户的机制,加强对于心理账户的认知,了解到自己非理性消费的决策发生的原因;积极树立科学、理性、和谐消费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增强节约、安全、环保和可持续消费意识;弘扬中华民族节俭、不铺张的美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抵制和杜绝挥霍、摆谱、发泄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提升消费素质、质量、层次和文化品位,做到消费有智慧,将消费领域赋予文化内涵并逐步渗透于消费生活中。
作者:郭芸 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