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论文

一、手机媒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载体

(一)手机媒体是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平台”

手机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手机媒体是课堂教学辅助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平台”。目前,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浏览和搜索信息的主要资讯平台,学生运用手机媒体辅助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求培养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但在讲到很多历史人物时,书本上没有介绍,而这些人物在现代却有很大的争议性,很多同学不了解。如曾国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机媒体搜索,就可以看到网上对曾国藩的介绍、是非功过评价很多,再通过课堂教学师生分析讨论总结,学生对曾国藩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第二,手机媒体是课堂教学辅助教师教学的“信息资源平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五门课程,由于高校师资紧张,每个老师都教两门课以上。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知识种类非常广泛,不仅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知识门类,而且涉及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能精通这么多门类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老师解释起来可能比较费劲,这时可以通过手机媒体搜索答案,师生共同探讨,教学效果比较好。比如,在讲《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理论概论》中的民族文化时,有的学生提出“图腾”问题,教材上没有解释,这个问题老师一时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解释,因此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运用手机媒体搜索“图腾”,经过师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不仅了解了“图腾”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深刻理解中国各民族的图腾文化,切实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手机媒体是课后教学的“互动交流平台”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采取大中班教学,人数在100人以上。实践证明,只有充分的课堂讨论互动交流,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的讨论互动,一堂课下来后,有的同学甚至有疑问都不敢当面直接问老师,有的同学没有机会问。鉴于此,手机媒体中的语音、短信、飞信、QQ、微博和微信等媒介载体作为课后教学的“互动交流平台”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手机QQ群和微信等手机媒体,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与老师交流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问题,通过手机媒体,老师可以一对一甚至一对多地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对那些发言积极、勤于思考的同学表扬和“点赞”,使其赢得大家的认可。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手机媒体平台总结上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下一节课要预习的知识点、要搜集的资料等。这样,通过手机媒体,每一个同学都有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的机会,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手机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答疑解惑平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已经趋向多元化,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政教师通过手机媒体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答疑解惑。第一,运用手机媒体正确引导和解读大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关注我国当前的中日关系问题,如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历史等问题。教师可通过QQ和微信权威解读中日关系的“中华军事网中日钓鱼岛危机网站”“观察者中日关系网站”“新华网中日关系网站”等网站的链接,先让学生对中日关系及一些历史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教师一些权威解读中日关系的文章和评论等。经过教师指导解读,让学生对中日关系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逐步帮助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第二,运用手机媒体对困扰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如面对当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道德水准却下滑,一些人做好事反被讹诈、人际关系冷漠等社会不良风气问题,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不久要步入的社会感到很失望,有的甚至产生了极端的思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手机微信、电视和网络等媒体进行有效的疏导。首先,通过手机媒体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明白社会风气总体是好的,不能以偏概全。其次,通过手机电视或网络引导学生观看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村官”等评选颁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熏陶,传递正能量,让其对树立社会良好风尚充满信心。

二、结语

综上所述,手机媒体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新载体,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手机媒体也一样,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手机虚假、诈骗、色情、违法等信息和网站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引导力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文明使用手机媒体,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如能自觉做到不浏览一些不健康、色情、暴力网站等。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迷恋”手机媒体,如让学生明白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耽误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提高手机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是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因此,思政教师要联合学校网络技术中心教师、校园网络媒体老师、校团委和学生会等单位举办类似“如何提高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专题讲座、座谈会或有奖问答等多种活动,培养大学生正确获取、评判及创作手机媒体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当然,手机媒介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加强手机媒介素养“潜移默化”的培育,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趋利避害,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作者:唐景成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