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特征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完全清楚。因此,增强其实效性,必须首先对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把握。
一、方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内在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方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内在统一。方向性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具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必须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重大的思想和政治原则问题方面具有社会主义的坚定性。科学性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在内容上的真理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以真理的力量说服人,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知识理论学习上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大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重视先进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行为的引导作用,切实引导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本身就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内在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就是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同时以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就必然会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内在统一,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做到科学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自1848年创立以来,之所以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地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发展而发展。科学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已然被160多年的历史所证实,但是,在新的形势的背景下,仍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并且要在实践中解答新的问题,从而使之进一步向前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明确要求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的特征,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该结合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以保证政治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一直以来,我们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这并不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只是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而没有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工作。正好相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政治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逐步达到的。在理解这一点时,必须要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讲授的不是一般的专业和技能性知识,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能力。大学生只是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忽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更不可能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育要明确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教育的内在统一特征,就是要防止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忽视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片面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这一特征,表明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高能力和德育品质之间相统一的关系。其一,知识与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表明他对前人直接或间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认识程度,而能力一定程度上是掌握知识的应用水平。缺乏能力的知识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缺乏知识的能力只是停留在低层次基础之上的能力。特别是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储备越扎实,能力层次也就越高。在实践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能力,才能加速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飞跃。其二,知识、能力和政治思想素质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从实践看,一个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素养的高低与其本人的政治思想素养的高低不成正比,但会有制约关系。大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能力发展,也会影响其政治思想素质。反之,一个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也会直接影响他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包括了政治取向、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等等具体的内容。这些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方向上、方法上和速度上有一定程度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总而言之,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大学生发展中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三方面。当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政治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等方面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使大学生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
三、大学生主动性、教师导向性和社会教育的内在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大学生主动性、教师主导性和社会教育的内在统一特征,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处理好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的内外因素服务教学,增强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学生的主动性是表明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或者导向性的作用。这种导向性表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主导者,要做教育教学的引导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这一特征,表明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导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当前大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和自主意识强的这样一些特点,使之在教育教学中善于从大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采取有效的、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教师对大学生来说尽管很重要,但毕竟是外因,要使其取得好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大学生自身。但是,大学生的主动性能否充分发挥发挥出来,又在一定程上取决于教师的科学的主导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不能统管一切,也不能忽视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限制其个性特征。只有协调好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和大学生的主动性作用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到达预定目标,才会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其二,社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两者之间既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又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社会教育是一种更加广泛的教育,文中的社会教育更多指向的是社会传播媒体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作用。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影响具有更为明显的扩大趋势,并且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在看到社会教育影响的积极面时,也要看到社会教育影响的负面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克服社会教育的消极影响,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社会教育二者相互补充的效果。只有两方面相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者:王雪 单位:铜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