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根据《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针对小学低段音乐课程进行一系列改进。本文分析小学低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标对小学低段音乐课提出的教学要求及任务目标,旨在探讨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在课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希望为小学低段歌唱教学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应用
一、新课标对音乐课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氛围3个学段,小学低段是指1、2年级。[1]小学低段的音乐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辩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重点任务有四项,即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有爱精神。
(一)课程性质要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了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还能够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二)新课标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求教学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要转变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低段学生中,如果过于强调利用多样的形式,例如看音乐剧(电影)、做游戏等方式,虽然能够使课堂气氛足够活跃,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收效甚微,教学化会造成学生的“虚假兴趣”,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的度变得非常重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音乐创造方面,小学低段学生也需要纠正和引导,避免出现歌唱基本功不扎实,却努力追求与年龄不符的演唱方式。掌握歌唱基本功,熟悉不同曲种、编曲方式是进行音乐创造的基石,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就是对音乐创造最好的准备。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小学低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师的引导方向和选曲非常重要。学生不断重复演唱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歌曲代表的风格、年代感、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感受,对学生未来成长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将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起来,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等,为音乐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作为初次接触美育的学生,接触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有助于为其拓展眼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新课标明确了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校歌唱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民族歌曲、爱国歌曲,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歌曲进行教授,培养出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的优秀学生,充分展现出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尊重不同文化,开阔学习视野,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从义务教育中受益。音乐课也不例外,尤其在国内外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歌唱教学也逐渐摆脱了传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兼顾整体的同时,发现歌唱有天赋或者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歌唱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音乐课程的新课标中,融合了音乐欣赏、音乐编创、音乐表现等内容,组建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块,要求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借用游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低段学生在歌唱方面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歌曲,并且以爱国歌曲、儿歌、民族歌曲等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活泼向上的歌曲,[2]联系方式采用齐唱为主,选拔优秀学生领唱等方式,穿插合唱、轮唱,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演唱方式。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低段的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比较集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这其中,解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不准的问题至关重要,二者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不够到位。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育大多来自幼儿园时期,受限于幼儿园教育的课时短、游戏性强等特点,由于幼儿园儿童年龄较小,很难接受枯燥的歌唱理论教育,因此该阶段学生歌唱专业基础非常薄弱。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性。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入学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歌唱教学大班额成为了教学的常态,齐唱、合唱是主要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很难去掌握学生具体的节奏感和音准感,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纠正。商业音乐传播的不良影响。小学低段学生受专业歌唱训练很少,能够听到唱到标准音准、节奏感强的音乐较少,相比之下,广场舞、流行音乐、手机小视频背景音乐等大量泛滥的音乐不绝于耳,这种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会导致学生认为这种歌唱方式才比较“酷”,从而忽略正确的发声方式,无法学会正确把握节奏感。
(三)我们的解决方案
提升教师认识,给予正确引导。作为小学低段音乐教师,首先要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歌唱水平有明确的定位,根据新课标的指导,利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歌唱兴趣,敢于发声,乐于发声,要有歌唱的自信。聆听优美歌曲,培养音准感、节奏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局限于歌唱的教学,也要注意聆听的教学。发声的前提是聆听,能够听更多简单的单声部歌曲,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把握音准和节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鼓励发声,创造良好的歌唱环境。许多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初入学的时候都比较害羞,不敢或羞于在他人面前放声歌唱,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发现问题再予以纠正。针对我校目前就一年级一个年段的实际情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对低段学生的歌唱教学将不断依托新课标提出的理论依据进行深刻剖析,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让歌唱教学在学生入学阶段就能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并将长期坚持重视歌唱教学在音乐课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邹凌燕.把握歌唱关键期——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音准感的有效培养[J].黄河之声,2018(4):79.
[2]陈淑鸿.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4(4):32-35.
[3]王丽娟.小学歌唱教学中音准与节奏训练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作者:倪智宇 单位: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